秦朝為何二世而亡?這三人,難辭其咎

公元前221年,嬴政統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國,建立秦王朝,自尊始皇帝,幻想著自己的大秦江山能夠傳至萬世。可命運跟他開了一個無情的玩笑,在秦始皇死後僅僅三年時間裡,曾經不可一世的秦朝就在各路義軍的打擊下,瞬間土崩瓦解。人們不禁要問,如此強大的秦朝,怎麼會二世而亡,這麼快就退出歷史舞臺了呢?究其原因,這三人,難辭其咎。

秦朝為何二世而亡?這三人,難辭其咎

第一個:趙高

提起這個趙高,老秦人可謂是恨得咬牙切齒。趙高本是一宦官,仗著秦始皇的寵信,坐上了中車府令的位置。秦始皇死後,趙高野心畢露,攛掇丞相李斯矯詔逼死公子扶蘇,為胡亥謀得帝位。

秦二世即位以後,趙高更加為所欲為,自恃有擁戴之功,上惑二世,下禍黎民,結黨擅權,殘害忠良,整個秦廷被他折騰得烏煙瘴氣,搖搖欲墜。最後,趙高竟然喪心病狂地指使手下殺害了秦二世,成了歷史上第一個殺皇帝的人。

趙高的專權,加速了秦王朝的潰敗,偌大的朝廷離心離德,任由一宦官隻手遮天,玩弄君臣於股掌之間,可笑亦可悲。

秦朝為何二世而亡?這三人,難辭其咎

第二個: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吞諸侯,滅六國,統一華夏,又聽從丞相李斯的建議,建立了高度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使中國進入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時代。

但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面對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的戰後局面,沒有采取適時的政策來恢復社會生產,促進經濟發展,反而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不斷地徵發徭役去修宮殿、建陵墓、南征北討,百姓因此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華夏是順應歷史潮流之舉,但其後期為了滿足個人私慾,濫用民力,導致民變迭起,秦始皇一手建立的秦王朝轟然倒塌與他自身的濫施暴行有著莫大的關係。

秦朝為何二世而亡?這三人,難辭其咎

第三個:商鞅

商鞅變法乃是秦國強盛的根基。秦孝公時代,商鞅根據秦國國情,推行變法:廢除奴隸制,獎勵耕戰,建立二十級軍功制等等,這些制度極大地激發了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和軍隊的戰鬥力,秦國從此變成了傲視諸侯的超級強國。

但是秦國興亦商鞅,敗亦商鞅。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商鞅之法已不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商鞅之法既是強秦之法,也是酷民之法,其法的嚴酷性不光使統一後的秦國深陷統治危機,而且在六國的推行也是困難重重,百姓抗拒之心甚巨,反抗浪潮此起彼伏。

秦朝的滅亡說是商鞅之故有點冤,畢竟離商鞅時代已過去一百多年了,但是商鞅又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秦國乃至後來的秦朝,可以說是徹底被商鞅之法綁架成了一部戰爭機器,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這是商鞅的侷限性,也是時代的侷限性。

秦朝為何二世而亡?這三人,難辭其咎

歷史已成過去,功過任由紛說。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卻又成了第一個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結局令人惋惜,但盛極而衰自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秦朝的迅速敗落,無疑是漢初執政者的前車之鑑,唯有惜民力,得民心,於民休養生息,這江山才能走得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