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中國攝影網訊(陳小軍 姚敏 金華報道)12月10日上午,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

楊越巒,中國攝影網總編輯陳小軍等一行來到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孝順鎮後項村雷燁烈士故居調研,金東區史志辦及孝順鎮文化站工作人員陪同調研。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楊越巒在雷燁故居調研 攝影:高和平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楊越巒在雷燁故居調研 攝影:高和平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楊越巒在雷燁故居調研 攝影:高和平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楊越巒在雷燁故居調研 攝影:陳小軍

雷燁原名項俊文,1912年出生在金華,1943年犧牲在河北。楊越巒主席所在的河北省攝影家協會,近年來在研究和梳理河北攝影史,雷燁是抗日戰爭時期戰鬥、犧牲在河北的革命攝影家;河北攝協要讓雷燁的事蹟入史、編書立傳、攝製影視作品等。

11月15日。“河北影像雙年展2018”在石家莊開幕,“文人與史詩——攝影作為武器”專題展是其中三大版塊之一,展出了沙飛等10位攝影家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影像,雷燁就是其中一位。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故居客廳 攝影:高和平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楊越巒在雷燁故居調研 攝影:陳小軍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僅存的雷燁入伍前使用過的書櫃 攝影:陳小軍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故居書櫃上擺放的照片 攝影:陳小軍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故居《沙飛 雷燁獲獎作品展》 攝影:高和平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故居改建後外觀 攝影:高和平

抗戰爆發,項俊文毀小家紓國難、投奔延安,轉戰晉察冀抗日前線,用筆和相機為武器,撰寫文章、拍攝照片,揭露日軍暴行,喚醒民眾抗戰。在與日寇作戰中英勇負傷,命令並掩護戰友撤退,最後於絕境中飲彈自盡,壯烈犧牲。由於當年殘酷的戰爭環境,項俊文是以雷燁、雷雨等筆名在戰鬥,雖然被民政部列入300名第一批革命烈士,但犧牲60年後才被家鄉尋定,因此家鄉人對這位偉大的英雄知之甚少。因此,到雷燁的出生地調研、尋訪就顯得更加緊迫,也能更準確地收搜更多的相關資料。

離開雷燁故居後,楊越巒主席又來到離雷燁故居15公里外的澧浦鎮蒲塘村,這裡是當年雷燁就讀的金華浙江省立第七中學(現金華一中),在當地村民的陪同解說下,懷著對雷燁的崇敬,邊走邊記錄,用心去感受和尋找雷燁當年在此就讀的身影,也希望通過實地尋訪能找到更多關於雷燁的生平線索。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楊越巒在雷燁就讀的金華省立第七中學調研 攝影:陳小軍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金華省立第七中學舊址 攝影:高和平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調研結束後,應中國攝影網總編輯陳小軍邀請,來到位於金華萬達廣場26層的中國攝影網總部做客交流,對網站今後的發展給予期待,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楊越巒主席表示,金華是雷燁的家鄉,河北是雷燁的長眠之地,作為兩地的攝影工作者,我們更有義務,有責任宣傳雷燁,弘揚雷燁精神。今後可以把雷燁作為切入點,組織開展以雷燁為主題的相關攝影活動,把雷燁作為戰地攝影記者的英勇精神和英雄壯舉廣為傳播、發揚光大,讓雷燁精神在新時代放射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楊越巒做客中國攝影網 攝影:高和平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楊越巒做客中國攝影網 攝影:高和平

雷燁生平事蹟簡介

雷燁,1914年出生於金東區孝順鎮後項村,原名項俊文,1938年奔赴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是抗日戰爭時期與魏巍、沙飛等齊名的戰地記者,相機、紙筆就是他的刀槍,奮戰在抗戰第一線。曾任八路軍總政前線記者團晉察冀組組長,晉察冀軍區冀東軍分區宣傳科長、組織科長,1943年4月20日在河北省平山縣壯烈犧牲,長眠異鄉,60多年後身份才被還原。

因為卓越的貢獻,他被列入2000年出版的《正義與勇氣——世界百名傑出戰地記者列傳》一書,被列為美、蘇、中、英、法、意等國近百年來110名傑出戰地記者之一。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佈了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這300位烈士中有一位金華人,他就是雷燁。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1934年,雷燁(後)與弟弟妹妹的合影

雷燁祖上世代務農,家裡兄弟姐妹五個:項金土(俊文)、桂妹(秀英)、雲鳳(秀華)、飛鳳(秀娟)、順金(秀文)。家裡條件原本還算寬裕,但自從父親積勞成疾中年早逝後,全家的重擔就落在了母親的身上。“賣田賣地也要讓金土讀出山!”母親非常重視教育,雷燁更是不負重望,考取了浙江省立第七中學,也就是現在的金華一中。

母親靠祖上留下的田地,夜以繼日操勞農事,勉強維持全家生活,含辛茹苦終至積勞成疾,一病不起。雷燁才讀完初二,就不得不輟學回家種田。不久,他母親也依依不捨地拋下五個幼小的子女,永遠地離開了。

父母雙亡,長兄為父,剛輟學的雷燁沒有傷心流淚的時間,他不得不挑起照顧弟妹的重擔。也曾去義烏埠頭等地教書,又在金華當“土地測繪員”,以其微薄的工資養活弟弟妹妹。

但是生活的重擔壓不滅青春的熱情。他在1934年給摯友許為通的信中寫道:“不會於這世界上空跑一趟。”他還時常對好友嚴金明說:“我要出去闖一闖,找一個既可以讀書又可以工作的地方。”

走之前雷燁對弟妹一一作了安排:大妹秀英嫁到浦江完婚;二妹秀華雖未及婚齡,但他也力促其與好友嚴金明及早成婚;12歲的秀娟妹妹送人當童養媳。抗戰爆發的1937年7月,又毅然把9歲的小弟託嚴金明(嚴平平的父親)帶到杭州,進浙江省立貧兒院唸書。

安排好家裡的一切後,雷燁心無牽掛地去實踐他的理想。1938年春夏之交,雷燁典賣家屋,得銀圓100枚作路費去延安。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田華有生以來的第一張照片。該照片1942年底攝於平山縣碾盤溝村,與兩位攝影家都有著密切的關係:第一位是沙飛,也就是照片的拍攝者;第二位就是雷燁,他的盛情相邀使14歲的田華的形象首次被定格在膠片上。

到達延安後,雷燁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學習。那時候,雷燁喜歡寫作,愛好攝影,已開始兼任各報刊的特約記者和通訊員。他撰寫的通訊《創造抗戰突擊隊員的鬥爭———抗大獻給抗戰一週年的禮物》《抗大同學畢業上前線》,拍攝的《抗大四期畢業歡送大會上毛澤東先生致訓詞》《參加歡送大會之學員》等,曾署名“雷燁”,在1938年8月至9月間出版的武漢《新華日報》先後發表,初步顯露了當記者的天賦。

1938年12月,從抗大畢業的雷燁被八路軍總政治部選派,前往華北前線任戰地新聞記者,並擔任前線記者團第一小組組長。雷燁深入到軍營和戰場上,及時報道八路軍戰士和當地百姓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蹟。他撰寫的《談延安文化工作的發展和現狀》的長篇文論,在《抗敵報》上連載,得到了各方肯定。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聶榮臻司令員和八路軍總政前線記者團等人合影,左起:雷燁、範謹、韋明、沈蔚、聶榮臻、林朗、李力克

1939年,雷燁到達冀東地區,在極端困難與險惡的環境中,從事新聞採訪報道工作。作為一名勤奮好學、多才多藝的青年,雷燁除了拍照,還寫詩,寫報告文學。當時正值我黨領導的冀東大暴動失敗之後,日寇乘我軍主力向西轉移,集中優勢兵力對群眾施行野蠻的鎮壓與屠殺。雷燁目睹這種慘狀,深入受苦受難的群眾中,組織領導群眾進行對敵鬥爭,他採寫的作品更是充滿了群眾情感,反映了群眾的呼聲與願望,為群眾喜聞樂見。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攝影作品:曉渡灤河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攝影作品:塞外的殺聲

為了團結當地愛好文藝的人士,雷燁還主動發起組織“路社”,與大家互勉“向著魯迅的道路前進!”在物質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路社先後出版了《路》《文藝輕騎隊》《國防最前線》等刊物。這些刊物對人民群眾、對廣大指戰員都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在冀東贏得了很高威信。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攝影作品:1941年,日寇燒殺潘家峪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攝影作品:參加1938年冀東抗日武裝大起義的英雄們

1940年以後,冀東地區敵我鬥爭更加尖銳、殘酷,我軍鬥爭的主要方式也轉為游擊戰。雷燁根據革命的需要,於1941年轉到冀東部隊領導機關工作,先任分區政治部宣傳科長,後改任組織科長。繁忙的日常工作並沒有影響他採訪和寫作,相反卻使他蒐集到更豐富的素材。當雷燁發現那時冀東一些部隊沒有攝影工作者,許多生動的對敵鬥爭鏡頭還沒有人拍攝時,就義不容辭地拿起照相機來,一面積極地參加鬥爭,一面忠實地反映鬥爭;儘管那時的照相器材十分缺乏,拍攝條件又很惡劣,但他在組織和同志們的幫助下,克服一切困難,走到哪兒拍到哪兒,能多拍一張就多拍一張。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攝影作品:塞外篝火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攝影作品:曉渡灤河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攝影作品:冀東軍分區政委李楚離和十團長王亢、政委吳濤在白馬關古長城上

雷燁還隨部隊轉戰到冀東的灤河沿岸和熱河以南的偽滿洲國邊境,親手拍攝了很多新聞照片。他這一時期的作品反映了冀東人民子弟兵馳騁灤河,挺進熱南,突破“偽滿國防線”轉戰古長城內外的實況,記錄了日寇血洗潘家峪、燒死殺死我無辜同胞1000多名的“潘家峪大慘案”和日寇拆房並村、製造“人圈”、奴役人民的情景,留下了日寇瘋狂屠殺無辜平民罪行的鐵證。

這一時期,他採寫了《潘家峪大屠殺》《那是從喀喇沁趕來的牛群》《新收復的鄉村為什麼擁護八路軍》等長篇戰地通訊,拍攝了《馳騁灤河挺進熱南》(組照)、《日寇燒殺潘家峪》(組照)、《熊熊篝火》《冀東人民》《戰鬥在喜峰口》《山崗晚炊》《塞外宿營》《行進在祖國邊城》等佳作,把對抗日軍民滿腔的愛和對日本侵略者無比的恨,全部傾注在筆尖和鏡頭裡,因此被戰士們稱為“多產高產的前線記者”。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攝影作品:塞外山崗上的野炊 1942年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攝影作品:塞外宿營地 1942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 雷燁攝影作品:1941年,冀東子弟兵開會討論中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楊越巒在雷燁烈士故居調研

▲雷燁攝影作品:冀東子弟兵塞外山崗上的晚炊

1943年6月13日,《晉察冀畫報》第3期給雷燁出了紀念專刊,發表了冀東軍分區政委李楚離的文章《悼雷燁同志》,對雷燁做了一個總的評價,同期發表雷燁的遺像和遺作。這些遺作包括詩歌《灤河曲》、通訊《我們怎樣收復了塞外的鄉村》以及51幅攝影作品,用以懷念他為革命宣傳事業做出的業績。這51幅作品和雷燁的其他文字、攝影作品一起,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浴血抗戰史料中極為珍貴的一部分。

《中國攝影網》作品徵集

作品要求:

1、徵集作品中必須提供作品專輯主題闡述、攝影師的近期攝影工作照及個人簡介300字左右,其他可以提供包括個人聯繫方式、攝影經歷、榮銜資歷,重要獲獎、攝影感悟等(文件格式:TXT或DOC)。

2、個人作品集(每組15-30張,文件格式:JPG,圖片寬度大於3840像素,或者文件大小5M,不得有水印)必須有每一幅作品的標題或圖片內容說明。

3、將以上兩組文件打包壓縮成RAR或ZIP格式發送網站編輯部,萬能郵箱:[email protected]

4、作品入選刊登的,將直接成為中國攝影網簽約攝影師,其作品也將登記入庫,作圖片銷售代理,同時,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進行作品評選,編輯出版《中國攝影網》作品集期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