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父母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這3招讓孩子學會自理

最近,一條小學生不會繫鞋帶的消息引起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起因是杭州某小學的幾位老師,發現有很多小朋友不會繫鞋帶,順藤摸瓜一調查,原來是很多家長為了方便,給孩子選擇沒有鞋帶的鞋子。

這幾位老師大概是想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生活技能用不上了。但是,這個消息一發出,馬上在網友中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因為這幾位老師口中的“小朋友”們已經是五年級,年齡都在10歲以上。

啃老族:父母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這3招讓孩子學會自理

有的網友質問到:“10多歲的孩子,還不會自己繫鞋帶,生活能力得有多差啊!”有些網友立即表示支持:“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父母不應該只重視孩子的學習,不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但是,也有網友表示這不算什麼事:“很多人小時候還用過燒煤球的爐子,現在的孩子連聽都沒聽說過,生活技能也要與時俱進。”

大家爭論的焦點,說白了還是對現在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結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互不相讓。那麼,孩子究竟應該應該在什麼年齡段,掌握足夠的自理能力呢?

01:關於生活自理的問題

生活自理問題一直是家長們討論最多的問題。每年網上都會爆出留學生因為不適應國外生活,只好中途退學回來,或者農村媽媽放棄農活,來到城裡給上學的孩子“陪讀”。這些新聞一出現,評論區往往都是父母們爭論的戰場。

記得有一部關於留學生的紀錄片。片裡有一位中國孩子想給外國同學們露一手,做一道番茄炒蛋,但是他不知道應該先炒雞蛋還是先炒番茄。便給身處國內,已經入睡的媽媽發微信求助,“24小時在線”的父母趕緊給兒子語音指導。

可是,由於網絡的原因,語音斷斷續續說不清楚。這對父母乾脆爬出被窩,衝到廚房,打開視頻,在凌晨三點向大洋彼岸直播了一回番茄炒蛋。

啃老族:父母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這3招讓孩子學會自理

我很理解這對父母的心情,孩子一個人在國外生活不容易,衣食住行都需要自己張羅。我高中的時候也住過校,除了不用做飯,每天都要整理內務、清洗衣服、規劃時間等等。這段時間確實挺艱難的,但是這段時間也是鍛鍊一個人獨立生活的好時機。

父母有義務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假如這個孩子的父母,從小就注重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在遇到困難時,孩子就會選擇先自己想想辦法。現在網絡這麼發達,生活小妙招、菜譜俯拾皆是,更別提一道簡單的番茄炒蛋了,這樣就不會發生紀錄片裡那尷尬的一幕。

02:關於學習自理的問題

2018年最悲哀的一件事,莫過於段子裡的故事真實發生了。2018年10月30日,南京市總醫院精神內科收治了一位因腦梗住院的年輕媽媽,而誘發這名33歲媽媽腦梗的原因竟然是陪孩子寫作業。

這位媽媽平時對的女兒要求較高,孩子才上三年級,幾乎每晚做作業到10點以後。發病當晚,已經10點半了,孩子不僅沒做完作業,還在那裡磨蹭。這位媽媽心急如焚,情緒也跟著激動起來,開始大聲訓斥孩子。誰知不一會媽媽就出現口眼歪斜,握筆困難等腦梗症狀。

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評論:“再也不敢輔導孩子寫作業了,還是命要緊啊!”

啃老族:父母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這3招讓孩子學會自理

父母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這無可厚非。但是,學習本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再著急,知識也不可能從書本里直接裝進孩子的腦袋。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明白,現在努力學習會對他自己的將來有益。

如果父母不對孩子進行思想建設,只是一味地訓斥孩子,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牴觸。比如做不完作業,就怪老師留的作業太多了,還用磨蹭來證明這一點。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不僅要輔導孩子寫作業,更要引導孩子理解學習的意義。父母不可能輔導你一輩子,這個道理,孩子越早懂得越好。

03:關於工作自理的問題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啃老卻沒有羞恥感呢?”題主分析了這樣一種現象,很多父母為兒女準備好房子、車子,甚至每個月還供給兒女零花錢。作為子女,本應該覺得自己做人做事很失敗,可是事實上很多人都沒有這種羞恥感。所以,他問網友這究竟是為什麼?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下面有一條回覆亮了。有一個年輕人答道,“父母如果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有錢養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後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開心?”

可怕不可怕?啃老都啃出正義感來了。

我非常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愛,這種愛會驅使父母全力滿足孩子的需求。誇張點說,哪怕孩子想要父母的眼珠子,父母也會給他。但是,這種溺愛往往會誤導孩子,讓他們依賴於父母的扶持,不去用工作證明自己的能力,成為啃老一族。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總有一天要面對同齡人的競爭,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才能有一席之地。要讓孩子明白一個基本的道理:作為一個成熟的個體,早晚有一天要脫離父母,獨立走向社會。

啃老族:父母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這3招讓孩子學會自理

兒童的自理能力的發展規律

兒童的自理能力,是從3歲到6歲逐漸養成的。孩子從最開始學著自己穿衣服,到可以整理玩具和房間,再到可以自己穿鞋子等等,最終掌握完全的自理能力。

根據蒙特梭利對兒童自理能力形成過程的分析。3~4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在父母們的幫助或提醒下穿脫衣服和鞋襪,並把自己用過、看過的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在這一階段,父母們要多向孩子介紹衣服、玩具和圖書等物品的分類,幫助孩子認識常見的事物。

4~5歲孩子應該做到自己穿脫衣服和鞋襪,並且能夠自己扣紐扣,同時能做到整理自己的物品,比如玩過的玩具、弄亂的房間等。此時,父母應該大力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多動手、勤動腦。

啃老族:父母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這3招讓孩子學會自理

當孩子5~6歲時,他們已經可以根據天氣的冷熱增添衣物,能自己穿鞋子、繫鞋帶,並可以對自己的物品分類整理。這時候,孩子已經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父母們可以適當“分權”,讓孩子決定自己穿什麼、用什麼、玩什麼,幫助孩子建立自理意識。

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1、讓孩子儘早學會做家務

美國教育學家馬蒂.羅斯曼說,孩子越早做家務,越早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孩子成年後社會適應能力越強,也更容易獲得成功。可是,一項關於小學生做家務時間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的時間為1.2小時,韓國孩子是0.7小時,英國和法國的孩子可以達到0.5-0.6小時,而中國孩子卻不足0.2小時。這是中國父母們欠缺的地方。

有的父母喜歡對孩子大包大攬,只要學習好就行,別的都是次要的。事實上,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差,在生活上也會落後於人。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啃老族:父母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這3招讓孩子學會自理

2、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

父母盯著孩子做作業,無形中是在傳遞一種暗示,我不信任你能獨立完成作業。結果,孩子可能真的不被監督就無法完成作業。而一旦養成這種壞習慣,孩子將無法獨立完成任何一件事情。父母一定不要從頭到尾陪著孩子寫作業,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事,而不是父母的事。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我相信你,你能行。

3、與孩子保持適當的界限

除了學習,家庭中其他事情也可以大體分成“孩子的事”和“大人的事”,父母們應該遵循一個原則:“孩子的事”孩子做主,“大人的事”大人做主,互不干擾,保持適當的親子界限。比如,及時地和孩子分床睡,教會孩子理解“我”和“你”的不同概念。大人們甚至要鼓勵孩子,這是“你自己的事”,你來做主。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容易和未來的工作夥伴、家庭成員等建立起彼此尊重的關係。

啃老族:父母不能讓孩子幸福,生他幹嘛?這3招讓孩子學會自理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父母們付出足夠多的耐心和努力。讓孩子學會思考自己的學業、照顧自己的身體、養成自己做主的好習慣,不僅僅是為了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更是為了能夠從社會中脫穎而出。

育兒的過程是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的過程。我是“滿爸育兒經”,育兒路上與你同行,期待您的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