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坦院士的“新体制雷达”:继F22之后,LRASM也沦为废铁了?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其中,

刘永坦院士负责研究的"新体制雷达与系统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

那么这种"新体制雷达"究竟是个什么雷达?我们从《文汇报》有关刘永坦的报道中,对这种"对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等领域也都有重要作用"的雷达的身份有了清楚的认识——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

刘永坦院士的“新体制雷达”:继F22之后,LRASM也沦为废铁了?

图:刘永坦带领他的课题组成员攻克关键技术,沙盘模型其实就是高频地波雷达原理示意图

什么是高频地波雷达?简单点说,是利用(3~30MHz)在导电海洋表面绕射传播衰减小的特点,采用垂直极化天线辐射电波,能超视距探测海平面视线以下出现的舰船、飞机、冰山和导弹等运动目标,作用距离可达300km以上。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地波超视距雷达具有覆盖范围大、全天候、实时性好、功能多、性价比高等特点,在气象预报、防灾减灾、航运、渔业、污染监测、资源开发、海上救援、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永坦院士的“新体制雷达”:继F22之后,LRASM也沦为废铁了?

图:武汉大学研制的中程高频地波雷达系统OSMAR

简单说,高频地波雷达就是一种超远程探测的雷达。普通雷达由于受地球曲度的影响,探测距离是有极限的,对海平面高度的目标(包括水面舰艇和超低空飞行的飞机)的探测距离往往很难超过40公里。高频地波雷达采用新原理,将探测距离加大到了400公里左右(根据央视的数据)。有意思的是,在央视报道的最后部分,军事迷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美国LRASM远程反舰导弹

刘永坦院士的“新体制雷达”:继F22之后,LRASM也沦为废铁了?

美国LRASM远程反舰导弹是与合作研发的、自2009年正式开始的射程达到800公里的远程攻击舰对舰导弹。受地球曲率的影响,舰载雷达对低空目标探测距离一般比较近,携带LRASM-A远程反舰导弹的B-1B凭借自身出色的突防能力在假想敌航母战斗群800千米外就可以发动攻击。出动4架B-1B就可一次向航母战斗群投射96枚性能优异的LRASM-A远程反舰导弹,这对这些国家的航母战斗群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

刘永坦院士的“新体制雷达”:继F22之后,LRASM也沦为废铁了?

图:LRASM远程反舰导弹

自冷战结束以来,传统上美国海军是不发展对海武器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任何国家可能在海上对美国海军舰队产生威胁。但最近十年以来美国一反常态,连续研发了几款舰对舰、空对舰导弹,原因当然是路人尽知:针对中国,具体说就是针对中国的国产航母。LRASM远程反舰导弹是其中的"杀手锏"产品。LRASM导弹本身并不难拦截,因为其是亚音速导弹,在今天各种先进的导弹拦截技术面前,亚音速是和静止差不多的概念,只要能发现它即可摧毁。拦截的难点或者说它的绝招恰恰是难以被发现,它可超远距离发射,然后利用自身隐身外形、低空飞行等手段秘密接近目标舰突然发动攻击,等对方发现并明白过来往往已身首异处了。

刘永坦院士的“新体制雷达”:继F22之后,LRASM也沦为废铁了?

而刘永坦院士的高频地波超远距离雷达就像为其"量身定做"的。将来这种雷达装到下一代055等水面舰艇上后,可在很远的距离发现之、摧毁之。在高频地波超远距离雷达面前,LRASM导弹的杀手锏变成废柴。

有趣的是,编者朴刀前几日刚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反隐身雷达总师吴剑旗研发的米波反隐身雷达在2013年就成功探测到F22隐身战斗机并绘制出其详细的飞行轨迹图(文章可见下面链接)。这还没过几天,刘永坦院士的另一款雷达又让我们开了眼界。

刘永坦院士的“新体制雷达”:继F22之后,LRASM也沦为废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