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前段時間,在術前準備室,我遇到了個有趣的姑娘。

進去之前,醫生囑咐,外套、包包、手機都要留給家屬。結果進了準備室我們才知道,術前有很長的等待時間,術後也有長達3-4個小時的觀察期。對於手機不離身、每時每刻都在刷信息的媒體人來說,漫長的時間似乎有些難熬。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準備室四四方方、四面白牆,挨著牆坐了一圈人,許多“聰明”的人都偷偷帶進去了手機,刷得不亦樂乎。

我和旁邊一個姑娘,呆呆地盯著牆上一面表。周圍安靜得,彷彿只有時間在流動。

我滿腦子手術檯器械橫飛、鮮血淋漓的畫面,心有慼慼然。

突然,姑娘開了口:“早知道就把書帶進來看了。”

我一驚,脫口道:“馬上做手術了,你還有心情看書?”

“對啊,我的書還挺好看的。”

“什麼書這麼有意思?”

“就是專業書籍啊。”

專業書籍。。書籍。。籍啊。。。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我人生第一次遇到一個認為專業書籍很好看,還會在做手術期間揹著專業書籍住酒店的人……

姑娘還和我解釋,雖然現在用手機瀏覽信息很方便,但她很少翻看,因為太碎片化了,形不成體系,相反她一直堅持看與工作相關的專業書籍。

這話說得我甚為認同。作為一個從出版領域走出來的新媒體人,我一直認為體系化知識非常重要。

這個與眾不同的姑娘,讓我情不自禁在術後主動加了她微信。後來才知道,原來她是課程設計師,算我半個同行。

想來她口中“挺好看的專業書籍”,應該就是一些教育類專業書了。

一直關注的一位硅谷工程師爸爸出了一本培養孩子思維的書,底下有粉絲評論,您在公眾號寫了那麼多培養孩子思維的方法,即使不專門寫書,把往期文章整理整理,也是一本書了。

這段評論啟發了我。我們智能觀的“方法論”欄目提供給老師們一些創新的教學方法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為何不能把這些零散的方法,梳理成一本書呢?

在這個碎片化知識滿天飛的時代,一些清醒的教育人(像之前遇到的那個姑娘),還是渴望瞭解系統化知識的。

說幹就幹!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希望也喜歡看書的你,打開今天這篇文章,就像閱讀一本書一樣開心。

注:以下是本書目錄,點擊藍色內容,即可跳轉正文內容。

教育技術篇

第一章 AI+教育,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第二章 老師使用技術的正確姿勢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第三章 優秀EdTech工具的自我修養

第四章 數據安全與學生隱私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教學創新篇

第一章 有趣的課堂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第二章 課程規劃與課堂標準

第三章 創新特定學科的教學方法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第四章 不走尋常路的教學評估

第五章 能力教育,瞭解一下

第六章 教育遊戲化,你用對了嗎?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第七章 新風向:動覺學習

高階技能培養篇

第一章 獨立思考與主動提問

第二章 批判性思維怎麼培養?

教孩子擦亮雙眼,識別假新聞的10個方法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第三章 聚焦眼下最火的計算思維

第四章 創造力:永恆不變的話題

還在為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頭疼?送你5個TED視頻

第五章 協作學習:AI時代的工作模式

第六章 對學習產生好奇心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第七章 SEL之路:如何引導學生的社會情感學習?

新學年,5個方法教你如何快速建立與學生的連接

專業提升篇

教育思維篇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家長篇

想讓你的孩子在人工智能時代被僱傭嗎?培養這一技能很重要!

如何讓家長積極參與學生的在校學習?

更多幹貨文章,請關注智能觀的公眾號:zhinengguanym,裡面很多方法論、乾貨與前沿思想等文章。在對話框回覆:編碼書,獲取兒童編碼相關書籍。有關前沿教育的問題,也歡迎與我們交流。

—完—

親愛的朋友:

對於多年出版經驗的我們來說,有足夠的內容,將其梳理成一本書毫無問題。

沒想到,當我們梳理時發現,這一年半以來,我們已經寫了如此多的內容。

本文只是一個欄目的內容~

但梳理完,從專業出版人和教育的人視角看,還是值得閱讀與收藏的。

送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喜歡,別忘了幫我們分享出去。

祝安!

智能觀 靈米

2019-1-14 於北京中關村


高能預警!我們用一篇文的篇幅,寫了一部《創新教學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