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什麼在中國企業中可以出類拔萃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華為在中國製造質量中一枝獨秀,甚至成為了世界級的產品質量標杆,這其中的秘密是什麼呢?

華為為什麼在中國企業中可以出類拔萃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華為在發展初級階段,就明確了“以客戶為中心”的唯一價值觀。真正把質作為核心戰略,在2000年之前,華為只是初級階段的菜鳥。從2000年的質量大會開始,華為走上了發展的快速通道,有了自己的完整的產品體系,而且開始了全球化的歷程。華為彷彿被通信行業的車輪帶動著,快速向前飛奔。就在這時候,任正非親自主持召開了一次質量反思大會。”正是在這種高速增長中,質間題突顯,客戶的抱怨聲越來越大。以客戶為中心的華為員工,一趙一趟飛到客戶身邊,去把壞了的產品換回來,通過售後服務去彌補質量帶來的司題。但產品質量不行,客戶的訂單越多,抱怨也就越多。一趟一趟來回飛的機票,被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裝裱在相框裡,成為那一次質量大會的“獎品”。時時刺激著每一位當事人。這次大會成為華為公司將質量定為核心戰略的一個起點。但質量體系的建設,則是一個更浸長、曲折的過程。

華為為什麼在中國企業中可以出類拔萃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00年引入IBM公司構建集成產品開發IPD流程和集成供應鏈ISC體系,彼時印度軟件開始快速崛起,任正非認為必須要向印度學習。所以華為建立了印度研究所。IPDCMM是華為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第一個階段。這期間也是華為國際化業務大幅増長的時期,全通用的語言使得客戶可以理解華為的質量體系。隨著在歐洲業務的擴大,許間題隨之而來:運營商多,標準也多。華為在為不同的運營商服務時,需要仔細瞭解每一家的標準,再將標準信息反回到國內的設計、開發、生產製造環節。這是華為質量體系建設的第二個階段,在這個磨練的過程中,華為漸新意識到標準對於質量管理的作用。隨著歐洲業務成長起來的,是華為自己的一套“集大成的質量標準“。

華為為什麼在中國企業中可以出類拔萃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華為的開拓重點到了日本、韓國等市場,來自這些市場的客戶的苛刻要求讓華為對質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日本客戶看來,無論是百分之ー、千分之一的缺陷,只要有缺陷就有改進的空間。2007年4月,華為公司70多名中高級管理看召近了質量高級研討會,以克勞士比“質量四項基本原則”(質量的定義、質堂系統、工作標準、質量衡量)為藍本確立了華為的質量原則,這就是華為質量史上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後,克勞士比的著作《 Quality Is Free》(質量免費)在華為大賣,主管送下屬,會議當禮品,這本衿]書居然在華為公司熱得不行。這是華為質量體系的第三個階段。客戶的需求在變,沒有一套質量體系是可以一成不變的。完成了流程、標準、文化的輔度建設,華為又遇到了新題:如何讓客戶更滿意。此時,卡諾的質量觀成為平為學習的新方向。日本的卡諾博士定義了三個層次的用戶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興奮型需求。

華為的質量建設進入第四個階段:以客戶為中心的環質簞管理體系。這就要求要基礎質量零之外,要更加重視用戶的體驗。也正因為這代以客戶為中心的環質量管理體系,使得華為獲得了“中國質量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