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前夕的奮戰:網貸平臺噤聲求輔導,低調謀出路

备案前夕的奋战:网贷平台噤声求辅导,低调谋出路

金評媒(http://www.jpm.cn)編者按:在這個備案的時間節點上,催生了“備案掮客”“秘密謀求收購”等亦真亦假的傳言。

2018年2月以來,深圳、廈門、福建、新疆等多地區也已下發網貸行業整改驗收通知,而廣東、北京、上海等主要地區金融監管部門相繼推出備案指引,細化了平臺備案的細則。陸續出臺的政策,昭示著監管層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備案的最後收尾工作,平臺也繃緊了最後一根弦。

有需求就有市場。

在這個備案的時間節點上,催生了“備案掮客”“秘密謀求收購”等亦真亦假的傳言。

“備案掮客”

有公開報道顯示,“不少大型律所就看準了網貸備案的機會,紛紛做起了備案工作。一千多家平臺找律所,一些專業的律所基本都已經處於飽和狀態了”。“圈內同行流傳一個收費標準,對於規模小的平臺50萬-80萬左右的收費,規模大的平臺還要按評估報價。甚至有律師事務所稱,可以聯繫金融辦,整改加中間費等打包價是50萬起步”。

北京的網貸平臺中也有類似的消息傳出,“平臺可以通過私下的關係,出一筆錢請到專家組來現場輔導備案,提高通過率。”

雖然無從證實此類消息的真假,但該消息反映了平臺在面對備案時的慎重態度。

在2月23日,由趣識財經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共同打造的《激辯新金融》第一期(《備案大考:網貸平臺準備好了嗎》)中,多位業內人士的討論中,也普遍認為網貸平臺在備案前夕的緊張態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表示,對於網貸平臺來說,2018年平臺上半年就一項工作,就是網貸備案,所有的工作,所有的重心都是在備案上。

中國科技金融研究會委員肖颯則認為,不可能所有的平臺都能備案成功,在這種情況下,平臺能不能備案成功就是問題了。

平臺人士的觀點認為,應該穩中有序的推進備案准備工作。

開鑫金服的總經理周治翰表示,從現在看來,監管的思路無論是針對資金存管、信息披露、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這些要求等都有章可循。我們可以參照這個方面,去做一些提前的工作。

同時進一步表示,我們確實也不認為,備案過了就一定能夠經營得很好。 因為後續業務如何選擇,風險如何控制,核心競爭力如何打造。備案之後,會是更加激烈的競爭,因為都是合規的平臺,都是優質的競爭對手。

“待價而沽”

值得注意的是,備案無望的平臺開始主動尋求買家,希望可以將平臺的用戶流量和存續的資產等價值變現。

此外業內也有未經證實的消息傳出,有規模超百億的平臺,用戶量和待還金額都較高,但是壞賬率較高,對照備案細則來看不符合的地方也較多,此類平臺也在謀求被收購。

業內人士表示,規模大壞賬率高的平臺被收購,是監管層願意看到的情況,可儘量保證平穩過渡,避免引起社會性逾期事件等。

在《激辯新金融》的節目討論中,肖颯認為,其實P2P的殼還是有一定價值的,如果在沒有備案成功的時候,價格比較低,一旦備案成功,可能殼的價格就會被炒得非常高,那時候有很多企業就沒有這樣的財力去收購了,所以現在大家都想能不能在現在這個時間就做一個撈底的工作。

在肖颯看來,這些企業雖然可能不能成功備案,但是他們的優質資產是有價值的,被併購合作是好的出路,事實上,在目前的情況下,網貸平臺都經不起負面消息,有一些風吹草動就可能會引起擠兌。

同時肖颯指出,平臺應該全身心投入備案驗收工作中,如果是在及格線左右的平臺,可以留一個備手,看看背後是否有大集團和兄弟企業。

終點也是新起點

平臺在備案前夕緊張籌謀,不代表成功備案後就可一勞永逸。

對於網貸平臺來說,備案成功相當於拿到入場資格,將要進入一個更激烈的競爭市場。

周治翰認為,在合規的模式框架內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但是同時也對平臺提出高要求,無論是風控還是效率,還是降低成本上都要做的有價值,才能在業態內長久存在。

在周治翰看來,備案通過以後,無論是在金融科技的角度,還是在風控模型等,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

他進一步闡述表示,無論以什麼樣的形式展現出來,金融的本質都是相同的,其內核是風險管理,通過對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的控制來實現高效率。而平臺備案成功後,就是要在這方面發力。

對於平臺數量問題,周治翰認為其實是有市場規律,是有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市場競爭過後,是有一定的集中度的。未來比較合理的情況下,市場頭部企業保持在十幾家左右,整個市場業內保持在百家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