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三千年來的真相,原來成語“狡兔三窟”出自這個故事

揭秘三千年來的真相,原來成語“狡兔三窟”出自這個故事

周失其鹿,天下諸侯競相追逐。形成了一個,天下爭霸的特殊時期,戰國。戰國時,各國招賢養士之風盛行。貴族官宦人家都喜歡招納江湖人士,不分貴賤,來者不拒,當時以門客眾多而聞名於天下者有四個人號“四君子”,就是歷史有名的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和楚國的春申君。

揭秘三千年來的真相,原來成語“狡兔三窟”出自這個故事

小編和大家講的故事就和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有關。歷史上關於孟嘗君的故事有很多,其中還產生了流傳千年的成語。比如說雞鳴狗盜,狡兔三窟。

揭秘三千年來的真相,原來成語“狡兔三窟”出自這個故事

齊國有個叫馮諼的人,窮的已經活不下去了,只好託人到孟嘗君處說情,希望能在孟嘗君門下討個差事。孟嘗君,詢問來人:“此人可有什麼特長?”來人回答:“他沒什麼特長。”孟嘗君再問:“那他有什麼本事?”“沒什麼本事。”來人答道。孟嘗君笑著答應:“你讓他來吧”。府裡的人認為孟嘗君肯定瞧不上馮諼,就給他吃很差的東西,只能果腹而已。這樣的日子過了一段時間,馮諼便倚在門柱上,用手彈著他的寶劍唱著:“劍啊,我們還是回去吧,吃飯連魚都沒有。”親信向孟嘗君報告此事,孟嘗君馬上吩咐給馮諼魚吃,並按門下吃魚的門客待遇對他。這樣的日子過了沒多久,馮諼又倚在門柱上彈劍唱歌了:“劍啊,我們還是回去吧,出門都沒有車坐。”親信又把此事報告給孟嘗君。孟嘗君豪爽的說:“給他準備車馬,像對待府裡有車坐的門客那樣對待他。”於是馮媛很高興的坐著車,高舉著他的寶劍去會朋友,並且告訴他們:“孟嘗君把我當做上賓來看待。”這事過去不久,他又彈著劍唱歌:“劍啊,我們還是回去吧,在這裡怎麼能夠養家呢?”聽到他的歌聲,府裡的人都開始感到厭惡,大家都覺得他得寸進尺。孟嘗君聽到了這個消息後,問手下的人:“馮公,有家人嗎?”屬下回答:“有個老母親。”孟嘗君便派人給馮諼的母親送去吃的用的,讓老人傢什麼都不缺。從此馮諼便不再彈劍唱歌了。

揭秘三千年來的真相,原來成語“狡兔三窟”出自這個故事

後來孟嘗君拿出通告詢問所有門客:“誰精通會計的工作,能去薛地為我收帳啊?”馮諼自薦可以勝任。孟嘗君十分奇怪,詢問左右:“這人是誰啊?”身邊的人回答說:“他就是以前那個總是唱:‘劍啊,我們還是回去吧’的那個人。”孟嘗君笑著說:“哦,這個人看來還是有些本事的,我慢待了他,還沒有見過他。”於是吩咐左右把馮諼請來見面並向他謝罪:“先生,我被瑣事搞得疲憊不堪,再加上生性魯鈍,整天忙於國事,慢待您了,如果您不認為這是羞辱的話,就請去薛地幫我收帳,好嗎?”馮諼立刻回答說:“我願意做這件事。”於是準備好車馬,整理好行裝,載著那些借據出發了。向孟嘗君辭行的時候,他請示收完債要買些什麼回來?孟嘗君回答:“你看我缺什麼就買點什麼吧。”馮諼驅車到達薛地,讓手下把欠帳的百姓都找來核對之後,他假託孟嘗君的命令,把借款賜給了老百姓,隨即還燒掉了借據,百姓們高興的連呼萬歲。接著,馮諼馬不停蹄的趕回齊國,並在清晨就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因為他回來的這麼快而感到奇怪,見到馮諼後問道:“債都收完了?怎麼回來的如此之快?”馮諼回答道:“收完了。”“買回來什麼?”孟嘗君不解的問道。馮愛侃侃而談:“您吩咐我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我私下以為您府中堆滿了珍寶,牲口圈裡的獵犬和駿馬都滿了,美人更是不缺。家裡唯缺‘義’而已,所以我就私自做主給你買了‘義’。”孟嘗君納悶‘義’怎麼買?馮諼不慌不忙的解釋:“你擁有薛邑,卻不能愛護那裡的子民,只是用商人的手段從百姓身上獲利,所以我假託您的命令將借款賜給了百姓,並且燒了那些借據。百姓都高呼萬歲,這就是我為你買的‘義’。”孟嘗君有些不悅,但依然面不改色的回答:“哦,知道了。”

一年以後,齊王以不可用先王之臣的名義,罷免了孟嘗君。孟嘗君無奈,只好返回薛地,離薛地還差100裡的時候,百姓們就扶老攜幼的在路上迎接。孟嘗君回頭敬佩地對馮愛說:“我今天算是看到先生為我買到的‘義’了。馮諼卻說:“這還不夠,有智慧的兔子有三個巢穴。這樣才能逃脫獵人和魔猛獸的襲擊,今天用‘義’收買人心,還不可以高枕無憂,我請求為您再建二處巢穴。孟嘗君便給他50輛車和500斤黃金,馮緩帶著這些東西向西到了梁國,遊說梁王說,齊王罷免了孟嘗君的相位,諸侯國中哪個能請得到他一定會國家富足、兵強馬壯?於是梁王空出了宰相的位置。將原來的宰相封為上將軍,然後派遣使者100餘輛車和千斤黃金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則派人趕到梁國使者到達以前告訴孟嘗君:“雖然千金黃金,百餘輛車可以看作顯貴的使臣,但齊王很可能會聽到這件事,一定不可接受。”梁國派使者往返多次,孟嘗君都堅決謝絕聘請。齊王聽說此事後惶恐不安,立刻派遣使者帶著黃金千斤,四匹馬拉著的兩輛彩車以及佩劍到薛店去孟嘗君,並修書致歉:“都是我的不好,遭到了祖宗降下了災禍,我被阿諛奉承的臣子所迷惑,得罪了先生您。我不值得你為我做什麼,但是希望顧念先王的宗廟,還回來治理萬民吧。”馮諼又告誡孟嘗君說:“希望您向大王請求,用先王傳下來的祭器在薛邑修建廟宗。”待宗廟建成後,馮諼返回淄博對孟嘗君說:現在,三個巢穴都已經建好,您可以無憂無慮的享樂了。”人人此,孟嘗君在齊國當了幾十年的宰相,沒有一絲一毫的禍患,這都是馮諼為他謀劃的結果

揭秘三千年來的真相,原來成語“狡兔三窟”出自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闡釋了孟嘗君做為領導心胸開闊,對待屬下大方信任,不拘一格的任用人才。馮諼為報知遇之恩,想方設法的謀劃鞏固其政治地位。上下同心,才能共創事業的道理。

揭秘三千年來的真相,原來成語“狡兔三窟”出自這個故事

圖片部分來自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