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乾隆時期的真正的樣子?洋畫家中國之旅速寫


1793年,大英帝國派往大清帝國的馬戛爾使團到達中國,在熱河行宮覲見了乾隆皇帝。 年輕的英國畫家威廉·亞歷山大作為使團的隨團畫家,從澳門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創作了大量反映當時中國世態風情的畫作,隨後在英國及歐洲風靡一時。 他的著作《中國衣冠風俗圖解》,於1814年在倫敦出版,50幅精美的彩色版畫向我們展示了歐洲人眼中那個久遠而又多姿多彩的乾隆盛世。

18世紀末,英王喬治三世以為乾隆皇帝祝壽為名,派馬戛爾尼勳爵帶使團訪華,這是清代外交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那時正值乾隆朝末年,國勢鼎盛,但盛世的外表下,已潛伏著種種危機。威廉·亞歷山大作為使團隨團畫家的助手,創作了大量的速寫和水彩畫,記錄下當時中國的世態風情,他的畫,讓世界更瞭解中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歐洲人眼中的那個遙遠又鮮活的“乾隆盛世”。

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9月26日,時年25歲的威廉·亞歷山大被選為馬戛爾尼使團的畫師。1793年大英帝國派往大清帝國的馬戛爾尼使團到達中國,在熱河行宮覲見了乾隆皇帝。隨馬戛爾尼勳爵訪華的整個遠行計劃的繪圖任務大多落在亞歷山大的肩上。


他隨團訪問了中國的天津、北京、承德、杭州、廣州和澳門等地,創作大量的速寫和水彩畫。返回英國後,亞歷山大被聘為大馬洛軍事學院的美術教授,創作了一系列有關中國的風俗畫,他以強烈好奇心,捕捉新世界所見的一切,再現中國的人物和景物,使英國和歐洲人民對中國有了形象的認識,促進西方對中國的瞭解。

英使覲見乾隆帝

乾隆帝肖像速寫

士兵畫像

戴著枷鎖的人

正在吃晚飯的縴夫

舟山定海南城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