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之美,劳动之美的最佳呈现

小时候,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是《劳动最光荣》。

每次学校大扫除的时候,许多小朋友都会边清扫教室边哼唱这首歌曲。

老通城的创始人曾厚城,出生在一个劳动者家庭。

19岁时,他来到汉口闯天下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出卖自己的劳力:到一个作坊做工。

做工、做服务员、再到自己做汤圆,作为劳动者的曾厚城用双手,让劳动的成果与众不同。

就像后来,名扬天下的老通城豆皮,人们最看重的,还是制作豆皮背后劳动者的独家技艺。

极致之美,劳动之美的最佳呈现

今年有幸,利用一个换岗体验的机会,我成为了老通城的后厨第一名劳动者。

工种,竟然和老通城创始人曾厚城一样,成为了一名专打汤圆的“店小二”。

体验时间只有1个小时20分钟,从不适应到适应,累并快乐着。

一开始我想,打糊米酒汤圆,多简单的活儿啊!但是,我真没想到碗那么烫,因为烫,我打得很慢;因为拿碗姿势不对,我总是会撒出来一点;更糟糕的是,有顾客会直接投诉我,你怎么跟我打这么少?

前20分钟打米酒汤圆的经历,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

但很快,我越打越快,越来越适应汤圆的温度、节奏,每一个汤圆我都觉得成为了我的心意。

我正在给品尝老通城汤圆的顾客,送出一份又一份心意。

来汉口吉庆街的外地客很多,从服务台到门口排队的人流足有几十米,几十分钟的等待就是为了一口豆皮、一碗米酒汤圆。每当我埋头打着汤圆,再抬头看到人流时,会觉得自己的正被他人需要着。

人类,其实都有“被需要”的需求。我以为,这就是劳动价值的本质。

极致之美,劳动之美的最佳呈现

而其实,身处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劳动者。

据说,城市清洁工和首富的起床时间是一样的,凌晨四点。

无论是面对是清扫马路、制作产品、洽谈生意、撰写文章……

同为劳动者,我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精进。

开发出自己的潜能,努力追求劳动成果的完美。

只要有这样的心境,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劳动之美。

极致之美,劳动之美的最佳呈现

就像一张60年前的老照片,高金安师傅在制作豆皮时,那张开心的笑脸。

那是老通城的劳动者发自内心的笑容。

因为,无论是做汤圆、豆皮还是酒,他们都在孜孜以求将任何一款老通城产品做到极致。

在我的理解里,

极致之美,正是劳动之美的最佳呈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