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之美,勞動之美的最佳呈現

小時候,最喜歡唱的一首歌是《勞動最光榮》。

每次學校大掃除的時候,許多小朋友都會邊清掃教室邊哼唱這首歌曲。

老通城的創始人曾厚城,出生在一個勞動者家庭。

19歲時,他來到漢口闖天下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出賣自己的勞力:到一個作坊做工。

做工、做服務員、再到自己做湯圓,作為勞動者的曾厚城用雙手,讓勞動的成果與眾不同。

就像後來,名揚天下的老通城豆皮,人們最看重的,還是製作豆皮背後勞動者的獨家技藝。

極致之美,勞動之美的最佳呈現

今年有幸,利用一個換崗體驗的機會,我成為了老通城的後廚第一名勞動者。

工種,竟然和老通城創始人曾厚城一樣,成為了一名專打湯圓的“店小二”。

體驗時間只有1個小時20分鐘,從不適應到適應,累並快樂著。

一開始我想,打糊米酒湯圓,多簡單的活兒啊!但是,我真沒想到碗那麼燙,因為燙,我打得很慢;因為拿碗姿勢不對,我總是會撒出來一點;更糟糕的是,有顧客會直接投訴我,你怎麼跟我打這麼少?

前20分鐘打米酒湯圓的經歷,讓我一度懷疑自己的能力。

但很快,我越打越快,越來越適應湯圓的溫度、節奏,每一個湯圓我都覺得成為了我的心意。

我正在給品嚐老通城湯圓的顧客,送出一份又一份心意。

來漢口吉慶街的外地客很多,從服務檯到門口排隊的人流足有幾十米,幾十分鐘的等待就是為了一口豆皮、一碗米酒湯圓。每當我埋頭打著湯圓,再抬頭看到人流時,會覺得自己的正被他人需要著。

人類,其實都有“被需要”的需求。我以為,這就是勞動價值的本質。

極致之美,勞動之美的最佳呈現

而其實,身處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勞動者。

據說,城市清潔工和首富的起床時間是一樣的,凌晨四點。

無論是面對是清掃馬路、製作產品、洽談生意、撰寫文章……

同為勞動者,我們孜孜追求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精進。

開發出自己的潛能,努力追求勞動成果的完美。

只要有這樣的心境,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勞動之美。

極致之美,勞動之美的最佳呈現

就像一張60年前的老照片,高金安師傅在製作豆皮時,那張開心的笑臉。

那是老通城的勞動者發自內心的笑容。

因為,無論是做湯圓、豆皮還是酒,他們都在孜孜以求將任何一款老通城產品做到極致。

在我的理解裡,

極致之美,正是勞動之美的最佳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