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臘月八、吃“臘八”——話說德陽人吃“臘八飯”的傳統

「记忆」腊月八、吃“腊八”——话说德阳人吃“腊八饭”的传统

德陽有句俗話叫:"臘月八吃臘八,吃了臘八找踏踏"。這句話,意味著吃了臘八粥,距團年的時間不太遠了,你要在哪裡過年,應該找個地方了。

「记忆」腊月八、吃“腊八”——话说德阳人吃“腊八饭”的传统

說起臘月八吃臘八,德陽人稱吃“臘八飯"。這個吃臘八的來源與佛教相關。

相傳釋迦牟尼當初未成佛時,遍遊山川,尋找人生之道。

有天,他走到一個荒蕪人煙的地方,由於跋山涉水,長時疲勞,加之飢餓過度,終於支持不住昏倒在地。

一名牧女恰好路過,她把自己隨身所帶的雜糧與採摘的果子混在一起,用泉水煮成粥,灌喂於他,救活過來。

後來,釋迦牟尼坐在菩提樹下盤腿靜坐得道成佛,這天正好是農曆的臘月初八。

為了紀念佛祖得道,佛門弟子就到這天煮臘八粥,施捨民眾,逐漸流傳到民間,成了一種習俗。

一般來說,臘八粥分葷素兩大類。吃齋唸佛的人,大多吃素食,在煮臘八粥時,常用些白菜、紅白蘿蔔、豆腐乾、窩筍、乾麵條或乾粉條、大米、花生米之類,而且不能放蔥花。

因為出家人清心寡慾,戒食辛辣,而蔥、蒜之類屬辛燥食料,所以被佛門列為禁食之品。

每到農曆臘月初八這天,德陽不少寺廟,用大毛邊鍋煮上一大鍋素臘八粥,在寺廟的大門上施捨於路人和佛門弟子。

而在德陽民間煮的臘八稀飯常是葷食。

每至農曆臘月初八的清晨,德陽的城鎮和農村都流行煮臘八稀飯吃。

人們在頭一天就要準備好第二天的食材,所以每年臘月初七這天,集市上的豆腐乾、紅白蘿蔔以及白菜類東西,買的人多,價格也比平常要貴一些。

到了初八的早上,人們就煮上一大鍋,幾乎這天一日三餐都吃臘八稀飯。

按照德陽民間傳統民俗,臘八稀飯大多采用的食材包括:臘肉(沒有臘肉的人家,就用鮮豬肉)、紅蘿蔔、白蘿蔔、豆腐乾兒、乾麵條或乾粉條、花生米、白菜、蔥花與大米共為八種。

煮臘八稀飯時,先把臘肉(鮮豬肉)洗淨切成丁,萊油在鍋內燒沸後,把肉丁在鍋內炒後,再與其它食材進行混煮。

亦有就把生臘(鮮)肉丁與其它食料直接合煮的,但吃起來沒有炒後再煮出來的臘八粥香。花生米用對窩搗成碎米,白菜、蘿蔔、豆腐乾分別切成小塊,乾麵條或乾粉條折成短節,混合在一起,加適量的水,煮成稀飯,待稀飯煮得差不多了,再加麵條節,最後加蔥花與食鹽調味。鹽的多少根據各人口味而定。

待臘八飯煮熟,鍋蓋一揭開,香氣撲鼻,令人饞涎欲滴。以前人們住在平房大院,臘八稀飯煮好以後,街坊鄰居習慣相互饋送,相互品嚐。

臘月初八煮臘八飯,在德陽農村有果樹的人家,還流行給果樹“喂”臘八飯的風俗。

其方法是:在果樹的枝幹上,用刀砍一個小口子,把事先準備好,裝在碗裡的臘八飯填在口子上,說是果樹“吃"了臘八飯,來年才肯結果子,果子才結得多。

讓新聞觸動心靈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