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十大應真圖冊》呈現在哈佛拍賣引起爭優!

陳洪綬(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年少師事劉宗周,補生員,後鄉試不中,崇禎年間召入內廷供奉。

陳洪綬《十大應真圖冊》呈現在哈佛拍賣引起爭優!

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所畫人物軀幹偉岸,衣紋線條細勁清圓,晚年則形象誇張,或變態怪異,性格突出。花鳥等描繪精細,設色清麗,富有裝飾味。亦能畫水墨寫意花卉,酣暢淋漓。還長於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能表現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氣質。其畫手法簡練,色彩沉著含蓄,格調高古,享譽明末畫壇,與當時的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

陳洪綬《十大應真圖冊》呈現在哈佛拍賣引起爭優!

陳洪綬幼年即展露出了極高的繪畫 天賦 。相傳陳洪綬四歲時到已訂親的岳父家讀書,見室內牆壁粉刷一新,便用桌椅做 腳手架 ,在牆上畫了一尊八九尺高的武聖 關公像 ,像身拱手而立,栩栩如生,老丈人見了,嚇得趕緊下拜,並且長期供奉。 九歲父親去世,隨 藍瑛 ("浙派三大家"之一)學畫花鳥。藍瑛讚歎道:"使斯人畫成,(吳)道子、(趙)子昂均當 北面 ,吾輩尚敢措一筆乎!"自愧在 人物寫生 上力不及洪綬,並從此立誓不再畫人物,曰:"此天授也。"

陳洪綬《十大應真圖冊》呈現在哈佛拍賣引起爭優!

陳洪綬雖不以書法名世,但其於 書法藝術 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當驚人的。陳洪綬作書嚴循 中鋒用筆 之法,他深諳掌豎腕平執筆的奧秘。其間雖小有以側鋒取妍處,但他能立即將筆調整過來。如此高超的控筆能力,無疑只能以掌豎腕平執 筆法 為之方可。再有,書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頓挫"、"絞衄"、"呼應"等等筆法要略,在他的運筆過程中,似無一處有缺憾,只是他做了無痕跡罷了,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養至 爐火純青 境界的具體體現。從其書作中,我們可以感到,陳洪綬作書,心態是愉悅恬靜、輕鬆歡躍的,書寫過程對他來說似乎是一種最甜美適暢的享受。因此可以說,陳洪綬已找到了一種執運筆法的最佳方式,而這方式正是書法執筆、運筆的"真義",在這"真義"中,書法的中鋒運行、回藏提按以及頓挫絞衄,全都是為暢爽書寫且寫出美感服務的。

陳洪綬《十大應真圖冊》呈現在哈佛拍賣引起爭優!

此《十六應真圖冊》中的“齊璜敬寫”印即是一枚多面印,另幾面的印是“五世同堂”、“容顏減盡但餘愁”、“恐青山笑我今非昨”。此枚印章有邊款曰“老萍三遊京師看西山感刊板橋西郊感舊詞句,己未三月”,板橋句應該就是“恐青山笑我今非昨”了。己未即1919年,是年三月初,齊白石第三次到京,並自始定居北京,從此開始尋求新的生路。“齊璜敬寫”一語,想來也是居京初期,內心渴望他人相助的期盼以及謹慎謙恭的心態吧。

陳洪綬《十大應真圖冊》呈現在哈佛拍賣引起爭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