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公元23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這場大戰的主戰場昆陽在今河南省葉縣,故稱為昆陽之戰。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昆陽之戰”

新朝王莽在劉玄稱帝,公開建立更始政權之後,意識到南方綠林起義軍對新莽政權的壓力更大,因而決定轉移戰略重心,調動四十二萬大軍,號稱百萬,任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為統帥,徵調當時所謂精通63家兵法的人,充當軍中的類似參謀的官吏,再命巨毋霸(身高一丈,大約等於現在2.3米),防守營壘,稱為壘尉。王莽聽說巨無霸能驅使虎、豹、犀牛、象等兇猛野獸,就把皇宮動物園打開,放出猛虎、惡豹、犀牛、大象等野獸,讓巨無霸指揮,以便在作戰時放出來,來壯大聲勢,震撼敵人。這些軍隊集中完畢後,開始向潁川開進。在潁川又會合了嚴尤、陳茂的部隊,隨即向昆陽方向進擊。或許新軍的將領們以為,以他們的實力,把漢軍殲滅在昆陽城下,只是彈指之間。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昆陽之戰”

公元23年,劉演大軍正在宛城圍攻守城之新朝軍隊,勝負未見分曉。漢將王鳳、王常與太常偏將軍劉秀、李軼等留守昆陽,兩皆無暇彼此相顧,形勢對漢軍極為不利。聽說王莽派百萬大軍將至。不但守兵害怕,連王鳳王常李軼諸人,也是面面相覷,形色倉皇。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昆陽之戰”

獨劉秀從容自若,還像沒事一般。王鳳忍不住說道:“莽兵如此奇悍,小小的昆陽,怕是守不住了,不如知難先退,還能保住你我的身家性命。”眾人都響應,沒有一個有異議。獨劉秀憤然說:“現在我軍兵少糧缺,而城外又有強大之敵,如能集中力量抗擊敵人,還有取勝的可能 ; 如果分散各自回去,勢必都不能保全。況且劉演大軍攻打宛城,尚未得手,也無力挽救我們。昆陽一旦失守,不出一天,各部也必將被敵人各個擊破殲滅。現在如果我們不同心協力,存亡與共,同立功業,反而貪生怕死,只顧牢守自己的妻子財物,難道妻子財物,真的就能夠保全嗎?"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昆陽之戰”

王鳳等聽到劉秀這些話,大怒說:"你怎敢教訓起我們來!"劉秀聽了便冷笑著站起來。恰在這時探子回來,報告說:"莽軍即將到達城北,軍隊連綿百里,還看不見後隊。怕是棄城逃走都來不及了。"王鳳等見當前情況急迫,才決定請劉秀計劃破敵之策。劉秀經過分析情況,便做了決策,以王鳳和廷尉大將軍王常率人堅守昆陽城,自己當夜和宗佻、李軼等十三騎,出昆陽城南門到外面去調集援兵,準備對新軍內外夾攻。由於新軍初臨城下,來不及顧及城南防守,劉秀等十三騎得以脫身。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昆陽之戰”

新莽大軍進到昆陽,開始圍攻昆陽城。新軍為了顯示其作戰威力,把昆陽包圍十層以上,設置了一百多座軍營,軍旗遍野,鑼鼓之聲於數十里之外都可以聽到。守將王鳳等人一度動搖,向王邑乞降,但王邑、王尋認為攻克昆陽指日可待,不許他們投降。

嚴尤看到昆陽難以在短期內攻下,便建議王邑說:"兵法講圍城要留一面,我們應當讓昆陽守敵逃跑一些,使他們傳播失敗的消息,拿來震撼宛城的敵人。"但王邑等依仗自己兵多糧足,佔據絕對優勢地位,拒絕了嚴尤的建議。這使漢軍認識到只有拼死堅守,以待援軍才能有生路。

在這一夜有流星墜入營中,天將曉時分,又有黑氣蔽營,像是山倒了般,隕石也紛紛落下,那時人們迷信,對此現象不能科學的理解,紛紛驚詫。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昆陽之戰”

六月初一,劉秀所率之定陵、郾城等地的漢軍到達昆陽地區。劉秀自己率領步兵騎兵一千多人為前鋒,冒險逼近。在離新軍四五里地時,王邑、王尋遠遠一看,不屑一顧,只派了數千人前來迎戰。劉秀率領人馬猛烈衝殺,親自斬殺新軍幾十個人,跟隨的將領都高興地說:"劉將軍生平,見小敵尚有懼容,今遇大敵,反覺勇氣百倍,真正奇極,我等願前助劉將軍!"

劉秀為著進一步瓦解新軍的戰鬥士氣,鼓舞昆陽城內漢軍軍民的鬥志,他把寫有宛城漢軍已獲勝的密信,射進昆陽城內,同時也轉落到新軍手中,引起新軍統帥王邑、王尋的恐慌。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昆陽之戰”

昆陽城西北有滍川,東流入汝,王邑就在岸上踞住。劉秀精選了三千人的敢死隊,直衝敵陣,以一當百,不顧生死,一鼓作氣,斬殺了王尋。王尋被斬殺後,王邑無心戀戰,新軍各部隊失去了指揮中樞,立即混亂。這時昆陽城內的漢軍看到劉秀等人取得勝利,也大喊著衝殺之聲,衝出城門,內外夾攻新軍,殺聲震天動地,壘尉巨毋霸驅出猛獸,衝突漢兵,誰知碰巧雷聲陣陣、暴雨大風,竟將虎豹犀象吹轉,向巨毋霸衝去,使之墜入水中,無影無蹤。新軍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萬餘人,滍川被屍體堵塞得幾乎斷流。王邑、嚴尤、陳茂等人跨馬鳧水,虧得水中有許多死屍,替他填底,才能夠渡過彼岸,狂奔而去。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昆陽之戰”

劉秀傳令軍士,不要窮追不捨。只命令漢軍將繳獲新軍的全部軍用物資,搬入城中。各種東西堆積如山,一連搬了一個多月還沒搬完。當王莽得知昆陽慘敗的消息後,異常震驚,整個新莽朝廷上下也為之驚恐。

這便是昆陽大捷,成就了漢室光復的首功。有詩讚曰:

身當大敵反從容,一鼓能銷百萬鋒。

水漲血流風效順,天公畢竟助真龍。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中國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此戰聚殲了王莽賴以維持統治的軍隊主力,為最終推翻新莽統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明末大儒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點評道:"昆陽之戰,光武威震天下,王業之興肇此矣。”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昆陽之戰”

毛澤東主席也曾多次評價昆陽之戰。認為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之一。毛主席對劉秀也有很高的評價:“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劉秀是個例外,十年不鳴,一鳴驚人。”並且稱他是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