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智慧故事

三字經智慧故事

【故事】

從前,有一個非常不懂禮貌的孩子,他的父母讓他拜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為師,跟隨先生學習知識和禮數。

有一次,有位客人來拜望先生,他見有人來了,馬上跟著進了正廳,不管不顧地坐到了椅子上。先生與客人寒暄,剛剛問了一句“從哪裡來”,他就搶先說:“肯定是去過鄉下了,鞋子上全是泥,把地都弄髒了。”客人聽了,臉色非常不好。先生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先生與客人閒談了一會兒,便開始說正事了,可是他用手託著下巴,歪著身子坐在椅子上,始終不肯離開。先生又看了看他,對他說:“你去吩咐為客人準備一下午飯。”他這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該到吃飯的時候了,飯菜全都擺好了,他一溜小跑來到正廳,扔下一句:“先生吃飯了。”然後扭頭就跑到了飯桌旁,拿起碗就開始吃飯。

先生生氣地對他說:“怎麼這麼沒有禮貌,客人還沒有落座,你怎麼能先吃飯呢?現在你去隔壁把李老先生請過來,和我們一同吃飯。一定要注意恭敬,不得無禮,否則我不輕饒你。”

客人見先生派他去請李老先生,非常詫異地說:“這個弟子面生得很,是新收的吧?不怕您生氣,我看您這個學生啊,實在是沒有禮貌。您的學生也不止這一個,李老先生是講禮數的人,您為什麼不派一個懂禮貌的學生去請李老先生呢?”

先生笑了笑,回答說:“就是因為他不懂得禮貌,我才安排他去請李老先生,多與懂禮數的人接觸,對他有好處。這是我新收的一個學生,我會慢慢教導於他,今天他對幾位不恭敬,看在我的面子上,多原諒他吧。”客人們聽了,笑著說:“您不用客氣,小孩子學禮數學得快,有您這樣一位老師,他一定會有出息的。”說罷,幾個人笑了起來。

後來,先生對這個孩子用心地教導,時常安排他與一些講禮儀的人接觸,並把平時招待客人的任務規定由他來做,而先生的客人多是德才兼備之人,所以他逐漸地被影響得謙虛有禮了,他的父母見到了孩子的巨大轉變,感到非常的欣慰

孩子學習知識和禮數,離不開老師的教導,關在家裡是沒有辦法學到人生所需的全部知識和禮儀的,只有走出家門,多親近品學俱佳的人,才能學到知識和為人處世的道理。

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但要為孩子選擇有修養的師長,還要教會孩子結交品德高尚的朋友。

管寧和華歆從小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倆每天形影不離,同吃同住起學習。但是後來,管寧還是離開了華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管寧從小就非常以學修身,不愛名利,可是他通過一些小事發現華歆的志向與自己不一樣,所以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有一次,兩個人一起在菜地裡鋤草。管寧一鋤下去,碰到了一個硬東西,挖出來一看,竟然是一塊金子,他自言自語,“我當是什麼呢,原來是塊金子。”

接著,他把金子扔到了一邊,繼續鋤草。可是不遠處的華歆聽到了這句話,趕忙奔了過來,把金子撿到了手中。

管寧見了,一邊幹活一邊責備華歆說:“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貪圖不勞而獲的財物的,錢財應該是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去獲得。”

華歆聽了,口裡說:“我知道。”手裡卻還捧著金子捨不得放下,管寧就一直盯著他,後來,華歆被管寧盯得實在不自在了,這才極不情願地丟下金子回去幹活了。但他心裡還在惦記著這塊金子,所以幹起活來也不賣力了。管寧見到他的樣子,心裡頭很不高興。

又有一次,他們倆人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傳來一片鼓樂之聲,於是兩個人就走到窗前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有一位大官正乘車從街上經過,一大隊人馬,威風凜凜。而他的車子更是豪華:車身雕刻著精巧美麗的圖案,車上蒙著的車簾是用五彩綢緞製成,四周裝飾著金線,車頂還鑲了一大塊翡翠,顯得富貴逼人。

管寧看了看,又回到原處捧起書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對外面的喧鬧完全充耳不聞。華歆卻不是這樣,他完全被這種張揚的聲勢和豪華的排場吸引住了。他在屋裡看不清楚,還特意放下書跑到了街上,尾隨著車隊走出了很遠。

管寧看到了華歆的行為,非常的生氣,也非常的失望。等華歆回來後,他當著華歆的面把兩個人剛剛坐過的席子用刀割成兩半,然後對華歆說:“我們兩個人的志向不一樣,是不能做朋友的,從今天開始,咱們不再是朋友了。”

後來,管寧決定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讀書,雖然他已經和華歆斷交,但是在臨走之前,他還是前去勸華歆,讓他不要太重視那些金錢和名利,但是華歆不聽。

最後,華歆終於做了官,卻因為做了贓官而被殺了,而管寧在遼東地區住下來,用他所學到的知識和仁德,使得當地的百姓和睦相處,受到了百姓的愛戴。

這就是“割席斷交”的故事。

人要和與自己有同樣志向的人交朋友,兩個人互相地學習對方的優點,並且用自己所懂得的禮儀去影響對方,這樣才可以共同進步。

所以說,孩子們在小的時候起,就要學會親近好的老師和好的朋友,並從他們身上學到能使自己終生受益的知識和經驗,不斷地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這樣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頭腦,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而父母,更是應該在這方面,對孩子做出好的榜樣與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