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釣”敵船 解放軍生擒國民黨軍兵團司令

文章摘自:重慶晚報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我解放大軍沿烏江兩岸山脈向涪陵前進。

1949年11月21日,國民黨軍14兵團司令鍾彬此前剛接受了蔣經國的戰地慰問,蔣介石親筆寫信給他打氣。感覺大勢已去,蔣經國前腳離開,鍾彬後腳就準備逃跑,不料在涪陵白濤鎮碰上我47軍139師416團先頭偵察部隊。

江邊“釣”敵船 解放軍生擒國民黨軍兵團司令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我解放大軍沿烏江兩岸山脈向涪陵前進

入檔理由

“60年前,我15歲,放牛時親眼目睹了國民黨軍14兵團司令鍾彬的就擒經過。”近日,根據涪陵區蕭河龍老人的回憶,文史部門補全了有關重慶解放時一段珍貴歷史細節。

江邊“釣”敵船 解放軍生擒國民黨軍兵團司令

蕭河龍

江邊“釣”敵船 解放軍生擒國民黨軍兵團司令

白濤陳家嘴87歲老人彭賓華指示當年攔截下鍾彬的地方

鍾彬就擒前三天,剛接受了蔣經國的戰地慰問,蔣介石親筆寫信給他打氣,“率部死守烏江,嚴防共軍佔我重慶”。感覺大勢已去,蔣經國前腳離開,鍾彬就忙著收拾金銀細軟,找藉口擬經烏江水路逃奔香港,不料在涪陵白濤鎮碰上我解放大軍先遣部隊。

蕭河龍當時雖目睹了鍾彬的就擒經過,但一直不知落網的國民黨軍官是誰。半個多世紀後,涪陵區地方誌辦公室蒐集到一份當年親歷老兵回憶錄,印證出這段傳奇。

撐船送先遣隊搶渡烏江

在涪陵城區桅杆堡老區委宿舍,人們常見一位身材高大、頭髮花白的老人出門散步。涪陵區地方誌辦公室原主任、編審蒲國樹說,老人名叫蕭河龍,解放大軍西進到達涪陵白濤鎮東岸時,他撐船送第一批先遣隊渡過烏江。

蕭河龍是白濤鎮陳家嘴村人,家有五兄弟,他排行老五。他回憶,1949年農曆十月初二早晨,聽到不遠的柏樹埡口放火炮、打鑼鼓,有人在喊:“解放軍來了!”

蕭河龍立即衝出去迎接解放大軍。蕭河龍大哥死於日軍投的細菌炸彈,三哥被國民黨抓壯丁,生死不明,地主天天催租,當時,他全家日子快過不下去了。見30多個穿著土黃布軍裝的解放軍揹著槍,腰掛手榴彈走來,蕭河龍十分興奮。

領著解放軍的是一老百姓打扮的男子,他問蕭河龍:“小老弟,家裡有船沒有?借給解放軍打國民黨。”“沒問題!”蕭河龍轉身找到母親,抬出藏在幹包穀稈裡的小木船,領著解放軍來到江邊。

蕭河龍說,之前,聽說要打仗,家家戶戶都把木船藏起來,沒來得及藏的,被國民黨軍隊強行集中到西岸,江面上已看不到一隻船。蕭河龍因常與地主鬥爭,遠近聞名,他估計領頭的是個地下黨員,認識自己,所以向他求助。

“第一船坐了20個解放軍,我和四哥撐的船。”蕭河龍說,解放軍都希望第一個過去,小船船舷當時距水面僅一寸高,幸好對岸國民黨守軍沒發現,蕭河龍將第一船解放軍順利送過烏江。

在船上,蕭河龍就告訴解放軍,國民黨守軍駐紮點,哪裡登陸敵人看不到,哪個位置最好偷襲及船隻集中點等。蕭河龍說,解放軍大都說外地話,領頭的軍官摸出一個包穀餅給他兩兄弟吃,他提出想參加解放軍,軍官說:“你還小,長大點才可以。”

看解放軍江邊“釣”敵船

蕭河龍回憶,對岸有一個加強排的國民黨守軍。解放軍戰士下船不久,他就聽到炒豆子一樣的槍聲響起,十多分鐘後,國民黨守軍住的房子窗口掛出白衣服做成的投降旗。

解放軍將對岸二十多條船推過來,後續趕到的大軍陸續渡過烏江,解放軍將白濤段江面牢牢封鎖。蕭河龍說,他一直幫忙到半夜,說不清到底來了多少解放軍,只見到處都是人影在晃。

次日早晨9時過,蕭河龍起來放牛,見河兩岸都是解放軍戰士,俯身在臨時挖成的戰壕裡。隨後,他聽到解放軍喊:“注意,國民黨的船出來了。”蕭河龍看見上游涼水井方向出現一隻柏木大船,最後竟有四艘。蕭河龍把牛拴在樹旁,緊張注視著江面。

一個解放軍軍官命令戰士各就各位,伺機殲敵。船臨近,解放軍喊話:“把船靠過來,不然就開槍了!”

“弟兄們,人太多,坐不下。”頭一隻船上,一個“大蓋帽”站出來大聲回答——他把解放軍當自己人了。隨後,蕭河龍聽見一聲“打!”,解放軍的衝鋒槍、機關槍一起吼叫起來。

船上,國民黨軍亂作一團,4只船被迫靠岸。蕭河龍說,船上戴大蓋帽的敵軍軍官有30多名,還有穿旗袍、燙頭髮的軍官太太、女兵和軍樂隊。他聽見船上的人報告說:“這些都是79軍後勤部的,載有4.5萬雙膠鞋、兩麻袋光洋,3000公斤大米,還有醫藥用品和美國香菸。”

蕭河龍說,當時一直聽說上游酉陽、彭水在打仗。解放軍告訴他,可能敵人還不知道下游的白濤已被我軍佔領,逃敵把解放軍誤認成了“自家兄弟”。

敵軍官金條收買我軍遭拒

蕭河龍說,解決四隻柏木船的戰鬥剛結束,上游又陸續下來了5只木船。

解放軍戰士多次警告停船,但對方不聽。僵持間,蕭河龍聽到前面船上一“大蓋帽”吼道:“怕什麼怕,衝過去!”槍聲響起,密集的槍彈落在最前面一隻船上,船體“嘭嘭”直響,水花濺起老高。第一隻船很快被打翻,後4只船隻得乖乖朝岸邊靠過來。

解放軍戰士迅速移動起來,牢牢控制住一小山頭,等待敵人受降。船上敵人舉著雙手陸續下岸集中,蕭河龍大致數了一下,約有500餘人。

突然,一位解放軍戰士吼起來:“別跑,開槍了!”蕭河龍發現,一個瘦小個兒的敵軍官掉頭往旁邊樹林裡鑽。一位解放軍軍官聞聲追上去,撿起打落的大蓋帽,發現上面有一個國民黨的大帽徽,當即命令一個班的戰士抄上去。

“瘦小個兒”跑了幾十米,知道跑不脫後,一屁股坐在地上,邊喘氣邊用廣東話說:“你們是哪部分的?別誤會。”

“我們是劉鄧首長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軍官大聲回答。“瘦小個兒”臉色鐵青,嘀咕著從上衣口袋裡掏出兩根黃燦燦的金條,遞過來說:“弟兄們辛苦了,這點……”

“我們不收俘虜的東西,起來跟我們走!”解放軍軍官大聲斥責,“瘦小個兒”垂頭喪氣地跟著戰士回到俘虜隊裡。

蔣介石書信洩露“大魚”身份

蒲國樹說,幾十年後,涪陵區蒐集解放大軍的資料時,才發現蕭河龍見證的是國民黨軍14兵團司令鍾彬的就擒經過。

當時,擒敵的部隊隸屬於我47軍139師416團,是一支先頭偵察部隊,領頭的解放軍軍官名叫韓喜,排長,山東人。

30多年前,四川省有關部門蒐集文史資料,曾找到過韓喜,請他專門就進軍西南的情況寫成回憶錄,其中提到抓捕鍾彬的經過。涪陵區地方誌辦公室近日研究解放軍解放涪陵情況,去成都查閱資料,發現了這份已泛黃的記錄。隨後,地方誌工作人員到白濤現場調查,找到了當年的目擊者蕭河龍、彭賓華等人。

根據韓喜的回憶,當天傍晚,“瘦小個兒”軍官被送到團臨時指揮所,從他身上搜出了一封信,副團長苗汝鵾打開看,上寫:

中兵(鍾彬字號)吾弟大鑒:

特派經國兒前來慰勞。金門大捷看來,共軍不是不可戰勝。望弟抓住大好時機,鼓舞官兵士氣,率部死守烏江,嚴防共軍佔我重慶。

切切!

“你就是14兵團司令鍾彬?”苗副團長犀利的目光投向“瘦小個兒”。“嗯,真沒想到,你們來得這麼快……”“你們沒料到的事還多著呢!”苗副團長發出爽朗的笑聲。

鍾彬,1900年出生於廣東興寧,黃埔軍校1期畢業,從班長一路擢升至陸軍中將,就擒時任國民黨川鄂邊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4兵團司令官,曾率國民黨軍71軍遠征印緬戰場,抗日三年,是蔣介石非常倚重的將領。

原來21日傍晚,鍾彬知道大勢已去,連忙打點金銀細軟裝船,準備到涪陵後再轉重慶去香港。行前,他對同僚說:“我到涪陵佈防聯絡力量,再到重慶要點給養。”沒料到,從白馬山出發不遠,他就做了俘虜。

蔣經國匆忙逃離成部下榜樣

蒲國樹說,鍾彬丟下部隊脫逃並不奇怪。此前4天,奉蔣介石之命到江口前線勞軍的蔣經國因恐懼落入我軍之手,天不亮匆忙逃離,為鍾做了榜樣。蔣經國逃離時,取走了鍾彬的小汽車備用輪胎,導致他走水路被擒。

1949年11月7日,奉蔣介石之命固守西南防線的國民黨軍宋希濂集團在湘鄂西全線崩潰,次日,下令西撤至龔灘、彭水一線佈防。14日,解放軍攻佔龔灘。同日,蔣介石攜蔣經國等從臺北飛重慶坐鎮指揮。次日,派蔣經國攜帶親筆信及黃金等到宋希濂集團軍司令部——武隆縣江口鎮勞軍。

16日,我二野11軍和四野47軍攻佔川東南屏障彭水縣城。先頭部隊搶渡烏江,西進南川。同日,蔣經國經南川沿川湘公路到達江口。19時,江口鎮,地主戴東野公館門前,蔣經國與宋希濂、敵20兵團司令陳克非、14兵團司令鍾彬會面。

此次會面,蔣經國給宋希濂等三人各一信封,內裝蔣介石給幾人的親筆書,均以兄弟相稱。宋希濂等人看過蔣介石手書後,起立發誓:“卑職堅決忠於黨國,不負總裁重望,恪盡職守,不成功便成仁!”

當時,宋希濂指揮所已能聽到前線沉悶的炮聲。蔣經國給宋希濂打氣說:“務要扼守川東,穩住重慶,堅持三個月,美國一定出兵!”實際上,蔣經國內心很虛,他擔心萬一當晚共軍衝過烏江,自己豈不俯首入甕?好不容易熬到凌晨5時,蔣經國立即催6個保鏢和司機啟程。車到車盤洞時,輪胎壞了,他連忙派人返回白馬,取下鍾彬小汽車的備用輪胎裝上,繼續前逃。17日晚,蔣經國宿南川,後逃回重慶覆命。

鍾彬就擒後,宋希濂、陳克非率部向西敗退,重慶門戶洞開。8天后,劉鄧大軍兵臨城下,重慶宣告解放。鍾彬先是被關押於白公館,一同關押的還有國民黨四川省主席王陵基、逃至大渡河沙坪被俘的宋希濂。1949年12月底,被轉至北京景山關押的鐘彬跳崖自殺,終年49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