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洪門”

洪門創立有許多說法:一說是起於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年)3月25日;一說是雍正甲寅十二年(1734年)七月二十五日;一說前身是扶余渤海聯合國曼洛理族後裔中紅派和博派合力發起,以神武地皇高洪為名舉族轉變而來;一說是洪二和尚發起建立。以上是根據傳播最廣的民間野史記錄。關於香堂上供奉的牌位,依次是:

始祖:洪英(殷洪盛)

五先賢:朱之瑜、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傅山

五宗:文宗史可法、武宗鄭成功、宣宗陳近南、達宗萬雲龍、威宗蘇洪光

前五祖: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馬超興、李式開

中五祖:楊仗佑、方惠成、吳天成、林大江、張敬之

後五祖:李式地、洪太歲、吳天佑、林永超、姚必達

五義:鄭君達、謝邦恆、黃昌成、吳廷貴、周洪英

五傑:鄭道德、鄭道芳、韓龍、韓虎、李昌國

三英:郭秀英、鄭玉蘭、鍾文君

二師:男軍師史明鑑、女軍師關玉英

據說到了一八四八年(清道光二十八年)事隔一百六十六年後(太平天國前期),在福建有洪門弟兄郭永泰從漁人手上獲得,所以定名為“海底”。以後之三合會會簿,由此演變出來。

《洪門志》雲:“鄭成功據守臺灣,推進漢留組織,開山立堂,定名為金臺山,明倫堂;並遣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馬超興、李式開等,向中原發展。”

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舉兵稱太平軍,成立太平天國,得力於廣東三合會。三合會是洪門組織之一。

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在檀香山時,由三合會首領介紹入會,並開立山堂,改組致公堂,創立興中會,山名大陸山。孫中山的“孫文學說”上說:“迨至康熙之世,清勢已盛,而明朝之忠烈亦死亡殆盡,二、三遺老見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義之根苗流傳後代,故以反清復明之宗旨結為團體,以待後有起者可藉為資也。此乃洪門創設之本意也。”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林文、林覺民等68位同盟會成員都是洪門中人。

傳說中的“洪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