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出你關在盒子裡的心

前陣子高鐵上強行佔座的新聞頻頻爆出,大家紛紛表示不理解:這些強佔別人座位的人到底在想啥呢?

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形式的霸座,而且我們幾乎都幹過,那就是從上學時期就開始有的佔座。

僅僅因為不願意旁邊有個人礙眼,也許我們就會拿自己的物品佔掉旁邊的座位。自習室裡、小吃店裡、候機室裡,佔座是一個隨處可見的行為。

巴德描述過這樣一個經歷:

有一次我坐一班不對號入座的飛機前往菲尼克斯。登機的時候,我偶然聽到空姐在聊天,說還有少量機票沒有售出。我走到機尾處,找到一處靠窗座位,而且旁邊一個座位也空著。

我一陣欣喜,坐在窗邊座位,把隨身的行李放在另一個座位上,打開報紙,用餘光看著機艙裡的情況。這時還沒有找到座位的乘客四處打量,想在不多的空餘座位中挑一個最好的。為了讓他們知道我旁邊這個座位已經有人坐了,我把報紙攤得更開了,生怕有人看上它。

同樣一個人,另一次的經歷則是這樣的:

半年前我和妻子去往佛羅里達。因為機票不是一起買的,座位沒有連在一起。飛機基本滿員,幫我們調換座位成為空姐一個不小的挑戰。

正當我們站在通道中左顧右盼等待解決辦法時,一名手中攥著報紙的女士從機艙後方走向我們,微笑說著:我旁邊座位沒有人,如果你們想坐在一起,我很樂意和你們其中一位換個座位。

巴德和那位女士的身邊都有個空餘座位,他們處理的方式卻大不相同,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區別呢?

巴德把正在尋找座位的其他人看成一個威脅,而那位女士則不是這樣——她把所有乘客看成一個和自己一樣的,活生生的人,有著和自己一樣合理的需求。

在《別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思維盒子》一書中,有一個神奇的企業查格茹。這個企業認為員工有兩類:一類員工“在盒子裡”,另一類員工“在盒子外”。查格茹嚴格培訓每一位員工,讓他們形成“在盒子外”的思維習慣。這最終使得公司的氣氛優良,企業競爭力極強,成為行業的標杆。

放出你關在盒子裡的心

盒子裡的你

坐飛機佔座的那個巴德,就在盒子裡。他的眼睛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其他尋找座位的乘客,但他的心並沒有看到。

在巴德的心中,其他乘客是個麻煩,是個威脅,損害到自己的利益。所以呢,需要自己去警惕,去應對。這些乘客面目模糊,與其說他們是人,還不如說他們是某種物體。彷彿有一個毛玻璃做的半透明盒子,罩住了巴德的心

換句話說,巴德的心中只有他自己。

這是一種自我欺騙,因為它與事實不符。真實的情況是:每一位巴德眼中看到的乘客,都是跟巴德一樣的人,有著同樣的需求,懷著同樣的心思。

放出你關在盒子裡的心

然而巴德的心中拒絕承認這一點,他就是在欺騙自己,導致一種持續的盲目,讓他看不見別人,也看不見自己身上的缺點。

比如:如果真的有一個乘客走到巴德跟前,問他旁邊有沒有座位,巴德會怎麼回應?他可能頭也不抬,冷冰冰地說一句:“有人了”。或者很不情願地拿開行李。無論是哪種,在那位乘客看來,巴德都是不友善的,甚至是無禮的。

然而巴德自己卻看不到這一點,他只會覺得自己很倒黴,有挫敗感,無來由地討厭這個靠近他的乘客。

如果一個人待在自己的盒子裡,任何溝通技巧對他來說都是無效的,因為他根本沒有尊重其他人,而那個人一定能感覺到這一點。

巴德講述了一個他和妻子的故事:

很多年前的一個早上,我急著去上班。南希表示對我很失望,因為我沒有洗前一天的碗。我也很生氣,南希竟然因為這種小事兒發火。

僵持了一會兒,我受夠了這種大清早的爭吵,我上班也已經遲到了,於是我決定主動道歉,結束這場爭執。我走過去,低頭吻了她一下,“對不起南希,我不應該這樣。”

我們的嘴唇碰到一起,但是僅僅過了1毫秒就分開了。顯然,我們兩個都是不情願的。

南希慢慢退後,看著我說:“你根本不是真心的。”

據巴德事後反思,他說了抱歉,做了親吻的動作,但心裡卻不覺得自己錯了。他真實的想法通過他的聲音、他的眼神、他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了,南希立即識破,並且對巴德的不真誠做出了不友好的回應。

所以說,當一個人待在盒子裡的時候,溝通技巧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盒子外的你

與巴德不同的,飛機上主動要求跟巴德夫婦換座位的那位女士,則完全站在盒子外面。她的眼睛看到的,和她的心中看到的東西一樣

那位女士把別的乘客看成跟自己一樣的人,她可以感受到他們有跟自己一樣的需求,並且認為那是合理的。

這位女士沒有自我欺騙,因為事實就像她的心看到的那樣。在這種穿透性的視角中,其他乘客的麻煩和痛苦,就彷彿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沒有道理不去解決。

待在盒子外的人,溝通技巧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沒有也無關緊要。舉個例子:即便那位願意換座位的女士表情嚴肅,甚至只是通過空姐轉達她的意思,巴德一樣會感受到她的美意。因為巴德知道,在那位女士的心中,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我們都可以輕易感受到,別人是否把自己當人。

巴德是誰

巴德就是《別找替罪羊》這本書中,那個神秘的企業查格茹的高級培訓師。他的使命就是讓公司的高管轉變思維,從自己的盒子中走出來。而走出盒子,正是查格茹公司獲得持續成功的秘訣。

在書中,巴德的任務是培訓剛來不久的主人公,高管湯姆。湯姆剛來兩個月,就已經因為“在盒子外”的典型特徵而被下屬抗拒,被上層警惕。事實上,如果湯姆不能通過巴德的培訓關,不能在工作中走出盒子,他就要走人了。

在巴德和湯姆的交流過程中,巴德講述了很多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例,就像前面那些。他也跟湯姆一樣,曾經陷在自己的盒子中不可自拔,把生活和工作搞得一團糟。

除了“自我欺騙”,書中還花了最多的篇幅討論“自我背叛”這個話題,那是一個更加關鍵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持續保持在盒子外面。下次再為大家分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