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難斷家務事?別怕,試試福爾摩斯

大衛和卡羅琳夫婦最近比較煩。他們16歲的女兒克勞迪婭青春叛逆,天天跟媽媽吵架,然後摔門離家出走,在不同的男朋友家過夜,還揚言要自殺。

大衛找了個機會跟女兒深談,感覺她並不是在說氣話。因為兩人談到人生觀時,克勞迪婭提到了人生的5個層面,但每一個層面都是慘淡無望的;而且她近期寫的詩也帶有陰鬱的死亡色彩。

夫婦兩人很著急,連哄帶騙把女兒送到一位兒童精神醫師那裡,但是克勞迪婭認為這位精神醫師的治療很不靠譜,不怎麼配合,最終不願再去了。

快要絕望的大衛夫婦,在一位好心鄰居的推薦下,決定試試家庭治療。

接待他們的是《熱鍋上的家庭: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一書的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以及他的老師卡爾•惠特克。

清官難斷家務事?別怕,試試福爾摩斯

《熱鍋上的家庭》

兩位作者都是精神醫學專家。在他們合作的診所中,兩人嘗試用家庭治療的方法,系統地解決家庭中的各種疑難雜症,並在多年的診治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即便在美國,家庭治療也是個新鮮事物。家庭治療之所以興起,主要在於傳統的精神治療有很大的侷限性——它經常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基於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理論的精神治療,關注的是個體。它認為個體的問題都源於其自身,認為個體在幼年時期遭受的重大精神傷害,是成年後很多精神問題的根源。這種想法顯然有偏頗,起碼大衛的女兒克勞迪婭就覺得她的精神醫師在瞎扯,不願意再去那兒浪費時間了。

而家庭治療關注的是家庭,認為個體只是家庭這個生態系統下的一環,不從家庭這個系統入手,就無法真正解決個體的問題。

傳統的面向個人的精神治療,有點像西醫——把人的各個器官當成孤立的因素來看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家庭治療,則有點像中醫——它首先關注的是家庭這個整體是否和諧健康,家庭這個生態系統是否平衡穩定。

所以卡爾和納皮爾兩位家庭治療師,堅持要等大衛一家所有家庭成員都到齊了,才肯開始第一次家庭治療,即便首次見面缺席的只是大衛11歲的小兒子丹。

福爾摩斯和華生

幾天後,兩位神探終於等到了大衛一家齊聚的時刻。在這個家庭中,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

清官難斷家務事?別怕,試試福爾摩斯

福爾摩斯和華生

卡爾是納皮爾的老師,經驗更為老道,初次見面的尷尬氣氛由這位福爾摩斯負責打破。他把頭轉向大衛的小兒子,11歲的丹,問道:“你覺得自己上次為什麼會被家人選為缺席者呢?”

丹似乎聽懂了卡爾的深意,回答說:“我不知道啊!那一天大概是我的好日子吧,也許他們可以藉此把氣撒在我身上。”

大衛迫不及待地問卡爾:“可以開始了嗎?”

卡爾說道:“當然可以啊!就從你開始好嗎?”

“我想從我太太開始比較好,她比較瞭解情況。”

“正因為這樣才更應該從你開始,如今很多父親通常都是家裡的局外人,所以我想聽聽你對這個家的看法,或許你的見解反而比較全面。”

“嗯……好吧!”

大衛遲疑了一下,還是接受了挑戰,家庭治療順利進行下去了。

因為爸爸先開了頭,大家都鬆弛了下來,踴躍發言。很快,福爾摩斯(卡爾)和他的助手華生(納皮爾),就引導大家意識到一個問題:

這個家庭中存在小團體

在大衛一家中,克勞迪婭每次跟媽媽爭吵後,大衛總是去單獨安撫一下女兒,這無形中就形成了一個小團體;同樣地,因為感覺到媽媽勢單力孤,小男子漢丹的心中升起了一種保護媽媽的信念,跟卡羅琳走的比較近,這就形成了另一個小團體。

家庭治療比想象中還要順利,很快大家意識到,這個家庭中還存在著三角關係。什麼是三角關係呢?就是為了緩解兩個人的矛盾,把另外一個人拉進來,作為中間人傳遞信息,減少兩個人之間的直接摩擦。

在大衛一家的案例中,大衛和卡羅琳存在著深層的矛盾,他們的婚姻狀況很不好。兩個人的關係很冷淡很緊張,以至於不方便直接對話,他們只好選擇家庭中另一個問題的主角克勞迪婭,作為中間人,形成三角關係。

爸爸為女兒說話,女兒親近爸爸,父女兩人建立起一種默契;但這種親密會讓媽媽妒忌,加劇媽媽和女兒的衝突。藉由這些衝突,媽媽可以間接表達對爸爸的不滿,無需冒揭開婚姻矛盾的風險。

女兒克勞迪婭也得到了“好處費”,那就是她的家庭地位得到提升——她由一個棋子,變成三角關係中的一方,成為跟父母對等的棋手,她最重要的一個成長訴求得到了滿足。

用納皮爾的話來講,三方都被這種有意無意安排好的家庭舞會鎖定了。大家跳著固定的舞步,重複著固定的旋律,心照不宣,各取所需。

而卡爾和納皮爾這對神探搭檔,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交替引導談話,討論的氣氛始終真誠而熱烈。形成這種氛圍比我們想象中還要難,假設是卡爾一個人來把持家庭診治,他很可能會被冷場、衝突、跑題等一系列問題打敗,不能很好地完成家庭治療的任務,有兩個人打配合就好得多了。

接著,房間裡的人們很快發現了替罪羊的問題。誰是這個家庭中的替罪羊呢?顯然是女兒克勞迪婭。

本來媽媽和女兒因為成長的煩惱而爭吵,是正常的事情。但這個家庭,心照不宣地把這個矛盾凸顯出來,以遮掩更深層的矛盾。大家把過錯都推到克勞迪婭頭上,帶她去看精神醫師,以她為主角來參加家庭治療,其實都是在把克勞迪婭當成父母婚姻問題的

替罪羊

當兩位神探不知不覺中接過克勞迪婭的替罪羊身份,並讓大家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大衛的這位“問題”女兒如釋重負,非常開心。

大衛一家的深層矛盾是如何被剖析的?大衛和卡羅琳能否重歸於好?他們各自的原生家庭在這其中起到了什麼作用?歡迎閱讀《熱鍋上的家庭》原書,這本像偵探小說一樣吸引人的情感類暢銷書。

家庭治療在美國都是新鮮事物,在中國就更是難得一見了。但是,到了網絡原住民一代結婚生子、建立家庭的時候,它的重要意義就會凸顯出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國家沒有專門的家庭治療機構,不代表中國人沒有這個需求。我們傳統上是怎麼解決家庭問題的呢?說起來感覺腦洞還挺大的,大致有這麼幾種替代機構:

  • 宗族家長
  • 宗族會議
  • 大舅哥
  • 婦聯
  • 居委會
  • 社區熱心大媽(馬大姐)
  • 婚姻調解辦公室
清官難斷家務事?別怕,試試福爾摩斯

江蘇法院家事審判改革試點

這些事物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可能都屬於史前文明。那我要問了,你們拿什麼添補這個需求空缺呢?稍想一下,就會覺得西方社會中解決家庭婚姻問題的心理診治方法,比如上面提到的家庭治療,是一個大方向。

為什麼呢?因為全球總的趨勢是個體和小家庭越來越獨立、越封閉——他們寧可選擇第三方專業的治療機構,也不願意選擇跟自己有某些聯繫的人和機構來解決“自己的私事”。

舉例來說,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急需用錢,寧可自己去網貸、裸貸,也不願意去找親戚朋友借錢了。

所以,家庭治療這個事物,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就在中國熱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