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晨鐘,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鐘聲,唯一以聲作景的“關中八景”

最頂級的文物 最驕傲的歷史 最傳奇的故事

清代每天清晨薦福寺寺內的僧人會定時敲鐘,清脆悠揚的鐘聲響徹西安古城上空,數十里內都可聽到。鐘聲清亮,塔影秀麗,在古城中別有一番韻味。清亮的鐘聲從塔院深處傳來。空靈的鐘聲把人帶到悠遠的境地。因此小雁塔及其古鐘即“雁塔晨鐘”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現薦福寺鐘樓內吊置大鐘,即“雁塔晨鐘”實物。

雁塔晨鐘,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鐘聲,唯一以聲作景的“關中八景”

清代詩人朱集義題詩寫道:“噌弘(cheng hong,形容鐘鼓之聲)初破曉來霜,落月遲遲滿大荒。枕上一聲殘夢醒,千秋勝蹟總蒼茫。”這是對著名的雁塔晨鐘的生動寫照,也是對寺內僧人惜時精神的讚頌。

此鍾原懸於陝西武功臨渭河邊的唐崇教寺內。後因渭河時常發水,河床改道,沖毀了崇教寺,大鐘沉於河床泥沙之下。康熙年間,有村婦常臨渭河邊洗衣,並以木杵搗之,忽然聽見石中發出金屬聲響,陣陣不絕,眾人聞訊來探視,甚覺驚疑,遂即報告官府,官府掘開石頭,挖出巨鍾一口,“遂以巨車載之移置於上都大薦福寺,懸於殿右”。

雁塔晨鐘,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鐘聲,唯一以聲作景的“關中八景”

根據鐘上鑄字銘文,該鐘鑄造於南宋時代金章宗(完顏景)明昌三年(1192年)。鍾通高3.55米,至肩頂部高3米整,鈕為蒲牢(神獸),高55釐米,口徑2.45米,口沿圓周為7.65米,重8000公斤。鐘錶鑄字成六格方款,首款鑄“皇帝萬歲,臣佐千秋,國泰民安,法輪常轉”四行大字。

其次為禮部牒次官吏銜名五行,再下數行文曰:“鄜州鄜城縣,陽務村鑄鍾。大維大金國歲次明昌三年壬子二月癸卯初一日嘉戊記。陝西京兆府路乾州武亭界崇教禪院先主持祖師僧,先師僧照翻屋舍聖像,鑄金都會首住持沙門僧。下刻破地獄真言寶樓閣真言大明神咒。”鑄文清楚地記載了該鐘由武功崇教禪院主持委託在陝西富縣一個叫陽務村的地方鑄造而成。該鐘堪稱陝西梵鍾之最。還有陀羅尼經等經咒,有1700多字。但年深日久,大部分鏽蝕難以辨認。


雁塔晨鐘,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鐘聲,唯一以聲作景的“關中八景”


據說此晨鐘曾被喚作“神鍾”,理由有二:其一,陝西人說“晨”時口音發作“神”,“神鍾”由此傳出。其二,清末至民國年間,朝寺者信奉“神鍾”,常將心願寫在黃表紙上,求住寺法師,對紙禱告後貼於鐘壁上,然後以杵擊鐘,所許之願可還。如思念遠方親人,擊時,無論千里之外人,可感聞其聲,從而回馬、回信,告慰家人。


雁塔晨鐘,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鐘聲,唯一以聲作景的“關中八景”


民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原來,清朝末年,有一位婦女來小雁塔所在的薦福寺求香拜佛,她的丈夫戍守邊疆多年未歸,杳無音信生死未卜,方丈讓她把心願寫於黃表紙上,將其作法後貼於大鐘上,然後命這名婦女擊鐘,三日之後她的丈夫果真回到家中。消息傳開,遠近的人們都來祈福敲鐘,神鍾之名便由此而來。


雁塔晨鐘,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鐘聲,唯一以聲作景的“關中八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當文物工作者對鍾實施保護處理時,看到鐘上下一層一層貼滿了黃表紙,文物工作者的心中充滿了淚水,可以想象過去是怎樣一個戰亂紛仍民不聊生的歲月。

大約在民國1926年左右,軍閥吳佩孚所部鎮嵩軍劉鎮華攻打西安城,寺院廢弛,晨鐘裸露院角。因戰事緊,需軍火補充,守軍有人出謀毀大鐘造軍械槍炮。即以捆雷炸之,未成,卻造成晨鐘留下一道千古遺痕,晨鐘從此再未“開言”。


雁塔晨鐘,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鐘聲,唯一以聲作景的“關中八景”


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當年5月,陝西決定重鑄“雁塔晨鐘”為香港迴歸獻禮,要求按照原“雁塔晨鐘”外形、尺寸、圖案、風格重新設計複製新鍾。由於燒製過程艱難,直到1998年這口新鍾才燒製成功,供遊人祈福敲鐘。


雁塔晨鐘,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鐘聲,唯一以聲作景的“關中八景”


當絢麗的晨曦、朝霞映襯出挺拔而秀美的塔影,當喚醒千年古都的宏大鐘聲在這裡敲響時,光、影、聲交織成了膾炙人口的絕美景觀“雁塔晨鐘”。雁塔晨鐘記錄了斗轉星移、如煙往事,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鐘聲,成為唯一以“聲”作景的“關中八景”。

-END-

由陝西曆史博物館與西安市絲綢之路文化旅遊研究會共同編著

強躍館長親筆題字的《國寶手記》現已開售

複製這段描述¥PhhfbeOp0bN¥打開淘寶

一鍵下單

或淘寶搜索陝西曆史博物館旗艦店進行購買

雁塔晨鐘,千年佛塔下的悠悠鐘聲,唯一以聲作景的“關中八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