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花開

股市風險偏好處於歷史級別的底部區域,繼續下行空間十分有限。

申萬宏源策略團隊/文

新經濟的種子已經播下,唯有悉心呵護,待其“開花結果”才是中國經濟的根本出路;美國過熱週期或難為繼,但這對於我們可能並非壞事,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政策寬鬆已經兌現,效果顯現可能要等待“冬去春來”……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可能等得起,至少在2019年如此,居民資產負債表迎來休養生息年,基建和地產尚可以託而不舉;基本面趨勢依然向下,但下行幅度可控;股市風險偏好處於歷史級別的底部區域,繼續下行空間十分有限,這是我們可以“靜待花開”的基礎。

結構性機會增多

2019之於2018相當於2012之於2011:2019年是市場快速回落之後一個“磨底年”,結構性機會相比2018年會有所增加。2018年是一個“快跌尋底年”:從收益來源分解角度,2018年業績增長正貢獻(非金融石油石化歸母淨利潤增長11%,預測);無風險利率正貢獻(11%);風險偏好大幅負貢獻(-41%),是主要的虧損來源。2019年則可能是一個“磨底年”:業績小幅負貢獻(非金融石油石化歸母淨利潤增長-1.5%,預測);無風險利率小幅正貢獻,但過程會有反覆;風險偏好小幅負貢獻。2019年市場回落的幅度小於2018年,結構性機會多於2018年。這樣的格局神似2011年之後的2012年。

“政策底預期”支撐風險偏好是2019年3月“兩會”之前的主要矛盾,之後主要矛盾將重回基本面趨勢。既然2018年風險偏好回落是主要的虧損來源,那麼“政策底預期”不斷夯實,穩定風險偏好就是對症下藥。“政策底預期”支撐風險偏好是當前的主要矛盾,我們提示後續主要矛盾切換的3個觸發因素:1. 政策預期階段性的高點:關注2018年12月中旬的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慶典對於改革大政方針的闡述,以及2019年3月上旬的“兩會”改革政策細化的情況。2. 政策效果初現,後續政策預期弱化:關注社融數據改善和中低等級信用利差收窄驗證的時點。3.政策約束顯現:如果政策落地,但數據改善持續無法驗證,悲觀預期可能階段性發酵。關注財政約束,居民儲蓄約束,微觀上創投和民企的“道德風險”驗證的情況。我們認為,概率最大的情景是2019年3月“兩會”之前的主要矛盾是“政策底預期”支撐風險偏好,之後的主要矛盾將重回基本面趨勢的驗證,屆時市場波動率可能上行。

下行空間有限

基本面趨勢依然向下,但下行幅度可控:中性假設下,2019年非金融石油石化的歸母淨利潤同比-1.5%,節奏上前低後高,全年低點出現在2019Q2,單季同比-8.8%。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量價齊跌已是一致預期,而我們的盈利預測當中,有一個宏觀假設比市場一致預期更樂觀:不要低估居民部門的韌性,如果房地產量價均不再增長(市場的預期是2019年之後房地產量價齊跌,這說明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改善需要的條件是寬鬆的),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將從2019年開始修復,這意味著看長期,房地產政策存在一定迴旋餘地,居民消費升級也仍有空間(當然,管理層需要在這二者之間進行一定的權衡取捨)。所以中性假設下,儘管2019年名義GDP增速回落,但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和消費增速可能都將保持基本平穩,2019年,中國經濟仍將體現出一定韌性。

落實到盈利預測上,2019年非金融石油石化收入增速將回落至7.9%(2018E為12.5%),ROE將回落至8.0%(2018E為9.2%),對應歸母淨利潤增速將回落至-1.5%(2018E為10.5%)。2019年基本面趨勢大概率繼續回落。節奏上,A股市場盈利增速有望前低後高,基於2016-2018年的平均季節性預測,2019Q1-Q4非金融石油石化淨利潤單季增速分別為-6.4%,-8.8%,3.8%,6.2%。需要提示的是,2019下半年基數原因帶來的盈利改善未必就是“業績底”,後續基本面繼續改善的邏輯形成是確認“業績底”的必要條件。

無風險利率方向向下,但道路曲折:2019年美聯儲加息條件可能逐漸惡化,中美利差約束有望隨之減弱,但外資對中國債市的邊際影響不可忽視,中美利差回落非坦途。基本面趨勢向下,貨幣政策能寬則寬,約束是討論的重點。

儘管2019年3-7月CPI會因為基數原因接近3%,但在總需求不足,且油價上行邏輯被打破的情況下,2019年上半年通脹環比超預期的概率下降,單純因為基數效應抬升的通脹不構成約束;2018年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但也已處於過熱後期,2019年美國經濟可能逐漸向衰退過渡,可以耐心等待美聯儲加息條件逐步惡化,中美利差軟約束被進一步突破(美債收益率回落或者中美利差突破下限,都是約束減弱)。

無風險利率方向向下,但下行通道絕非坦途。中美核心通脹差處於歷史低位,2019年略有反彈是大概率事件,中美利差持續下行的基本面可能鬆動。外資持有中國債券超1.6萬億元人民幣(佔比2.23%),邊際影響無法忽略,在美債收益率確認下行趨勢之前,中美利差都可能有所反覆。所以無風險利率下行在2019年可能只是“階段性”有效的收益來源。

歷史極高值的隱含ERP已包含了太多悲觀預期:基本面趨勢下行,無風險利率下行道路曲折,風險偏好不存在持續上行的基礎,但繼續下行空間亦有限。全部A股的隱含ERP已處於歷史極高值區域,可比的歷史點位包括:2005年的(上證綜指)998點,2008年的1664點,2013年的1849點,2016年的2638點。歷史上,隱含ERP極高值出現前後,基本伴隨著非金融石油石化淨利潤的負增長,基本面趨勢回落的預期在股價當中已有所反映。不僅如此,隱含ERP到達當前的高位是基本面回落,效率與公平權衡的擔憂,外部環境的惡化,金融去槓桿等因素共振的結果,其中已包含了太多悲觀預期。

所以即使2019年基本面趨勢繼續回落,無風險利率仍可能階段性向上脈衝,隱含ERP繼續上行的空間也將非常有限,這是2019年我們可以“靜待花開”的重要基礎。另外,以季度為單位,基本面趨勢是風險偏好的決定性因素,無風險利率也能階段性影響風險偏好,而改革對風險偏好的影響並不顯性。所以,2019年在基本面趨勢下行的背景下,風險偏好同樣難有明顯改善。尋找基本面驗證空窗期 + 無風險利率回落 + 改革預期發酵的時間窗口精選結構是2019年主要的收益來源。

在新經濟方向上尋找核心資產

2019年在新經濟方向上尋找核心資產勢在必行,關注5G、光伏風電、遊戲、新能源汽車和軍工。2019年外資依然是主要的潛在增量資金,傳統核心資產仍有階段性機會可能是一個預期差。

2019年在新經濟方向上尋找核心資產勢在必行,邏輯有:(1) 無風險利率階段性回落和風險偏好上行是2019年主要的收益來源,新經濟領域和中小盤風格佔優;(2) 機構投資者對傳統核心資產的配置已處於歷史高位,經濟回落,傳統核心資產基本面承壓,在行業比較中的排序不再領先,在稀缺的成長性當中尋覓新核心資產是迫切的需求;(3) 內憂外患倒逼改革紅利釋放,“創投思維”在經濟管理中佔據上風,新經濟領域重回良性發展通道。

具體方向上,關注5G(商用化漸進,設備投資先行),光伏風電(補貼改善,行業景氣拐頭向上),遊戲(行業“政策底預期”已現,靜待2019Q2-Q3行業“業績底”),新能源汽車(爆款車型出現,滲透率上行加速,利好產業鏈)和軍工(訂單增速有望繼續改善)。另外,券商(受益於併購重組放鬆、科創板上市以及衍生品業務放開),保險(保費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和黃金(有效對沖國內寬鬆和海外寬鬆)的都是2019年值得關注的景氣方向。2019年精選成長勢在必行,但也是最沒有預期差的判斷(這意味著短期已經在反映,中期的波動率反倒是提升的)。

前期財政約束影響部分了行業的需求和補貼,如PPP清庫、光伏風電去補貼等。未來積極財政“補短板”可期,關注5G和建築裝飾,另外光伏風電補貼恢復,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預期充分,景氣向好,也是2019年的重點方向。

行業嚴格監管對於規範行業競爭有積極作用,但在一些階段也會抑制市場活力,行業“政策底預期”顯現,前期嚴格監管的行業有望受益於市場化紅利釋放,重點關注遊戲、創新藥和職業教育的投資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將是富時羅素納入A股落地年,以及MSCI可能提高A股納入係數(5%->20%,並放開創業板納入)的年份,外資可能依然是主要潛在增量資金。一個有預期差的判斷是傳統核心資產仍有防禦價值,且仍可能有階段性進攻機會。

MSCI納入中盤股,中盤藍籌可能貢獻更大彈性,關注醫藥生物、化工和計算機等行業。

此外,2018年以來指數基金規模增長較快,截至10月,加上央企結構調整指數基金規模後,指數基金規模達到5500億元。指數基金規模靠前的主要是滬深300指數、創業板指、中證500和上證50;而10月指數基金規模增長較快的為滬深300和創業板50,單月規模增長分別達到57億和48億。

2019年,傳統核心資產(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銀行)等板塊基本面趨勢有下行壓力,但幅度可控也是大概率,這種情況下核心資產估值未必會明顯下行。

A股美股化?美股盈利水平和盈利趨勢同樣重要,盈利下行但總體維持高位,美股未必走熊,這樣的規律可能會逐漸適用於A股的核心資產。

作者為2018年賣方分析師評選水晶球獎策略研究第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