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臺兒莊

高蔭槐將軍(1889—1976),號蘊華,雲南昆明人。抗日愛國將領,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滇軍將領,國民黨陸軍中將,為龍雲手下的重要人物。曾任雲南陸軍講武學校將校隊副團長,和

朱德元帥是同事。保定系陸軍速成學堂畢業,歷任滇軍排、連、營、團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包括臺兒莊戰役、武漢保衛戰在內的大小戰役,任第六十軍183 師師長、第30軍團副軍團長、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兼任新三軍軍長,為抗戰勝利作出重大貢獻。國共內戰時期他不為形勢所動,不為國民黨效力。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揭開了中華民族八年抗戰的歷史序幕。雲南省主席龍云為了抵禦侵略,保衛國土,“願將全滇人力、物力貢獻中央”,先後組建兩個軍出征抗日。第一支出徵抗日部隊——六十軍在軍長盧漢的率領下,於10月5日從昆明誓師出征。高蔭槐將軍升任第二師師長,即中央番號183師,率部與從。1938年4月22日至5月14日,六十軍作為全國的甲種部隊、裝備精良的生力軍、英勇善戰的三迤健兒,投入了極其慘烈的第二次臺兒莊血戰。全軍將士,歷時22天,犧牲1.1萬餘人,負傷1.4萬餘人,將日軍的三個王牌師團打垮了兩個,即坂垣第五師團、磯谷第十師團,而取得了第二次臺兒莊血戰的重大勝利。

在臺兒莊血戰中,高蔭槐將軍183師和安恩溥182師擔負主攻,打得特別頑強。其尖刀部隊尹國華營與敵人血戰,該營除1人外,其餘500餘人全部壯烈殉國。高師兩旅四團,在勝利完成戰鬥任務後,只縮編為一個團。但是,他們捍衛了日軍要爭奪的中心目標臺兒莊城,並守住了城外的許多重要村莊和陣地,因此,軍長盧漢於6月14日升任第三十軍團軍團長,高蔭槐於9月5日升任該軍團副軍團長。

1938年同年9月,高蔭槐將軍與盧漢一道奉命率軍團參加在全國戰場規模最大的武漢保衛戰。主要擔負江防任務,成功地將日軍增援部隊第九師團阻止在漢北不能前進,勝利地保證了武漢市民及政府機關安全撤退,高蔭槐將軍因此受到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和全國最高統帥部的通令嘉獎。

武漢會戰結束後,於10月1日奉最高統帥部之命,將雲南出征抗日部隊組成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龍雲兼。12月1日,盧漢升任副總司令。1939年2月28日,高蔭槐將軍升任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一集團軍轄六十軍、五十八軍和新三軍。1939年7月,鄂南九嶺戰場失利,新三軍軍長張衝受處分,高蔭槐將軍奉命兼任新三軍軍長。1940年9月,由於日軍南進政策迅速擴大,中國西南及東南亞各國受到嚴重威脅,六十軍奉調回滇,駐防開遠、蒙自等地,第一集團軍總部由盧漢帶回,留下的五十八軍、新三軍設副總部於江西,由高蔭槐將軍統率,繼續在華南、中南戰場抗擊日本軍隊。

1942年10月,高蔭槐因脫離滇軍體系而被免職。高蔭槐被免職後,由龍雲下令調回雲南,但他不服此令,落腳貴陽。1944年最高統帥部下令調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高參,他仍不服從調動,繼續留居貴陽賦閒。

1946年6月,全國內戰爆發,高蔭槐將軍不為形勢所動,雖領國民黨的軍餉,但不為國民黨效力。1947年正式退役,變服為民,更不問政事。1950年全國解放,國民黨退守臺灣,高蔭槐將軍始回雲南,受到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安排擔任省參事室參事。1951年兼任雲南省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和雲南省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委員,並先後擔任雲南省一、二屆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1955年擔任雲南省第一屆政協委員。1976年在昆明病逝,終年87歲。

血戰臺兒莊

備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