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丟3小時,9歲娃卻拒上警車!孩子強警惕心的原因,令人深思!

01

近日,一名9歲萌娃一舉打破“基尼斯記錄”,被眾人稱之為“史上警惕性最強的小孩”

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的:

9月2日傍晚5點左右,江蘇常熟9歲的小楊同學隨爸爸來到媽媽工作的王莊一帶,一不留神被父親遺忘在某羊肉店鋪附近。

小楊在原地足足等候了3個小時,見天色烏黑,父親還不來找自己的情況下,於是求助羊肉店鋪的老闆娘打電話。結果爸爸和媽媽,一個電話關機,一個電話打不通;再打電話給叔叔,同樣無人接聽。焦急的小楊打算自己回家,但夜晚道路黑,孩子年齡小,好心的店鋪老闆怕孩子出意外,於是挽留住孩子通知了警察。

誰料,當警察想帶孩子到派出所去的時候,孩子卻極力抗拒,死活不願離開羊肉鋪。不僅如此,據說周邊也有熱心人認識小楊的父親(小楊家就在周邊),想送他回家,但孩子搖頭不同意;甚至連店鋪老闆怕他餓,好心煮了一碗羊肉面,孩子也沒領情。直到好不容易聯繫上孩子的叔叔,見到叔叔真人,孩子才安心跟著回了家。

走丟3小時,9歲娃卻拒上警車!孩子強警惕心的原因,令人深思!

報道出來後,網友一片譁然:“膩害,一個9歲的娃娃,竟然如此強的警惕防備心,怎麼可以連警察都不認?”

我不由地想替孩子說一句潛臺詞:這個警察,又沒經過我爸媽眼神確認,我怎麼知道他是真的還是假的?

走丟3小時,9歲娃卻拒上警車!孩子強警惕心的原因,令人深思!

在安全教育問題上,父母對孩子耳提面命,這幾句話,你一定不陌生:

“你要是跟媽媽走丟了,一定要待在原地,這樣媽媽才能回來找到你!”

“你要是跟媽媽走丟了,千萬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話,千萬不要跟陌生人走!”

“你一個人在外面,千萬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壞人會在裡面下迷藥的!”

……

不知不覺,在父母“不要”的教育觀下,孩子的信任體系根基動搖,除了父母,他對所有接近自己的人抱有懷疑,包括:那個穿著制服的警察,會是真警察嗎?在孩子的內心,他們的安全感去了哪裡?

02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涉世未深的孩子,之所以會懷疑警察真偽,除了父母強化負面的社會消息,另一方面還跟父母的恐嚇教育有關。

“再不吃飯,就讓醫生給你來打針!”

“再不睡覺,就讓老虎吃了你!”

“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來抓你!”

我們其實都是被父母嚇大的孩子,包括我自己。猶記得那句“再不聽話,就讓警察來抓你!”讓我從小對警察心生畏懼,遠遠地只要看到有警車開來,我就會本能緊張:難道我做了壞事,警察要來抓我?直到看到警車呼嘯而去,才大舒一口氣。

走丟3小時,9歲娃卻拒上警車!孩子強警惕心的原因,令人深思!

我小的時候怕警察,現在的小孩也一樣怕警察。前不久,我的一個朋友就告訴我一件令她哭笑不得,卻又覺得有必要讓所有父母深思的事情。

那天傍晚,朋友路過家附近一所幼兒園,看到一個4歲左右的小女孩獨自站在門口良久,身邊始終不見大人,於是朋友上前詢問。孩子年齡小,說不清楚住址,也記不起父母的手機號碼,無奈,朋友選擇了報警求助。

在等待警察的過程中,朋友跟小女孩聊天很愉快,但是當警察一出現,孩子情緒變化得特別激動,她緊張害怕得大哭,同時拼命往朋友身後躲,並口中喊著:“警察叔叔不要抓我!”

最終朋友只能抱著孩子跟警察上了警車。因為孩子說自己是出門找媽媽,考慮到孩子可能生活在附近一帶,警察開車轉悠,最後車子開到了村口,孩子認出回家的路,順利回了家。女孩的家長也承認,自己平日經常拿“警察叔叔”嚇唬孩子,讓孩子看到警察就不由害怕。

走丟3小時,9歲娃卻拒上警車!孩子強警惕心的原因,令人深思!

“這種現象非常普遍!”民警無奈地說,在平時孩子走失的案例中,很少有孩子主動向警察求助。一方面可能是孩子一時驚惶無措,而另一方面,恐怕和家長經常性對孩子的誤導脫不了關係。孩子從小被灌輸“警察抓人”的理念,讓他們害怕警察,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甚至危險的時候,都不敢向警察求助。曾經有個報道說,有個孩子被綁架,綁匪帶著他經過車站時,明明看到警察,孩子卻不敢出聲求助。

在童年時期,如果孩子過多接觸恐怖信息,就會讓他們時刻處在緊張的不安全感中,一個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讓他感知不到這個世界的善意,不自覺中把自己排斥在了世界之外。

03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孩子有安全感,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

生活中,無論是對孩子灌輸過多的負面消息,還是對孩子進行過多恐嚇,這種教育手段,容易加劇孩子內心的恐懼感。兒童心理學顯示:這種恐怖的感覺,有可能會影響孩子個性的正常發展,甚至導致嚴重的情緒障礙和行為退縮。

在9歲小楊這個事件中,當民警來到現場後發現,這個小男孩只是木訥地站在那裡,旁邊一位好心的男子一直拉著他的手臂。在處警過程中,民警發現,其實小楊是認識自己家的,只是因為距離稍有些遠,孩子感覺比較害怕而已。

走丟3小時,9歲娃卻拒上警車!孩子強警惕心的原因,令人深思!

我想起了鄭淵潔經典童話故事《兔王賣耳》裡的一段描述:

故事中的兔王總覺得自己沒有王氣,天天生活在驚恐裡。為此,他決定去看心理醫生,希望能夠改變自己。

正當醫生在給兔王檢查的時候,兔王突然緊張起來,兩隻耳朵豎得老直,眼睛裡露出恐懼的神色。

“你怎麼啦?”醫生不安地問。

“我聽見有狼叫。” 兔王渾身打哆嗦。

醫生很奇怪:哪裡有什麼狼叫聲?

結果兔王說:狼叫在幾十裡之外。

在醫生的建議下,兔王把耳朵賣給了虎王,從此,兔王真的亮出了王氣,他處事穩重,再不驚慌失措,贏得了整個兔家族的崇拜。甚至有一次,狼逼近兔子家族時,兔王的鎮定,讓兔子們度過危機。其實,兔王只是因為割了耳朵,沒有聽見狼的動靜而已。

走丟3小時,9歲娃卻拒上警車!孩子強警惕心的原因,令人深思!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強大和自信,來自於內心足夠的安全感。內心安定的兔王,散發出強大的王氣,為他和兔家族贏得了好運。

04

韓寒在《一座城池》裡說:內心的安定才是安全感的來源。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接納,以及給予他充足的愛!與爸爸走失3小時的小楊,任憑他怎麼在原地一步不離,都沒有等來回頭尋找自己的爸爸。黑暗的夜色中,無法接通的電話,誰都不知道這個木訥孩子的內心有多悲傷。在這樣的境況裡,如何讓孩子去相信眼前的陌生人?培養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以下3個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父母。

走丟3小時,9歲娃卻拒上警車!孩子強警惕心的原因,令人深思!

1、融洽的家庭氛圍,給孩子安全感

我們常說原生態家庭給孩子帶來傷害。祥和融洽的家庭氛圍,相愛的爸爸媽媽,會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心中有愛的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才會變得更加自信,開朗。

2、父母接納孩子,增加孩子安全感

孩子最早對世界的認知,大部分來自於父母的言行。很多時候,父母不經意間的語言暴力像一把無形的刀,給孩子稚嫩的心靈造成致命的傷害,從而壞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愛孩子,從接納孩子開始,包括孩子身上所有的優點與缺點,並時刻告訴他,爸媽永遠愛你。孩子感受到爸媽的接納與愛,才更容易讓他成長得自信和快樂。

3、父母的價值觀,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父母給孩子灌輸太多這個世界的陰暗面,孩子就容易生活在陽光的陰影裡。因為,在父母眼裡,如果世界是美好的,值得信賴的,孩子就會成為父母眼中的光,成長為那個陽光、自信、充滿安全感的孩子。

走丟3小時,9歲娃卻拒上警車!孩子強警惕心的原因,令人深思!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

愛孩子,從呵護他的安全感開始,守護孩子的成長與幸福!


諾媽家有男寶 / 80後小媽,育男寶一枚,自稱諾媽。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讀書、寫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靜寫心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