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綠滿城安寧

新華社青海分社記者馬千里、呂雪莉、央秀達珍 (此稿刊發於《半月談》2018年第22期)


西寧,綠滿城安寧

西寧市北川河溼地公園鳥瞰 吳剛 攝

西寧,西陲安寧。久為戰亂頻仍的兵家必爭之地,2000多年的歷史留給這座城市一個願望如此美好的名字。

西寧,幸福安寧。這座青藏高原上唯一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日益成為各族群眾宜居宜業的幸福之城。在2017~2018年度中國十大幸福城市評比中,西寧榮獲第二名。

西寧,綠滿安寧。今天的西寧,不僅以僅佔全省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省50%以上的經濟增長貢獻率,更樹立了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雄心。是的,從自然的山川之變,到市容的細節之變,再到民心的感受之變,日新月異的西寧,正奏響一闋恢弘的綠色交響詩。何妨一起聆聽一下呢?

西寧,綠滿城安寧

自然之綠:生機起舞,即為風景

今年國慶,用時4年多建設的西寧北川河溼地公園正式開放,一時間成為市民和外地遊客爭相遊覽的城市“新地標”。徜徉在絢麗秋景、湖光山色間,人們欣然拍照之餘不禁讚歎:西寧變得越來越美了!

西寧,綠滿城安寧

西寧市北川河溼地公園自行車綠道 吳剛 攝

坐落在青藏高原東北部湟水河谷地區的西寧市,市南市北兩山對峙,山間流下的南川河、北川河與自西而東貫穿市區的湟水河一同滋潤了西寧的風景線。

“沿湟水河兩岸的獨立系統綠道已經是西寧的綠色名片。綠道集健身、休閒、景觀於一體,總長45公里,串聯城市東西兩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內交通壓力。”西寧市城鄉規劃和建設局市政交通規劃處處長馬本青說,綠道建設充分考慮了與周邊環境的關係,既滿足居民休憩、出行需求,更提升城市品質。

“我和兒子幾乎每晚都會來這邊騎車,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欣賞到河邊的景色,感覺非常舒服。”家住湟水河附近的趙文濤這樣說。

西寧,綠滿城安寧

西寧市南山風光 吳剛 攝

據馬本青介紹,西寧市近年先後建成湟水河、南川河兩側濱水綠道,北山美麗園綠道,大南山、西山挑戰綠道以及湟中縣、湟源縣的聯通綠道。目前,西寧市建成綠道總里程達400公里,低碳、環保的綠色出行,在這裡成為人們最簡單的選擇。

西寧,綠滿城安寧

西寧市北山風光 吳剛 攝

11月的青藏高原已入冬,在北山腳下的北山美麗園中,園藝工人們忙著為10萬餘株月季花修剪花枝、擦傷口塗抹劑、搭保溫風障,再蓋上“棉被”,讓它們安然開啟“冬眠”模式。

“月季花是我們北山美麗園最受歡迎的花卉品種,但在西寧的氣候條件下不易越冬。只有精心呵護,它們才能在明年春天重新和市民見面。”園藝工人祁永萍說。

坐落在北山腳下的北山美麗園,過去到處都是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2006年,西寧市啟動實施北山危巖體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居民們從矮小破亂的平房搬進漂亮的樓房,推窗見到的是嶄新的北山美麗園,仿若後花園一般。2014年3月1日,西寧市頒佈了《西寧市北山美麗園永久性綠地管理辦法》,以立法的形式,讓綠意在這片土地上紮根。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是西寧自然環境的白描。今年78歲的張興權老人就住在北山腳下,撫今追昔,老人感慨萬千。“20多年前的南北兩山可是光禿禿一片,現在能變成這個樣子,不知下了多少功夫!”

1989年至2017年,南北山綠化累計完成造林24.56萬畝,栽植各類苗木2591萬株,兩山森林覆蓋率由7.2%提升到79%。如今,滿目蒼翠的南北兩山猶如一雙綠色巨臂,緊緊抱住西寧城日益蓬勃的生機。

綠滿西寧,靠的是治山、治水、治城。西寧市先後啟動西堡生態森林公園、西寧園博園、湟水流域國家百萬畝規模化林場等重大生態工程,一園多區的環城國家生態公園也正加快推進建設。

西寧市南北山綠化指揮辦公室副主任常黎民介紹,改革開放之初,西寧只有一座公園,而今全市規模公園、綠地已達80多處,40年間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3.2平方米提高到12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5.9%提高到40%多。在西北五省區省會城市中,西寧率先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成為西北唯一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雙項榮譽的省會城市。

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王曉說:“‘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背後靠的都是‘黨旗紅’。我們在各級黨組織普遍建立了2766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習所’,時刻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才在這樣一片生態脆弱的欠發達地區探索出了一條整體實現綠色發展的新路。”

西寧,綠滿城安寧

發展之綠:奮進之筆,亦可留白

今年秋季開學,西寧市中小學生上了一堂新課——綠色發展課。據悉,西寧市委綠色發展委員會和市教育局共同編印了綠色發展中小學課本,讓全市的中小學生開學第一課學生態、學環保。

為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讓綠色發展深入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西寧市委成立了綠色發展委員會,專門負責協調推動城市綠色發展,在全國地方黨委中可謂獨一無二。委員會主任劉波表示,綠色發展委員會有四大角色:“研究所”“召集人”“護綠員”“督戰隊”。

目前,西寧市正在制訂《西寧綠色發展條例》,只為讓綠色成為城市的原色與底色。“這不僅彰顯出我們綠色發展的決心,也彰顯出我們的生態定力。”西寧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曉容說。

在西寧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有一塊綠地靜悄悄地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姿態。雖已入冬,但園內還能看到點點綠意。

西寧市城鄉規劃和建設局局長吳志城說,這塊60畝的商業用地原本已賣給開發商,後在市委市政府安排下收回,成為熙熙攘攘的都市空間一抹寶貴的留白。如今,這裡已建起景觀公園常青園,群眾在鬧市中也找到了休憩的去處。

“之前我們想著這塊地肯定要蓋高樓,沒想到變成了這麼一大片綠地。”市民馮麗媛說。

西寧的生態定力,體現在每一行每一業的擘畫。王曉介紹,西寧將甘河工業園區6540畝的工業用地用於建設“園博園”,相當於放棄了每年170多億元的工業產值;為了修建全市最大的汙水處理廠,西寧市把已經出讓給一家企業的土地收回;位於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察汗河國家森林公園原本是西寧市的旅遊名片,但因地處北川河源地保護區範圍內,去年起公園實行封閉式管理,禁止一切旅遊活動。

“我們咬牙把通過棚戶區改造、舊城改造騰出來的地用來改善城市生態,這些地塊價值粗估也不下200億元。”西寧市副市長王劍鋒說。

2017年以來,西寧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兩年在西北五省區省會城市中位居第一,在全國空氣質量改善最明顯的十個城市中,西寧市排名僅次於拉薩和北京。要知道,西寧的人車比其實還高過北京。

西寧市副市長楊小民表示,人居環境的改善極大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今年,比亞迪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態型動力電池工廠落戶西寧,正是看中了這裡的綠色潛力。

西寧,綠滿城安寧

人心之綠:用心處處,幸福時時

正午時分,陽光正好。走進西寧市城北區湟水花園小區,到處可見老舊小區改造後設置的“海綿體”:截流溝、生態停車場、雨水花園……“海綿城市建設不僅讓老舊小區變得更綠更美,同時讓雨水消納的最佳方式得以實現。”西寧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沈敏說。

“以前小區一下大雨就有汙水冒出來,現在變化很大,路面不積水了,雨水都留在槽裡了,小區環境越來越好了。”65歲的居民馬文慶說。

治水、理水、潤城。西寧市積極探索青藏高原半乾旱海綿城市建設新路,借力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監測與數字化管控平臺,完成海綿化改造項目40個,建成地下綜合管廊26公里,實現電力、通信、再生水、熱力、燃氣、雨水、汙水等城市八大市政管線全部入廊。西寧也由此成為國內首個將雨汙水管線納入管廊的城市。

“我們把‘以人為中心,服務於人’作為開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探索治理城市病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只為讓城市更加美麗宜居,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西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霞說。

據王霞介紹,西寧在多項全國城市評比排名中名列前茅:

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經濟增速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率先在全國省會城市開展空間規劃試點工作,2017年成功列入國家第二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積極探索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路徑,2017年成功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

大處有亮點,小處不一般。2017年十大擁堵緩解城市榜排名第二;全國唯一一個實現城區餐廚垃圾收運和處理全覆蓋的省會城市;全國率先實施社會治安分級評價機制改革,社會治安滿意度測評群眾滿意率達到96.6%……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數字,終於匯聚為西寧2017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總成績”。

西寧,綠滿城安寧

未來之綠:希望無限,高颺可期

西寧,綠滿城安寧

西寧市海湖新區 吳剛 攝

位於海湖新區的幾何書店,不僅“顏值高”,而且“有內涵”。整合品質咖啡、獨立服裝品牌、傳統手工坊等時尚元素,幾何書店文藝範兒十足。在這裡可以體驗別緻而多元的文化氛圍,閱讀體驗更為豐富。

王劍鋒自豪地告訴半月談記者:“以前西寧連個快餐店都需要從外地引進,如今本地品牌也能走下高原進軍內地市場,南昌的幾何書店就是從咱們西寧引進的。”

西寧,綠滿城安寧

一名小讀者在西寧市幾何書店閱讀書籍 吳剛 攝

如果說一個個搖曳生姿的潮流品牌還只是給西寧人的休閒時光鍍上一層“未來感”,一項項精心貼心的民生建設則讓西寧人實實在在感受到方便生活“早享受”的愜意。

15分鐘生活圈-健身圈的理念在這裡已經成為現實——市民出門只要步行500米,就能到達公交車站、購物場所、衛生服務站,或是休閒綠地;大大小小的地下通道與天橋電梯已經普及,不少地下通道增加了人性化的設計元素;車水馬龍的馬路上,禮讓行人的車輛明顯增加……

城鄉居民醫保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680元,政府購買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擴展到17類……如今,西寧民生支出已佔財政總支出80%以上,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互動,西寧提早邁開了步伐。

舒適的西寧沒有停下改革的腳步,未來的西寧更值得期待。

按照“一芯雙城、環狀組團發展”的生態山水城市佈局,西寧市中心217平方公里的綠芯森林公園建設即將啟動。打通西寧主城和多巴新城雙城建設,塑造層次更豐富的綠色發展空間體系,未來的西寧,將是山水環繞、城中有林、林中有城。

今年年底,西寧將開行快速公交,人們出行將更加便捷;多巴新城的新華聯國際旅遊城明年將開館,春節時其中的熊貓館就將和市民見面,“到高原來看熊貓”不再是夢;遍及每個城區的游泳館,將讓西寧全民健身的熱度進一步升溫……西寧,希望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面生長。

“西寧的擴大,絕不僅僅是人口基數的膨脹,或者是地域面積的疊加,一定是內涵上的提升。大西寧會有大作為。”王劍鋒說,西寧市將立足於服務全省、整個青藏高原區域乃至蘭西城市群,做大承載能力,做強經濟實力,做優服務能力。

西寧的過去,因多元文化融合而瑰麗;西寧的現在,因謀求穩健發展而生輝;西寧的未來,更會有引人遐想的無限可能。而這遐想的色彩,一定是更醉人的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