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赛事”优秀演讲稿选登④」第六届“南粤长城杯”演讲比赛汇报演讲暨颁奖仪式圆满落幕

「“国防赛事”优秀演讲稿选登④」第六届“南粤长城杯”演讲比赛汇报演讲暨颁奖仪式圆满落幕

第六届“南粤长城杯”演讲比赛汇报演讲暨颁奖仪式圆满落幕。中学组、大学组、技校组和军队组的选手们讲述了自己学习国防知识、树立国防观念、为国防建设作贡献的故事,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国防赛事”版面选登优秀演讲稿,以作分享。

最可爱的人

特等奖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 刘明

「“国防赛事”优秀演讲稿选登④」第六届“南粤长城杯”演讲比赛汇报演讲暨颁奖仪式圆满落幕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是刘明,来自于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我演讲的题目是《最可爱的人》。

我是一个00后,我的生活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的同学们,呆在实训场地苦练技能的未来小工匠,在绿茵场上肆意奔跑的年轻人……这就是看似平凡但却安稳的生活。然而,所谓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默默负重前行。他们是边防官兵、武警战士、维和部队……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我对兵哥哥一直都很向往。今年夏天,学校招募新生教官,我毅然报名参加了。想象着能穿上那迷彩的军训服,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英姿飒爽、高大威猛”的军训小教官,我心里美滋滋的。没想到,我竟然经历了三个月的“魔鬼训练”。每天的日程除了训练还是训练,稍息、立正、齐步走,乏味的动作重复一遍又一遍。烈日下,我们衣服被汗水浸泡,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苦、累,单调、枯燥的训练让我几乎动摇了。我常想:这点苦,这点累我都受不了。那一名真正的军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强度训练,他们又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他们又是为了什么?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你是谁、为了谁?谁最美,谁最累?”

这就是答案:“我是军人,我为祖国和人民!”

为了祖国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为了万家灯火的安宁,他们默默地坚守着!

我们安稳的生活背后是隐藏的忧患:内有疆独、藏独;外有南海争端、反华势力……一旦有这样的情况,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的永远是那一抹军绿的身影……

这就是答案:“你最累,你也最美!”

我看到,他们伫守在遥远边疆,不眠不休卫我国防;

我看到,他们不惧生死、争分夺秒护我群众;

我听到,军号声声,扬我军威,他们如此激情飞扬;

我听到,呐喊震天,保家卫国,他们如此坚定执着!这就是——最可爱,最伟大的中国军人!

我不是军人,但我最终完成了军训任务,我作为教官所带的新生班级昂首挺胸,步伐整齐,精神饱满。我知道:这三个月的坚持,是钢铁长城般的军人们赋予我的力量,他们的坚守、执着、奉献,无不在引我深思、催我上进、促我前行……

亲爱的朋友们,请你且听风吟,笑看落花;请你努力地奔向远方,追逐梦想,无所畏惧,大步向前。在我们的身后,最可爱的军人们永远在为我们保驾护航!

一包食盐和半壶水

特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 梁嘉敏

「“国防赛事”优秀演讲稿选登④」第六届“南粤长城杯”演讲比赛汇报演讲暨颁奖仪式圆满落幕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梁嘉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包食盐和半壶水》。

就在今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优秀学生党员前往井冈山进行红色文化学习。我们第一次穿上了红军服,参与实地体验式教学。在小井红军医院,我走进了被毛主席称为“红军中的关云长”——张子清的故事。井冈山斗争时期,他是红四军的高级将领,第十一师的师长。在一次战役中,张子清不幸脚部中弹,住进了这所医院。当时医院的医疗条件非常艰苦,就连最基本的物资都极度缺乏。没有手术刀,只能用菜刀割开伤口取出子弹。手术后消炎成了一大难题,没有消毒水,只有食盐水。可是就连这盐呐,也是宝贝。当其他战士来看望张师长,为他带来一点盐的时候,张子清不舍得用,把盐都放进一个小包里。每次伤口复发,疼痛难忍,也只是摸一摸这包盐,强忍了下来。直到有一天,医院的食盐完全断绝,很多伤员因此无法得到消炎处理,张子清得知后,马上把自己的这包盐贡献了出来。当医生捧着这包盐,再看看张子清溃烂得面临截肢的伤口,不禁流下了泪水。

最痛苦时,能够忍受;最艰难时,坚守信念;最需要时,甘愿奉献。这,就是“师长献盐”的精神!

而这样的军人精神穿越时空,这样的红色基因激荡岁月,在现代军队中得到了传承。时间来到2017 年夏天,特战队员们正经历魔鬼训练周。当下他们进行的是全副武装穿越山林。39度的高温,队员们穿着厚厚的特战服、背着六十多斤重的行囊,快速前进的过程中身体的水分流失得非常快。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携带的水就都喝光了,只有班长还剩半壶水。口渴难耐,班长把水壶递给第一位特战队员。这支队伍总共28 人,半壶水从排头传到排尾,到达最后一个人手中,还剩多少呢?答案是,还剩沉甸甸的半壶水。原来,大家心里都知道这半壶水根本不够28 个人喝,他们都想着别人应该比自己更需要,所以就算是在口渴到意识模糊的状态下,明明手里捧着半壶水,却一口也没喝就递给了下一位队友。这个故事中的其中一个队员就是我的同学,他在大学期间应征入伍,为国防服务,重返校园后为大学生们讲述了这段参军经历。我清晰地记得,他说:“若有战,召必回!”

说完这两个故事,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虽然我没有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和平年代我也没能穿上军装去保家卫国,但是,我同样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发挥自身的价值去助力强军梦的实现。现在的我除了是一名在读的研究生,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的成员,每周到广州三大旧址和农讲所进行红色文化展演,把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讲给更多的人听。听过我宣讲的有党政干部、有海陆空战士,还有许许多多的青少年……

每当我的目光和他们的眼神相遇时,我仿佛看到了:张子清同志那一包珍贵的“精神之盐”融进了那半壶同样珍贵的“生命之水”,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我更加坚定了:我要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强军力量注入我的能量!

主办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国防教育办公室、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团省委

承办单位:中学生报社、广东演讲学会、中山大学

记者:林格纯、黄宝婷

主编:李坤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