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另一种路径—读《寂静的春天》

1、引子

阿莉埃蒂是借东西一族,祖祖辈辈靠向人类“借东西”维持其基本生产。这种生活方式下,阿莉埃蒂一族与人类也算是和谐共处。

但因为人类的好奇心,以及自以为处于万物中信的万物之灵长的自傲,使得借东西一族的生存举步维艰,处处隐瞒自己的行踪。

但这样依然是被一名叫“春”的人类阿嬷发现,并想将他们种族全部抓起来,上交给政府。

在一位人类少年“翔”的帮助下,阿莉埃蒂与其族人摆脱困境,并且搬到一个新地方,面临新的艰难困阻。

这是吉卜力动漫《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所讲述的故事,确有其奇幻之处,但却让我么深思人类与其他族类的相处之道。

探索另一种路径—读《寂静的春天》

2、背景

在生物防治领域,率先展开这一思考的是蕾切尔。她将自己的所思所感,结合其作为一名生物学家的科学知识,撰写成《寂静的春天》刊行。

此书一经刊行,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因为它触及到一个越来越吸引人注目的领域——生态保护。

蕾切尔在写作该书之前,已经是一名功成名就的海洋生物学家兼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的撰稿人。对于大多数作家来说,这种情形无疑是完美的:声名显赫、写作自由,且不管内容如何,出版商都争先恐后地等着签约。

人们都认为她的下一部书将会继承之前的风格,探索的对象新奇好玩、研究中透出欢乐。实际上,她也是这么打算的。

但是在政府部门工作时,她与同事们都被所谓的农业防治计划中广泛使用的DDT和其他长效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给深深的震惊了。

由于意识到了这些农药的危害性,她写了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但是新闻界对此不屑一顾。10年后,当杀虫剂和除草剂(其中一些比DDT的毒性强很多倍)导致大规模野生动物死亡并摧毁了它们的家园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时,她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把真相告诉大家了。

于是,她又写了一篇文章,试图引起各类媒体的注意。虽然她在当时是一名知名作家,但是各类报刊杂志因害怕失去广告而拒绝刊登。因此,唯一的办法是写一本书——图书发行商没有广告的压力。

许多仰慕她的人都怀疑卡森能否把这一沉闷的主题写成一部畅销书,她自己也举棋不定,但是使命要她必须走下去。“如果继续保持沉默,我心里将永远无法保持平静。”她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

探索另一种路径—读《寂静的春天》

3、反应

该书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春天是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的季节,春天里不应是寂静无声,尤其是在春天的田野。

可是并不是人人都会注意到,从某一个时候起,突然地,在春天里就不再听到燕子的呢喃、黄莺的啁啾,田野里变得寂静无声了……

蕾切尔·卡森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被认为其引发的轰动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要大。

而《寂静的春天》出版后所取得的巨大社会反响,一大部分应当归功于诸如杜邦公司这样的化学工业巨头的激烈反应。

此前的1957年至1959年,美国发生了所谓的蔓越橘丑闻(Great Cranberry Scandal)。这三年里,在蔓越橘作物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除草剂“杀草强(氨基三唑)”,而这已在实验中被证明是一种致癌物。

现在,一方面是卡逊在《纽约客》上连载精简版的关于DDT滥用的《寂静的春天》,一方面是知名化学巨头的强力反击,这自然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兴趣。

在反对者的质疑声中,《寂静的春天》最终如期于1962年9月27日问世。

由于学术界对《寂静的春天》一书科学性的正面支持和化学工业界的过激反应,促使公众最终倒向了卡森的一边。一年多以后,针对该书和作者本人的批评基本上消声匿迹了。

出于身体的原因,《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卡森很难大量参与政治活动和媒体宣传--虽然她或许很想尽量推广自己的观点。在该书出版十八个月后的1964年春天,与乳腺癌抗争多年的卡逊因为突发心肌梗塞而离开了人间。

探索另一种路径—读《寂静的春天》

4、反思

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许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法;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一个要反复提及的话题是:

我们是在与生命——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打交道。

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

“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已经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卡森·蕾切尔的作品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轰动,绝不简单的只是因为蕾切尔将农药的危害这一问题科普透彻,还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它引发了人类的反省,使人类反观自己生存的环境。这本书也并未因其年代久远而失其影响力,柴静曾经这本书作为新闻从业主必读的入门书籍,其在2015年上映的引发轰动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就深受这本书的影响。

探索另一种路径—读《寂静的春天》

使用毒剂大行其道,但这种做法没有考虑这些最基本的因素。就像穴居人挥舞的原始大棒一样,化学品像子弹一样射向了各种生命。

从一方面看,生命极其脆弱,很容易被破坏;从另一方面看,他又有神奇的韧性和恢复能力,能用出人意料的方式进行反击。

化学防控人员在执行任务时毫无“高尚的目标”可言,面对自然的强大力量时也没有一丝谦卑,他们完全无视生命的超常能力。“控制自然”这个词产生于生物学和哲学的原始阶段,它是人类孤傲自负的写照,当时人们认为自然只是为人类提供便利的。

应用昆虫学的观念和做法大都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如此原始的科学却用最先进、最可怕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对付昆虫的同时也在毁灭地球,这样的不幸确实应该使我们警醒了。

5、结语

我们正站在两条路的交叉口,但是与罗伯特·弗罗斯特著名的诗歌中的路不一样,这两条路不全是阳光大道: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在一条具有欺骗性的路上,貌似平坦而舒适,但是灾难却在不远处对我们虎视眈眈;

而另一条“人迹罕至”的岔路为我们保护地球提供了最后一个机会。归根结底,走哪条路取决于我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