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財富無盡增長的道路——他們能製造什麼我們也要能製造什麼

通往財富無盡增長的道路——他們能製造什麼我們也要能製造什麼

歷史學家們比較一致的意見是,荷蘭的市民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一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

——《公司的力量》

我們中國有幾個階段商品經濟非常繁盛,比如大唐盛世,宋朝,元朝初年,明朝末年,清朝乾隆時代等等。

有兩點是我們沒法走出這種商業繁榮——衰落——再繁榮的怪圈。

第一點,商品經濟沒有發展成現代商業市場經濟,建立在主權貨幣(紙幣)下的現代金融也沒有出現。

第二點就是沒有科學,科技能夠不斷為市場提供新的科技商品,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科技為市場不斷提供新的商品,擴充市場的容量,市場不會萎縮。

錢增加,收入增長,個人收入增長,人們能夠做的事情變多,提供的商品、工具、服務等等增加,商業成功,新的人進入市場,新的投資,新的消費等等都會,都是會把市場之網的提供一個增量效應——經濟學有一個專用名詞——乘數效應——當然這個詞更多的是反應在錢的乘數效應上面,我們稍微擴展了一點商品、人的數量、人的收入、工具、服務、消費、投資等等。

三次科技革命(蒸汽和機械革命,電氣和石化內燃機革命,新能源、生化、電子芯片和信息革命)產生哪些大眾消費品。(伴隨三次科技革命是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IT工程師等等)

第一次可能沒有創造太多新的大眾消費品,而是增加了以前短缺的大眾(大眾在很大程度上指家庭為單位)消費品的供給(也可能把一些少數消費品變成一個區域的大眾消費品),衣服、糧食、能源、住房等等,還有就是交通的運量的提升、鋼鐵及其製造品的量的提升等等。(交通等等可能慢慢開始變成必須的大眾消費品)

第二次,電、家電、傢俱、裝飾、汽車、日化、機械製造終端消費品、大分子化學制造的終端消費品等等。(娛樂藝術體育休閒、醫療藥品、教育或者知識也慢慢變成大眾消費品)

第三次,手機、電腦、消費電子產品、網絡、通信、信息(也是知識)等等。(本書的一個假設就是建立在原子級別的自然科學系統知識面的擴展上,工業革命之後,自然科學的指數型知識擴展和建立知識擴展上的科技時代所引發的經濟指數型增長,伴隨原子級別的自然科學系統知識面的擴展的完善,西方的發展開始減速,我們另一個觀點或者假設就是更好充分的運用和發展我們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技術,我們人類都能夠享受這些大眾消費品帶來的福利)

在整個歷史上,擁有無數種商品或者製造的物品出現,它們許許多多的都稱為博物館的展覽品,即使從大航海開啟的世界貿易開始算,創造發明的商品也是不計其數的,許多創造發明的商品也不過是過眼雲煙,但是它揭示出人們的某種需求。

舉個例子,即使是曾經的世界首富洛克菲勒,和現在所能夠享受到的福利種類來說,實在太少了,光水果,比如獼猴桃、香蕉、臍橙等等成千上萬種沒有可能享受到,更何況空調電器,互聯網通信等等。

也就是科技商品造就市場或者我們生活的未來。

財富無盡增長我們已經說過了。

西方如何走到無盡財富增長的道路呢?

學習,或者說我希望過上你們那樣的生活,或者像你們那樣富足(你們有什麼,我們就要有什麼)。

荷蘭商人的成功是第一步,英國的工業革命是第二步,新大陸的商業工業崛起是第三步,然後“你有什麼,我就要有什麼”走向了世界。

我們中國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歐美髮達國家有什麼,我們給他們製造,他們消費,我們也就可以為我們自己製造,也為世界製造。

從紡織、機械,到糖果巧克力;從鍋碗瓢盆到廚房、衛生間、臥室、客廳等等功能齊全的住房,從坦克大炮到香腸罐頭;從香菸到茶、飲料;從火車汽車,到輪船遊輪客機;從麵包到醫療;從電報到電話,再到手機;從留聲機,到電影電視(衛星通訊),再到互聯網;從煤油燈到電燈等等。

美國是如何從建國初期的一貧如洗(欠巨大的債務),短短百年竟然創造了一個世界工業產值世界第一的國家。

我們要知道去美國的人,大多都是在原來的地方混不下去的,三教九流的人都有,當然也有很多是有是有技能的,但是基本上都不是各個國家的精英,受教育的層度也不是很高。

美國是靠中下層的奮鬥(包括努力學習)追求財富建立起來的國家。

美國政府其實在這一百年在經濟上的作為基本上看不到,唯一的就是高關稅。

當然我們得說,美國大開發的歷史,呈現出的一個一個不同的人,不同的命運,不同的狀態,這才是我們感興趣的美國曆史,美國當時的大環境一點都不好,存在著極其多的問題,但是那麼多的世界移民參與了美國大開發。

不公、奴役,壓榨、對決、爭奪、殺人可能都是家常便飯,美國當時秩序狀態好一點的也就是城市地區,城市不安定和動亂也多。

作為一個市場學者,在不同環境、理念、制度等等下面人們如何開放資源創造財富,市場如何擴展把人一個一個納入其中,城市又如何在這種狀態下飛速發展,社會和市場又如何迴歸秩序,之後也就一個貨幣、產業競爭。

美國後來就是規則和秩序的時代,沒什麼好說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非常多的震撼心靈的電影都是那個時代的。

《美國往事》、《紐約黑幫》、《教父》、《燃情歲月》、《血色將至》、《亂世佳人》、《與狼共舞》等等。

這種歷史感才會非常的厚重,社會複雜,人性才會顯示出那麼多的掙扎,我們中國現在就是平和的,唯一就是高科技的崛起完成偉大復興的道路。

我們中國改革開放時代也顯示出如此厚重的歷史,我們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和美國大開發的時代非常相似。

市場的生長,開始是最重要的,土壤建立,市場就成為人們開發資源創造財富的通州大道,比較歷史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商品經濟的繁盛。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人們追求財富推動起來的國家,政府很多時候只是營造一個還可以的支持人們去配置資源來創造財富的環境。

舉個例子——土地。

對於剛建國的美國而言,最大資源就是土地,土地充足,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但是缺少人把這些土地開發起來創造財富。

比如改成田,種植莊家,那麼就會有糧食等等。

第二個就是需要人去會開發創造財富,知道怎麼賺錢等等,就算是給你土地,土地上有很多物產,但是你不知道怎麼開發也是問題,不知道怎麼開荒種田,有各種毛皮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可能有礦產你也可能不知道等等。

種植出來的糧食、打獵的毛皮等等都需要能夠賣出去,交換物品,這樣才能讓財富流通起來,糧食賣不出去,堆幾年也就沒用。

賣錢之後,收入就有了一個可以量化的工具,而且可以買各種新的工具,擴大生產,或者減少勞動強度,自己也可以不用太累。

能夠造船,土地上面的木材就變成了財富可以開發,當然木材也用來建房屋和用作燃料。

我們這裡簡單的說一下什麼是財富,就是可以換成錢的東西,貨幣這種東西出現之後,能夠量化財富。

土地是這種開發成田的,土地裡面的各種礦產,形成鋼鐵、石化、水泥等等工業製造。

歐洲工業革命的各種創造發明,各種商品工具都在美國得以開花結果。

美國也建立起了一定的專利保護,美國人都是手上拿槍的,不用政府捍衛自己的財產,首先自己就會捍衛自己的財產利益。

紡織、印刷、鋼鐵、農業機械、槍械、造船業、航運海運、鐵路、建築(混領土)、肉業(美國中下部大草原上的大量的北美野牛大部分都是趕到芝加哥屠宰的)等等。

就算是產權不明晰,是財富,人們還是會去開發的,淘金熱,因為錢如果能夠到手,賺取的依然是真金白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