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論語》152:對與錯不是因為人反對和贊成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評述】

南子,衛靈公夫人。說,悅。矢,誓,發誓的意思。予,我。所,倘若。否,不合乎道理。厭,厭棄。

自宋朝以來,男女之交,越來越森嚴,並把錯誤歸咎於孔子,對於孔子來說真不公平。

就從“子見南子”不違理來看。就可以知道孔子的理念與現代人的理念是一樣的,都支持自由交往。這與宋朝以來,所強調的禮教森嚴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把後代人對孔子的理解等同於孔子的思想。試問別人能代替你說話嗎?當然不能!知道不能。也就明白了朱熹、王陽明等人(孔子思想的讀者)的思想是不能等同於孔子。明白了這個,奉勸大家對於孔子的思想多一點包容,不要那麼排斥。

讀懂《論語》152:對與錯不是因為人反對和贊成

再回到這句話的原意上來。子見南子,子路認為孔子違理,而孔子認為自己沒有違理。用現在的觀點來看,顯然是孔子說的是對的。由此可見,真理(良知)不會因為你反對,就變成錯的,也不會因為你贊成就變成對的。事實就是事實。這一點也是很多成功者所堅持的。就像馬雲認識到電商時代的機遇時,就一直堅持。有人勸他放棄,有人等著看他笑話,但始終沒有改變馬雲的堅持。領導者的堅持哪裡來的?就在領導者認識到了——真理!

讀懂《論語》152:對與錯不是因為人反對和贊成

真理(真理是路,是良知)對了,堅持一下,勝利自然會到來。這一點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無不是如此。就像改革開放,路對了,堅持不變,國家富強只是時間問題。再如餐廳運營。想盡辦法做好食品和服務,餐廳營業額自然會增加。

讀懂《論語》152:對與錯不是因為人反對和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