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在陕西,如今我对当年一些的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在陕西,如今我对当年一些的记忆

秦岭山中景色

一九六一年夏,我家随部队搬到陕西省长安县的青华山下。刚到时那里还比较荒凉。据当地百姓说,山上的野兽有时还会下山,偷吃农家的家禽家畜。

有一天见到两个青年农民,拎着两个木制的水桶,来到我们居住的简易平房,他们叫卖着什么。人们围了过去见到水桶中是鱼,于是有人就在水桶中挑鱼,买回家去。那俩农民见水桶中的大一些的鱼都被挑走了,心中有些不悦。他们将剩下的鱼倒到一个桶里,叫卖了一会,见无人来买,就喊道:“五分钱全拿走。”我看了看那个水桶中连水带鱼还有多半桶,小鲫鱼虽然只有两寸左右,但是如果将鱼捞出怕也有四、五斤。不一会就有人用五分钱买走了那些鱼。

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在陕西,如今我对当年一些的记忆

副食店

当年我们没有今天的孩子金贵,多少都会帮助家里干些家务事。我是家中的老大,一些家务事干的也比较早。七、八岁时就去大食堂打饭,后来帮家里打酱油、打醋、寄信干点杂活。那时酱油、醋全是散装的,要从自家带上酱油、醋瓶子,醋的价格大概是一毛一、二,酱油价格稍贵些也就一毛五左右。加碘细盐是用黄色的纸袋包装,包装纸做成长十七、八公分,宽六、七公分,厚四公分左右长方形纸袋。一袋盐一斤,价格一毛四分钱。如果是大粒盐就更便宜了,大概几分钱一斤,大粒盐没有包装是用称来称。在农村的供销社才有这种大粒盐,部队的军人服务社一般不供应大粒盐。(供销社、服务社就像今天的零售商店)

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在陕西,如今我对当年一些的记忆

肉铺

我家在当时的条件还行,加上我父亲爱吃肉。当我九岁左右就要给家里买肉。那时买肉只能肉铺,每天一大清早就得去肉铺买肉,去的稍晚就可能买不到肉了。因此我爸爸会在早上六点过就来叫我起床。小时候贪睡,尤其是清早起床特别癔症。过一会我爸会再来叫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快起床吧,快七点了。”其实我起床后出门的时候也就六点二十左右。

前几年的肉铺在简易平房的路边,文革后搬到了学院西边靠近陈村路口的红砖房。当我迷迷糊糊得走到肉铺,那里往往已经有几个人了。肉铺还没开门,我们几人只得站在门外。如若是冬天,我们只能在冷风中来回踱步驱除身上的寒意。过一会人们会再来一些,天也渐渐亮了。大约是七点肉铺的职工来了,他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等候买肉,脸上就会落出笑容。等他收拾利索,就开始卖肉。这位师傅的手头挺有准头,顾客要多少他一般是一刀就准。

那时肉铺中只有猪肉和猪油。猪肉全是二级猪肉,连皮带骨价格八毛二分。我当时就觉得奇怪,怎么就没见过一级或者三级的猪肉呢?猪油有两种,猪板油价格一块零几分,猪网油价格九毛几分。没错那时候猪油比猪肉贵。人们与卖肉的师傅起争执,往往是嫌他割的猪肉太廋了。

在肉铺中我没注意到有无猪下水,我想猪下水可能是在屠宰场卖,因为在那里可以买到猪血。顾客卖猪血需从自家拿上个大脸盆,杀猪时用来接血,不管多少血一脸盆交一毛钱。

在屠宰场有时可以看到农民用架子车送猪来。(有的地区称作排子车)在他们的脸上是看不到笑容的。那时我不解,卖了猪应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为什么不见他们高兴呢?后来我才知道,由于国家毛猪的收购价低,卖猪的收入与养猪的成本差不多,农民不赚钱,他们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猪只得到了猪粪。虽然猪粪对农民也很重要,但是他们并不愿意养猪,他们养猪只为了完成任务。

六十年代初期买肉的人很少,后来逐渐地多了一些,有时甚至也有农民前来买肉。不过那时一般人很少吃猪肉,因为猪肉太贵。有的人一次只买五毛钱的或半斤猪肉,卖肉的不会因为你买的少而瞧不起你,因为你也是吃得起猪肉的人。

文革后猪肉供应比较紧张,有时候就买不到肉了。人们就去村里买鸡,附近的鸡价格很快就涨起来了。我们就去更远的地方买鸡,比如去几十里外的秦渡镇。那时公家的鸡蛋价格是六毛三分,活公鸡价格大概是三毛左右。不过供销社里经常是有价无市,自由市场或村里可以买到鸡,但是价格要贵一些。

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在陕西,如今我对当年一些的记忆

久违了的购粮证

我九岁后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去粮店买粮食,那时买粮食必须带购粮证,不同地区供应的粗细粮比例不同,陕西西安居民供应大概是70%-80%细粮。面粉价格一毛六分四,大米价格一毛三分八,玉米面价格大概一毛多一点。粮店也供应食用油,一般只供应卫生油,(好像就是棉籽油)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不太好吃,炒菜时会冒青烟。当时粮店里富强粉价格大概是一毛九分八,小站米价格大概是一毛八分多。那时的富强粉不会有增白剂,吃起来光滑筋道,有天然的香味;小站米不光黏糯而且每个米粒都晶莹剔透、外型饱满。绝对不是如今超市里供应的那些小站米。那时富强粉和小站米是特供的,一般人是买不到的。想吃的话可以在高级招待所的饭堂买到富强粉馒头和小站米饭。

上小学时老师说:“你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你们的生活比蜜甜,你们长大了要接共产主义的班。”回想当年我们的生活幸福吗?当年似乎没有什么感觉,如今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生活在当年算是好的,但是在如今也许比起较差的还不如。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国家,经过当年的建设者辛勤劳作发展了,进步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退休了,我们也交班了。

退休了还能干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我想将我们当年的经历记录下来,告知后人,让他们知道前人的不易,让他们珍惜今日的生活,让他们奋起努力。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