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再出發 中國寶武鑄就創新發展“鋼筋鐵骨”

新華社上海12月23日電 題:四十年再出發 中國寶武鑄就創新發展“鋼筋鐵骨”

新華社記者季明、何欣榮、李榮

上海,吳淞口,萬里長江在此奔流入海。

1978年12月23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發佈。同日,寶鋼一號高爐打下第一樁,開啟共和國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在一片既沒有礦山,也不產煤炭的土地上,一座世界級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拔地而起。如今的寶鋼,在兩年前與武鋼聯合重組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後,產能規模已達到7000萬噸,成為全國第一、世界第二的現代化鋼鐵企業,有力推動我國從“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邁進。

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中國寶武正以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為指引,向著“全球鋼鐵業引領者和世界級企業集團”的目標邁進。

不搞“大路貨” 從“跟隨”走向“引領”

今年10月,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旗下的寶鋼股份邀集全球汽車板用戶,召開第四屆寶鋼汽車板論壇。在論壇上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國寶武在全球已率先具備汽車板三代超高強鋼研發和批量供應能力。

汽車板的突破,是寶鋼從“跟隨”走向“引領”的縮影。寶鋼建設之初,國內市場精品鋼材奇缺,有個順口溜反映了當時國內鋼鐵業的窘境:“桑車(桑塔納)遍地跑,渾身進口料。海爾滿商場,沒有國產鋼。”

在建設初期擔任寶鋼董事長的黎明說,國家建設寶鋼,不是為了生產“大路貨”;寶鋼人追求的不是與國內企業比,而是與世界最優秀的鋼鐵企業對標。

志存高遠,寶鋼成為改革開放後特大型引進項目的成功實施者。“建好一個寶鋼、上交一個寶鋼、輸出一個寶鋼”——寶鋼人向全國人民交出了三份出色答卷,以優異的經營業績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在創新的引領下,2017年寶鋼的汽車板年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噸,首次進入世界前三。取向電工鋼年生產能力達到80萬噸,產量規模世界第一,完全滿足我國輸配電行業的全部需求。

發展無止境,創新無止境。今年10月,中國寶武又與百度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鋼鐵全產業鏈場景中的應用。

寶鋼股份硅鋼部作業長宋俊說,過去的鋼鐵工人,頭戴護目鏡、手握鋼釺,那是體力鍊鋼。現在,鋼鐵工人已經可以在電腦上操作,這是指法鍊鋼。在寶鋼最新投產的湛江鋼鐵基地裡,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逐步走向智能鍊鋼。

“減量重組”創造“增量效應”

國企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部署了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措施。作為中國鋼鐵業的領頭羊,寶鋼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部署,在“強身健體”的同時引領鋼鐵業轉型升級。

2016年下半年,寶鋼與武鋼宣佈聯合重組方案。寶武合併,雖說是做“加法”,但其入手處卻是做“減法”。中國寶武集團董事長陳德榮說,堅持“企業不消滅虧損,就消滅虧損企業”的原則,持續化解和壓減過剩鋼鐵產能。這是確保寶武“再出發”取得成功的根本條件,也是行業再發展“正向動力”的根本來源。

統籌湛江和防城港基地建設,重組寶鋼特鋼和韶鋼長材,關閉江蘇南通鋼廠全部生產線……中國寶武2016年、2017年累計壓減化解鋼鐵產能1542萬噸,三年目標兩年完成。

供給側改革帶來整個行業效益的回升。2017年是中國寶武聯合重組的第一個完整年,當年寶武取得中國鋼鐵行業最佳經營業績,實現鋼產量6539萬噸,營業收入4642億元,利潤140億元,同比增利70億元,上交稅費230億元,同比增加32.5%,實現了“超越自我、跑贏大盤”的目標。

在中國寶武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成績單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近年來,中國寶武實施了23個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引入非公資本17.3億元。

中國寶武十分看重的新興業務板塊——鋼鐵電商平臺“歐冶雲商”,實施了首輪股權開放和員工持股,引進了本鋼集團、普洛斯和三井物產等6家戰略投資者,126名員工成為股東,募集資金超10億元人民幣。

城市與鋼廠共同轉型

南海碧海藍天之間,矗立著一個現代化的鋼廠——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從鐵礦石、煤炭進廠到鍊鐵軋鋼再到產品出廠,視頻實時管控。廠區內外的PM2.5值、二氧化硫等指標實時顯示,還有人工溼地淨化焦化廢水……

湛江鋼鐵是中國寶武探索綠色製造、智慧製造的樣本。堅持創新發展的思路,中國寶武這個年產近7000萬噸粗鋼的世界“鋼鐵巨人”,正在不斷破解城市和鋼廠如何協同發展的難題。

一方面,鋼鐵企業正在不斷加大對綠色製造和環保生態的投入。陳德榮說,過去兩百多年鋼鐵工藝技術革命的核心是解決“效率”問題,未來鋼鐵工藝技術革命的核心是要解決“清潔製造”問題。

從2011年開始,寶鋼股份就規劃並重點實施寶山基地原料、燒結、煉焦、高爐各單元的環保裝備與工藝技術改造工程,僅寶山基地鍊鐵區域的累計環保改造投資超過100億元。

另一方面,鋼廠從單一的鋼鐵製造商,開始向構建“鋼鐵生態圈”轉型,這給城市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新空間。

一條長長的同濟路,分開了上海寶山區城區和寶鋼特鋼廠區。寶鋼最新打造的 “Wesocool”孵化器,就位於昔日機器轟鳴的特鋼廠區。

“拆掉廠區的圍牆,我們就和對面的城區融為一體。未來,寶鋼的特鋼地塊,將變身吳淞口科技城,成為上海寶山的新地標。”“Wesocool”孵化器負責人胡翊說。之前,胡翊在寶鋼科技部工作。“科技部相當於企業的科委,主要負責內部科研項目的立項和資金審批。現在搞孵化器,就是給社會上的眾多創業者提供‘店小二’服務”。

就像孵化器的英文名一樣,胡翊認為,寶鋼的改革轉型可以“很酷”。“大企業豐富的實驗室資源,給創新創業提供了溫床。創新創業的成果,又能第一時間在大企業落地應用,真正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轉型還在繼續。今年11月底,中國寶武與江蘇省政府、南京市政府、鹽城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各方將研究制訂梅鋼區域產業轉移和新基地建設方案。

“歷史將證明,建設寶鋼是正確的”——通過推進綠色製造、轉型發展,以寶武集團為代表的中國鋼鐵業,將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