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投誠、投降有什麼區別?待遇上有差別嗎?

起義、投誠、投降,這三個詞彙是戰爭時期的用詞,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情況,分別使用這三個詞彙,很多人以為這三個詞彙是一個意思,實際上區別有很大,資深的軍迷都是知道的,在具體解釋這三個詞之前,咱們用具體的事例來解釋,顯得通俗易懂。

起義、投誠、投降有什麼區別?待遇上有差別嗎?

遼瀋戰役中最鮮明的戰例是“長春戰役”,被東北野戰軍圍城日久後,滇軍第60軍主動宣佈“起義”,中央軍新七軍無奈“投誠”,拒不放下武器的第一兵團司令部最後被迫“投降”。這是怎麼回事呢?長春守敵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任司令的第一兵團、轄新編第七軍、第60軍,以及地方武裝約10萬人。

起義、投誠、投降有什麼區別?待遇上有差別嗎?

戰爭還沒開始的時候,曾澤生率領第60軍與解放軍聯繫決定“起義”,部隊開出城外接受改編,陣地由解放軍接管,而後解放軍得以順利入城,而且包圍了第一兵團、新編的第七軍,而在面臨包圍的時候,第七軍覺得反抗無望,因此決定“投誠”,放下了武器,剩下的第一兵團自然是獨木難支,放了幾槍後“投降”。

起義、投誠、投降有什麼區別?待遇上有差別嗎?

這個事例就可以完美的解釋起義、投誠、投降之間的區別,首先就是雙方還沒有開打的時候,甚至是主力部隊還沒有見面,就有部隊聯繫對方,要反戈一擊,這個時候就叫“起義”,而在戰爭開始了,面臨重大包圍,但是還沒有開火的時候,一方決定投降,這就叫“投誠”。

起義、投誠、投降有什麼區別?待遇上有差別嗎?

一旦雙方開火了,哪怕只開了幾槍,發現打不過對方,然後決定放下武器了,這個時候就叫“投降”,區別在於主觀上是主動還是被動、雙方已經接火的程度、戰場態勢是事有可為還是山窮水盡。而且三種情況發生後,其軍事主官的待遇上也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其中主動聯繫地下工作人員的,也可以算作是“起義”。

起義、投誠、投降有什麼區別?待遇上有差別嗎?

首先就是“起義”的軍事主官,在“起義”之後,仍然可以擔任軍事主官,起義部隊經過整編後,可以成建制加入人民解放軍隊伍,算自己人,也可以授予軍銜,留在軍中效力。而“投誠”的軍事主官一般是不再錄用 了,他們一般都會安排閒職,或者是直接回家養老了,而“投降”的軍事主官就沒有好待遇了。

起義、投誠、投降有什麼區別?待遇上有差別嗎?

“投降”的軍事主官通常得去戰犯或戰俘管理所改造了,因為跟被俘沒有什麼區別,畢竟是開火了才知道打不過,才知道”投降“,早幹嘛去了,因此投降後,高官通常會被關入戰犯所,而士兵也通常會被勞教後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