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2000億的金科 不僅資金承壓還面臨股權紛爭

衝刺2000億的金科 不僅資金承壓還面臨股權紛爭

全面效仿碧桂園之後,金科交出了第一份成績單。

4月16日,金科地產(000656 .SZ)發佈了2017年年度業績。2017年,金科實現營業收入347.58億元,營業毛利額74.09億元,淨利潤22.85 億元,同比增長27.65%,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8.26億元,同比增長48.22%。

金科是2017年較早提出2000億目標的企業,在2017年,其銷售金額約為658億元,同比增長約93%,突破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地產板塊實現簽約銷售金額約630億元,同比增長約97%,實現簽約銷售面積約84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69%。

為了實現2000億元目標,金科2017年在土地市場異常活躍,全年新項目土地總投資約460億元,同比增長約120%,共計獲取79宗土地,計容面積約124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103%。報告期末,金科土地儲備的可售面積約為3300萬平方米。

目前,金科已進駐重慶、四川、北京、天津、江蘇、浙江等22個省(市),開發項目主要分佈在重慶、成都、北京、天津、杭州、南京等主要一二線城市。截止2017年末,累計開發項目147個,開發面積超4500萬平方米。

但大規模買地也使得金科的資金承壓越發凸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大降235.90%,這也是近兩年首次出現淨流出情況。除此之外,金科的投資現金流也處於淨流出99億元,籌資活動現金流淨流入193億元。金科合併口徑下的借款餘額高達677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了85.79%,現金利息保障倍數下降了134.51%。

另外,金科在2017年新設子公司達到了66家,一整年金科都在為其子公司進行融資擔保。大量的擔保使得金科受到了監管的問詢,6月份深交所發佈關於對金科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監管函,稱此前金科股份對三家全資子公司借款提供擔保事項未提交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議,違反《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

除了大規模買地之外,2017年,金科制定了《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7-2020)》,這份效仿碧桂園模式的規劃,將成為未來金科衝擊2000億的保障。

在房地產行業流行的高週轉模式中,金科提出了“1671”模式與“6789”標準,“1671”即拿地後1個月開工、6個月開盤、7個月開發貸上賬、1年內現金流回正;“6789”則是首開去化率60%、年度去化率70%、公司存銷比8個月以內、竣工去化率90%。

除此之外,金科也效仿碧桂園設立了跟投制度,計劃實施以“雙贏”計劃為主線的激勵政策,包括了“同創共贏”與“同舟共贏”。

金科方面曾向界面新聞表示,“同創共贏”是對業績超額完成後進行的獎勵,“同舟共贏”則是跟投制度,與此相匹配的是“高目標、高佣金、高競爭”的營銷模式。

截止2017年12月31日,金科共有80個項目實施了跟投機制,其中合併報表範圍內跟投項目56個,涉及總跟投資金2.92億元。截止報告期末,所有項目未進行收益分配及出現退出情形。從權益佔比來看,每個項目跟投的權益比例最高僅有5.471%,分為高管董事跟投與員工跟投。

而碧桂園的跟投標準是項目股權跟投的比例為15%,其中總部平臺對每個項目會平均跟投5%,區域平臺也是對每個項目平均跟投5%,再就是項目團隊投5%。可見,金科的跟投計劃從規模到結構都並沒有碧桂園的完整。

為了實現目標,金科就連企業文化都由此前的“家”文化改為“狼”文化,可見對碧桂園的效仿程度之深。

但與碧桂園不的是,金科並未將自己的發展區域下沉到三四五線城市。未來,其發展重點還是以重慶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武漢為核心的長江中游城市群,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城市群、以廣深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群和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積極發展山東半島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等。

在新能源業務方面,2017年,金科新能源營收僅為7995萬元,戰線收縮意圖明顯,要知道按照金科此前在年報中提到的數據是要在2020年實現500億的規模,而新能源現在只能算地產業務的點綴,而且在8月4日,金科股份還從新能源產業基金中退夥。

2018年,金科將目標定在了千億,第一個季度實現銷售金額約241億元,同比增長約142%,其中地產板塊實現簽約銷售金額約236億元,同比增長約148%。

對金科而言,股權之爭仍是隱憂。2月份公開的股權結構顯示,融創已悄然增持金科到26.33%,黃紅雲極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約在26.38%,二者的差距已極小,今後或許仍會有一番爭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