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大智慧:知錯能改者受益,一錯再錯者受損

標題這句話是對陳賈與孟子辯論“聖人犯錯”這個問題上引申而來的。其實,陳賈與孟子的辯論是在齊國攻破燕國,孟子游說齊王之後。

當時後燕國國內大亂,國君將國家禪讓給國相,自己美滋滋的當起了大臣(相見小編的上一篇文章),結果是什麼呢?國內情形大亂,百姓們人心浮動。

齊國就資助燕國太子謀求復國,沒有成功。齊王一看,這燕國太子不行啊,還是自己上吧,結果一下子就攻破了燕國。

孟子的大智慧:知錯能改者受益,一錯再錯者受損

齊國把燕國攻破之後也沒幹什麼好事,在燕國大肆搬運財寶,毀壞燕國的宗廟。這一下子就給了其他幾個國家口實,紛紛表示要攻打齊國。

齊王連忙就向孟子求教該怎麼辦,孟子就說:“你攻破燕國之後如果善待百姓,燕國的百姓就會夾道歡迎,但是你看看你乾的這是什麼事啊!齊國本來就強,現在又多了燕國的土地,還不施行仁政,諸侯不打你就不對。你要是停止你在燕國的胡作非為,在燕國扶持國君之後離開,諸侯就肯定不會來攻打你了。”

孟子的大智慧:知錯能改者受益,一錯再錯者受損

齊王聽了這話,連理都沒理孟子。這部開玩笑嗎?好不容易打下燕國,不搜刮乾淨他們的財寶充實我齊國的國庫這能行?

結果,燕國國內反抗齊國暴政的起義是一浪高過一浪,終於演變成整個燕國反抗齊國。

齊王把事情弄成了這個樣子,當然很懊悔,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向孟子認錯。畢竟是一國之君,自己的言行代表著國家,要是齊王認錯了,自己在國內的聲望將大大下跌,齊國在其他諸侯之間的威望也會蕩然無存。

這個時候,陳賈出現了。他表示自己可以解決齊王的後顧之憂,即不用道歉還能保全面子。方法是啥呢?就是去找孟子辯論。

孟子的大智慧:知錯能改者受益,一錯再錯者受損

陳賈一開口就問孟子:“周公是什麼人?”周公那是誰啊,那是古代的大賢,孟子也只能老實回答:“古代的聖人。”

陳賈又說:“周公派管叔監管周朝,但是管叔卻反叛周朝,難道周公是知道管叔要犯錯嗎?”

孟子老實回答:“自然是不知道的。”

陳賈又說:“照這麼說,看來聖人也是會犯錯的嗎?”

孟子的大智慧:知錯能改者受益,一錯再錯者受損

孟子開始反駁:“周公是弟,管叔是兄,周公犯錯不很正常嗎?況且古代的君子犯了錯就會想辦法去改正錯誤;但是現在的人,犯了錯卻想掩蓋錯誤。古代的君子,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犯了過錯百姓都一清二楚,等到他改正了錯誤,百姓們會稱讚他是一名真正的賢明之人。但是現在的人呢?不但犯了錯之後一錯再錯,還在拼命的掩飾自己的錯誤,給自己的錯誤去找說辭!”

孟子一番話之後,陳賈啞口無言掩面而去。

孟子的大智慧:知錯能改者受益,一錯再錯者受損

其實孟子的這一番話並不是去專門指聖人,套用在我們普通人身上也同樣適用。現在的人們也來越不會正視自己的錯誤了,犯了錯就像齊王一樣,怕丟了自己的面子,想去掩蓋錯誤或者乾脆就給自己的錯誤找一個託辭:你看啊,我是因為XX原因才犯錯的啊,並不是我自己想犯這個錯,不能怪我啊,要怪就應該怪XXX。諸如此類。

其實啊,人活著那麼累幹啥,誰都會犯錯,不會犯錯的人根本就不存在。無論錯誤大小,都要學會去正視錯誤,要學會在錯誤中尋找原因,磨礪自身,默默前行。

當然,面子也很重要,但是為了面子去掩蓋錯誤或者拼命尋找託辭的話,你保全的並不是你所謂的“面子”,而是盤桓在你心中的惡魔。而你丟失的,恰恰是你視若珍寶的“面子”。

以上與諸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