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大智慧:知错能改者受益,一错再错者受损

标题这句话是对陈贾与孟子辩论“圣人犯错”这个问题上引申而来的。其实,陈贾与孟子的辩论是在齐国攻破燕国,孟子游说齐王之后。

当时后燕国国内大乱,国君将国家禅让给国相,自己美滋滋的当起了大臣(相见小编的上一篇文章),结果是什么呢?国内情形大乱,百姓们人心浮动。

齐国就资助燕国太子谋求复国,没有成功。齐王一看,这燕国太子不行啊,还是自己上吧,结果一下子就攻破了燕国。

孟子的大智慧:知错能改者受益,一错再错者受损

齐国把燕国攻破之后也没干什么好事,在燕国大肆搬运财宝,毁坏燕国的宗庙。这一下子就给了其他几个国家口实,纷纷表示要攻打齐国。

齐王连忙就向孟子求教该怎么办,孟子就说:“你攻破燕国之后如果善待百姓,燕国的百姓就会夹道欢迎,但是你看看你干的这是什么事啊!齐国本来就强,现在又多了燕国的土地,还不施行仁政,诸侯不打你就不对。你要是停止你在燕国的胡作非为,在燕国扶持国君之后离开,诸侯就肯定不会来攻打你了。”

孟子的大智慧:知错能改者受益,一错再错者受损

齐王听了这话,连理都没理孟子。这部开玩笑吗?好不容易打下燕国,不搜刮干净他们的财宝充实我齐国的国库这能行?

结果,燕国国内反抗齐国暴政的起义是一浪高过一浪,终于演变成整个燕国反抗齐国。

齐王把事情弄成了这个样子,当然很懊悔,但是又拉不下脸来向孟子认错。毕竟是一国之君,自己的言行代表着国家,要是齐王认错了,自己在国内的声望将大大下跌,齐国在其他诸侯之间的威望也会荡然无存。

这个时候,陈贾出现了。他表示自己可以解决齐王的后顾之忧,即不用道歉还能保全面子。方法是啥呢?就是去找孟子辩论。

孟子的大智慧:知错能改者受益,一错再错者受损

陈贾一开口就问孟子:“周公是什么人?”周公那是谁啊,那是古代的大贤,孟子也只能老实回答:“古代的圣人。”

陈贾又说:“周公派管叔监管周朝,但是管叔却反叛周朝,难道周公是知道管叔要犯错吗?”

孟子老实回答:“自然是不知道的。”

陈贾又说:“照这么说,看来圣人也是会犯错的吗?”

孟子的大智慧:知错能改者受益,一错再错者受损

孟子开始反驳:“周公是弟,管叔是兄,周公犯错不很正常吗?况且古代的君子犯了错就会想办法去改正错误;但是现在的人,犯了错却想掩盖错误。古代的君子,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犯了过错百姓都一清二楚,等到他改正了错误,百姓们会称赞他是一名真正的贤明之人。但是现在的人呢?不但犯了错之后一错再错,还在拼命的掩饰自己的错误,给自己的错误去找说辞!”

孟子一番话之后,陈贾哑口无言掩面而去。

孟子的大智慧:知错能改者受益,一错再错者受损

其实孟子的这一番话并不是去专门指圣人,套用在我们普通人身上也同样适用。现在的人们也来越不会正视自己的错误了,犯了错就像齐王一样,怕丢了自己的面子,想去掩盖错误或者干脆就给自己的错误找一个托辞:你看啊,我是因为XX原因才犯错的啊,并不是我自己想犯这个错,不能怪我啊,要怪就应该怪XXX。诸如此类。

其实啊,人活着那么累干啥,谁都会犯错,不会犯错的人根本就不存在。无论错误大小,都要学会去正视错误,要学会在错误中寻找原因,磨砺自身,默默前行。

当然,面子也很重要,但是为了面子去掩盖错误或者拼命寻找托辞的话,你保全的并不是你所谓的“面子”,而是盘桓在你心中的恶魔。而你丢失的,恰恰是你视若珍宝的“面子”。

以上与诸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