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堡的故事》與不老的“二妹子”《九九豔陽天》

電影《柳堡的故事》問世六十多年了。那首著名的插曲《九九豔陽天》,我們仍然可以在各種各樣的文藝晚會上聽到。班長和二妹子的愛情,也不止一次地被當代的舞蹈編導們多情演繹。2009年,我們揚州歌舞劇院創作演出的舞蹈《九九豔陽天》,參加了在成都舉辦的文化部第七屆全國舞蹈比賽,獲得了國家文華舞蹈節目創作優秀獎。

一部讓人懷念的老電影,一個不老的,而且是不斷出新的“二妹子”,隱藏著怎樣的藝術密碼?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類似《柳堡的故事》這樣的戰爭題材的影片還有很多,但普遍缺少《柳堡》的魅力。首先,缺少的是影片裡那個溫暖的令人感動的故事。班長和二妹子的關係固然是拯救和被拯救的關係,但它同時具有的愛情關係,使得普遍意義層面的魚水情深,變成了心靈依附的生命相托。情感的跌宕和命運的起伏恰好又在那個令人信服的規定情境中,濃郁的生活氣息自然漫溢著荷葉的清香,樸實的情感表述讓人與鄉村的愛情傳奇不期而遇。觀眾看這個故事的時候,總是會有意無意地揉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生命感受。於是,他們看班長和二妹子的故事的時候,就象是看身邊的故事,亦或是在看自己的故事。

《柳堡的故事》與不老的“二妹子”《九九豔陽天》


時至今日,我們看到的這種革命愛情已經很多很多,乃至有些氾濫。然而又有多少還能象班長和二妹子的愛情那樣樸素得讓我們感動?

有一些很悽美高尚的革命愛情,如刑場上的婚禮一類作品,讓我們充滿敬意,然而又會令我們內心覺得自己過於渺小。那一種境界更屬於心靈的仰視,難以讓我們用心靈撫摸。甚至有時還會有人把信仰的堅定誤讀為愛情的浪漫。令人敬仰的愛情,有時並不柔軟和親切。這是生長愛情的生命質地決定的。

時下的一些作品,對於革命愛情的演繹和表述過於矯情,有時甚至有些荒誕。我們應該看到,對於現代時尚的妥協,對於當代觀眾的無原則的遷就,以“非誠勿擾”的口味去製造紅色愛情,不僅僅會讓曾經的美麗失去光澤,甚至會讓後來人對我們的紅色歷史產生不信任感,把紅色的憧憬和嚮往誤讀為“為情所累”!

《柳堡的故事》與不老的“二妹子”《九九豔陽天》


《柳堡的故事》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精細之作。這種精細不僅僅是藝術上的嚴謹認真,技術上的周到細緻,更應該是獨特獨到的藝術眼光,對璞玉的發現和雕琢。選擇陶玉玲和廖有梁飾演二妹子和班長,就讓柳堡的故事有了最具個性的生命講述和青春演繹,他們在那個時代的電影中是不可替代的典型形象。以陶玉玲來說,她和二妹子已經融為一體。她就是二妹子,二妹子就是她。從她的個人藝術履歷看,這是她的永遠的藝術高峰,即就是後來飾演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的春妮,也未能超越過二妹子。我們實在應該感謝電影導演王蘋,她以女性的柔情,軍人的陽剛,獨具慧眼地發現了這一故事,這一對形象,讓一個有溫度的故事至今溫暖我們的情懷。

《柳堡的故事》與不老的“二妹子”《九九豔陽天》


還應該感謝作曲家高如星,譜寫了《九九豔陽天》的經典旋律。它不僅僅是優美、抒情,不僅僅是樸實、好聽,它詩意展示了那個嚴酷年代的生命情境,同時也情意綿綿地渲染了青春和愛情的另類童話。正因為歌曲的傳唱,班長、二妹子依然能夠以十八歲的年紀走進今天的我們。一代代的藝術家們也才能不斷為他們感動,煥發靈感和激情,譜寫出新的篇章。


(本文摘自《劇影月報》 2012年第3期,略做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