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龍田鎮發現明代古墓!墓主身份為廣西參政施千祥……

福清龙田镇发现明代古墓!墓主身份为广西参政施千祥……

在福清市龍田鎮二村龍東中學附近,筆者發現了一處明代古墓,墓主是嘉靖年間進士、曾任廣西參政的龍田高樓人施千祥。

福清龙田镇发现明代古墓!墓主身份为广西参政施千祥……

圖 施千祥墓

該墓位於一個小山包上,已被施氏後代修葺一新。墓碑上刻有“明嘉靖進士廣西參政 龍田高樓人 施公千祥德 薛氏安人”等字樣。還刻有一墓聯,曰“窀穸一臺藏忠仕 青史萬卷留英名”。

福清龙田镇发现明代古墓!墓主身份为广西参政施千祥……

圖 施千祥墓前石像生

古墓面朝西北,原為三合土構築,現已用水泥重修一新,平面呈“鳳”字形。龜背形墓丘前立一弧頂臥碑,上刻“高樓次男爾章公,長男爾舉公,施公千祥德配薛氏安人,長媳林孺人,次媳黃孺人,壽域”上款為“明嘉靖進士廣西參政”下款為“歲次甲戌孟夏”。

墓碑前為祭臺,臺前為墓坪和屏風。屏風外神道兩側豎石將軍,石文官和石馬各一尊,石像生雕刻工藝精湛、栩栩如生。墓埕通面闊約15米,通進深約30米,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遺憾的是,兩尊石馬的馬腿不知何時被人敲斷,現用磚墩墊起。 墳墓前依次豎立著花崗岩雕刻的文官、武官、石馬,共四尊。兩石馬四腳斷折。文武官形態逼真,石馬憨態可掬。右前石馬長1.9米、高1.8米、厚0.5米,右後文官高2.6米、寬0.9米、厚0.5米,左前石馬長1.9米、高1.85米、厚0.5米,左後武官高2.5米、寬1.1米、厚0.61米。

福清龙田镇发现明代古墓!墓主身份为广西参政施千祥……

圖 施千祥墓前石像生

墓主施千祥,字子吉,號半峰,龍田鎮上一村人。明嘉靖乙未年進士,曾擔任禮部主事,歷典客、祠祭二司,江西、四川等地僉都御使,後出任廣西參政。施千祥為官清廉、不畏權貴、剛正不阿;出仕數十年,兩袖清風、僅存圖書數篋。遺訓其子孫:“吾以清白傳世,爾曹紹述書香,吾不亡矣。”

福清龙田镇发现明代古墓!墓主身份为广西参政施千祥……

圖 施千祥墓前石馬

據清乾隆年間編撰的《福清縣誌·清操》記載,施千祥,字子吉,號半峰,時和人。嘉靖乙未進士,授禮部主事,歷典客、祠二司。他為官數載,“素以剛介自持,執法忤權貴”,“整飭釐然”,力治岷江。“歷宦清廉,居家未嘗置產,唯存圖書數篋”,後“解組乞歸”。據記載,施千祥四世孫施起元,為順治巳醜進士,曾任廣東參議。

明靖年間施千祥任四川按察司僉事,主管水利。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他主持大修都江堰中,採用鐵石結構,集中火爐11座,大鍋50餘口,現場熔鐵澆鑄鐵牛兩頭,首合尾分,形如人字,大膽設計鑄造鐵牛形分水漁嘴,作為分水魚嘴,共用鐵6.7萬斤。鐵牛魚嘴的建造,其藝術造型與工程技術相結合,是都江堰史無前例的一大創舉。

明嘉靖二十六年夏(1547年8月),都江堰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洪災,堰毀堤決,“金堂、簡、資、內江一帶水勢瀰漫,駕山舊痕幾十餘丈,浸淫四、五日始漸以落。江兩岸田地衝決,見在民居漂洗靡遺寸椽,蓋百年來所未見之災也”(《都江堰鐵牛記碑》)。都江堰灌區災情慘重,民不聊生。

福清龙田镇发现明代古墓!墓主身份为广西参政施千祥……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春,按察司僉事施千祥(福建進士),提督四川水利。為了治理水患,乃仿效元代吉當普鑄鐵龜“以鐵治堰”之法,擬鑄鐵牛二頭於堰首。蜀王朱佑檳知道後十分讚賞,並支付銀百兩、鐵萬斤。各受益灌區百姓紛紛響應,鼎力相助,施千祥很快便籌集了廢舊鐵器70000餘斤,木炭130000斤,竹木柴草不計其數,召集鐵匠、鑄工120多名,民工、爐夫1200多人,所集財物摺合錢銀為721兩。

為了早日將鐵牛魚嘴鑄造成功,施千祥、王來聘、劉守德等官員親臨現場指揮,晝夜施工。千名工匠夜以繼日在魚嘴堰口上勞作,先用竹籠、榪槎攔江截流,再深淘江底挖坑,豎埋300餘根柏木樁,樁間黏土回填,樁頂鋪二尺厚石板,然後澆鑄鐵板為底座,再在鐵板上用泥沙作成牛模。牛模剛剛做成春雨大發,工停爐熄、眾心如焚。於是施千祥親率順慶府通判張仁度和縣令劉守德、王來聘等,到二王廟李冰殿焚香化帛,禱告求拜江瀆之神。第二天果然雨過天晴,春光明媚。

福清龙田镇发现明代古墓!墓主身份为广西参政施千祥……

都江堰離堆古園裡的施千祥塑像

當年2月24日,施千祥命工匠點火升爐。其時,牛模四周11座大爐爐火熊熊,50口熔鍋內鐵水滾滾,千名工匠輪番作業,萬千百姓圍觀助興,只見鋼花飛舞,鐵水飛濺場面十分壯觀。經過一晝夜連續澆鑄後,兩頭鐵牛終於鑄成,“各長丈餘,首合尾分,如人字狀,以其銳迎水之衝,高與堰嘴等。計鐵七萬斤,及工費共用銀七百兩”(《鐵牛記》)。鐵牛鑄成之日,蜀王府派左長史送綵緞、豬羊、酒食犒勞民工,獎勵施千祥、張通判、劉知縣等官員。四方百姓扶老攜幼,冒雨圍觀者達數萬。

鐵牛落成時,四川按察司僉事陳鎏(蘇州人)到都江堰督學,目睹了鐵牛的雄姿和歡慶的場面,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寫下了《鐵牛記》碑文和銘文:“問堰口,準牛首;問堰底,尋牛趾;堤堰廣狹順牛尾。水沒角端諸堰豐,須稱高低修減水”。嘉靖33年,官至戶部右侍郎的高韶(內江人),在參觀了都江堰後又傾情題寫了《都江堰鐵牛記碑》。這兩道碑分別豎立在城西松茂古道和金剛堤魚嘴上,碑石雖然早已毀去,但碑文尚存,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福清龙田镇发现明代古墓!墓主身份为广西参政施千祥……
福清龙田镇发现明代古墓!墓主身份为广西参政施千祥……

明末清初的一個夏夜,江水大溢,堤堰盡毀,魚嘴被洪水沖垮後下移了200多米。暴雨之夜鐵牛神秘失蹤。這兩頭魚嘴鎮水鐵牛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都江堰水利文化研究價值,堪稱古堰瑰寶,如能發掘並展現於世,不僅在全社會引起轟動,更會給都江堰世界文化遺產增輝添彩。幾百年來人們關注它,尋找它,1990年初,都江堰市文物局曾聘請有關考古專家用電子探測儀器,在魚嘴上游探尋,惜未能成功。

對鐵牛的下落,歷來眾說紛紜。有的人說:鐵牛鎮水多年,有勞而無功,心灰意冷,寡歡厭世,潛入江底隱居去了。又有人說:魚嘴鐵牛不鎮水,是不在狀態的表現,被李冰遣走了。還有人說:施千祥鑄的是雌雄鐵牛,日久天長感染了都江堰的靈氣,動了凡心,趁雨夜私奔異地了……然而,傳說畢竟不是科學,重達數萬斤的鐵牛是不會消失的,它也許就隱匿在都江堰的某個神秘之處。在450多年後的今天,有誰知道都江堰鎮水鐵牛藏在何處?不少人都在期盼著這個謎能儘快解開。

綜合整理自:《史蹟福清》、福州新聞網 作者/林秋明

福清龙田镇发现明代古墓!墓主身份为广西参政施千祥……

福清龙田镇发现明代古墓!墓主身份为广西参政施千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