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與瘋狂買買買矛盾嗎?“戲精”萬科鬱亮首次這樣迴應

當我們告別快速增長的日子,當我們的節奏從高增長的速度激情向高品質的質量穩健發展時,我們的預期就應該放下了,我們的心態更應該放平和了。過慣了快節奏的日子,突然慢下來自然很難適應,但是不想適應也得適應,要麼你被淘汰,要麼你就習慣。

在嚴厲調控的大環境下,今年的房地產商日子並不好過(這種不好過是相對而言,一是縱向與之前的自己相比差點了,二是橫向與其他行業相比還是佔優勢),從要求全體員工參與公司的房產銷售就可見一斑。有著“河北地王”之稱的榮盛發展近日就被曝出這一消息,儘管最後被官方否認,但是榮盛的發展壓力卻不能否認。

實際上,榮盛的處境只是行業發展的冰山一角。由之前的萬科鬱亮引發的“活下去”也映射了行業的普遍遇冷,需要從業者共同面對。

活下去與瘋狂買買買矛盾嗎?“戲精”萬科鬱亮首次這樣回應

萬科鬱亮在南方區域9月月度例會上發出這樣的呼號,“集團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進行戰略檢討,以‘活下去’為最終目標。”這讓我們一窺當前房地產行業的現狀不容樂觀。

此聲音被媒體傳播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有褒有貶,也有理性分析。這還不算什麼,更重要的是鬱亮發完聲後,萬科的一系列動作讓業內人士看不清了。

正當萬科喊著活下去艱難度日時,萬科的行為又讓人摸不著頭腦了。2018年1-11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排行榜中,拿地金額方面,萬科、碧桂園、保利繼續位列榜單前三。其中,萬科以1250億元拿地金額位居榜首,碧桂園則以1200億元位列第二,保利以926億元穩居第三位,三家房企的拿地金額均超900億,萬科和碧桂園更是以超1200億元的拿地金額領先行業。

除了在市場上積極的拿地之外,萬科還進行了多宗的收購或受讓。10月11日,萬科發佈了一則公告。公告內容就是萬科拿下華夏幸福環京多家公司的股權,累計價格在32.3億左右。11月6日,海航發佈公告,其子公司出售了廣東興化實業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而收購方則是萬科,共花費了15億左右。11月10日,嘉凱城發佈公告,以底價3.55億元轉讓旗下5家公司房產項目資產包,購買方為杭州錦藍置業。而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就是萬科。

活下去與瘋狂買買買矛盾嗎?“戲精”萬科鬱亮首次這樣回應

萬科不是活不下去了嗎?都到了以活下去為目標的時候還有錢拿地?購房者看不懂,其他開發商也看不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諸葛找房曾經發表過觀點,其實很簡單,萬科喊著活下去這是事實,不可否認,不僅僅是自己面臨著行業轉型的壓力,更是整個房地產行業的新生態變局,另一方面也是萬科的策略之舉。萬可考慮的是未來,即遠慮,中小房企考慮的是生存,即近憂。萬科講的活下去不只是針對自己而言,更是整個行業特別是中小房企所處的環境。你該不該拿地跟萬科拿不拿地沒有任何直接關係。

活下去與瘋狂買買買矛盾嗎?“戲精”萬科鬱亮首次這樣回應

儘管各種解釋各種不理解五花八門,但鬱亮從未對“活下去”進行過正面回擊。甚至有的人認為萬科就是戲精,一方面故作呻吟,一方面卻又大肆買買買,這不是做戲是什麼?我想說,人家是戲精,你就是一個看戲的,甚至還不一定是買票進來的,好好看你的戲就是了。

這出戏終於有了下文,11月30日,萬科上海區域年度媒體交流會在雲南舉辦,萬科鬱亮中場亮,“確實現在日子不好過了,我們需要(想辦法)賣點房子。”鬱亮開玩笑說,活下去和拿地並不矛盾。

活下去與瘋狂買買買矛盾嗎?“戲精”萬科鬱亮首次這樣回應

經濟觀察網報道,媒體交流會上,鬱亮首次正面給出回應。“大家手裡有一瓶礦泉水,已經喝了一半。有些人覺得才喝了一半,還有一半的水可以喝,但有些人覺得只剩下一半水,應該想想別的辦法。”他打了一個比喻說,不同的立場促使每個人會做出各種各樣不同的反映,萬科始終是一個兢兢業業、如履薄冰、憂患意識強烈的公司,一直將每一天看作最後一天。

這跟我之前的分析實際上是一致的,我也認為鬱亮只是一種比喻,就好比馬雲說未來房價如蔥正是一個比喻,而不要太較真一樣。這就是一種心態心理問題,大家都只是站在個體角度考慮問題,萬科講的卻是整個行業的問題,你當然就無法理解了。萬科鬱亮的話其實也是一種大魚吃小魚的理論,在不好的市場環境裡,大家日子其實都不好過,但是大魚卻有資本吃掉小魚,照樣讓自己擴張。而且面對同樣的環境,有人憂患意識強一些,有人就盲目樂觀一些。

應該說鬱亮的話一定引起了不小的壓力,否則他這次演講不會講得更加具體更加詳細,在這次講話中,他又開始去澄清:房地產行業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做的東西和要求與以前不一樣了。“從這點講,我們的行業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我們的賺錢方式不一樣了。”

活下去與瘋狂買買買矛盾嗎?“戲精”萬科鬱亮首次這樣回應

鬱亮的話之所以更加辯證了,應該與最近的誤解有關。不久前,經濟日報可以說煞費苦心,連續發表文章以正視聽。先是《房地產進入“寒冬”了嗎?》,又是《房地產市場並未出現趨勢性轉向 處於合理運行區間》。經濟日報指出,房地產行業並不是進入寒冬,而是有望迎來新的春天。

樓市春天千萬別以為是房價大漲的春天,而是房地產真正進入品質時代的春天。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要求下,熱點城市樓市降溫,全國市場總體趨穩,房地產市場呈現平穩健康態勢,恰恰是調控取得良好成效的體現。所以鬱亮的再度發言顯得全面理性多了,這應該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做出的回應。

樓市的確冷了,但並非要出大問題。房地產大局早已鐵定,房價大起大落基本不會出現,而現在的房價下跌也正是合理迴歸。過去房價上漲太快的必然會下跌壓力大一些。

活下去與瘋狂買買買矛盾嗎?“戲精”萬科鬱亮首次這樣回應

無論是開發商還是購房者,都要在困難面前有信心,既不悲觀,也不能盲從,要客觀面對,樂觀笑對,積極應對。怕的就是明明自己很冷,還要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太裝不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