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背上鉅額貸款,監管何在?

2018-12-03 21:5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吳佳珅

学英语背上巨额贷款,监管何在?

近日有微博爆料稱,一名大學生因在華爾街英語報課背上了網貸平臺十幾萬元的“培訓貸”。據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披著“教育分期”馬甲的學費貸款,普遍存在退課難的問題,學生因此承擔較大的還貸壓力。

對於華爾街英語,筆者並不陌生。以前,在筆者單位不遠的地鐵站附近,就有一家華爾街英語的培訓機構,西裝革履的銷售人員總是非常熱情地詢問筆者需不需要參加英語相關的培訓課程,並表示可以贈送價值不菲的培訓教材。

相信與本人有相似經歷的人不在少數,逛街時被華爾街英語銷售攔住進行花式推銷,有的人沒準就被說服交錢報名了。儘管爆料中這名背上十幾萬“培訓貸”的大學生目前尚未被查證核實。然而,相關媒體的報道間接證實了“培訓貸”的真實存在。據中國之聲報道,在華爾街英語銷售的推薦下,不少學員從名為“百度有錢花”的互聯網信貸平臺上分期貸款墊付了學費,每個月要在百度有錢花APP上還款。

在這些人中,有一些是沒有經濟能力的大學生或剛畢業人員。在銷售的洗腦之下,他們不顧自己的經濟實力,為自己的衝動消費付出代價。對此,不少人感慨所謂的智商堪憂,認為這些人其實是在繳“智商稅”。然而,這絕不是一句簡單的繳“智商稅”就可以給責任方開脫洗白。

實際上,繳“智商稅”的感慨是一種大錯特錯的思考方式。不去譴責作惡者,反而嘲笑受害者笨,這樣毫無邏輯的說辭讓人莫名其妙,不僅沒有真正解決問題,而且欺騙的行為在以後還是會存在。套路背後的違法嫌疑成分卻被漂白了。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國家明文規定,除了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之外,其他的一律不可以提供大學生貸款。對此,華爾街英語銷售人員卻是這樣說的:“你自己去貸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目前在華爾街學習的有三成的學員都是學生,這是因為有華爾街給他們做擔保才OK的。如果你確定學,咱們再辦分期。”

更值得思考的是,不少學員的借貸來源是“百度有錢花”,每個月要在百度有錢花APP上還款。那麼,百度金融為何要給這些大學生放貸?學個英語背上十幾萬貸款,華爾街英語和百度之間存在著何種交易?這樣的做法,枉顧國家相關規定,誘導那些沒經濟能力的學生貸款,不僅給他們帶來沉重的負擔,更可能會給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因素,這個責任,誰來負?監管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