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趕屍之謎

湘西既有譽滿全球的張家界,也有神秘莫測的湘西趕屍。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極有可能看到死屍走路,當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搖搖晃晃地走來一行屍體,屍體都披著寬大的黑色屍布。這些披著黑色屍布的屍體前,有一個手執銅鑼的活人,這個活人,當地人叫做趕屍匠。

其實,說是趕屍匠不如說是領屍匠,因為他是一面敲打著手中的小陰鑼,一面領著這群屍體往前走的。他不打燈籠,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

屍體若兩個以上,趕屍匠就用草繩將屍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黑夜行走時,屍體頭上戴上一個高筒毯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

湘西趕屍之謎

路上有死屍客店,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屍客店,只住死屍和趕屍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因為兩扇大門板後面,是屍體停歇之處。

趕屍匠趕著屍體,天亮前就達到死屍店,夜晚悄然離去。屍體都在門板後面整齊地倚牆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裡停上幾天幾夜。

湘西趕屍屬於白巫術,即把一連串的死屍,尾隨著法師身後,一跳一跳地穿州過省返回故鄉。但趕屍不是把屍體一直趕回故鄉的,只是帶領死屍穿過荒涼崎嶇的山區,回到平原地,交給來接運的鄉中親人,讓他們把屍骸放進棺木內,用其它的交通工具,把棺木運回鄉間入土安葬。

趕屍時間白天和晚上都可以,只是出於避免驚嚇路人,所以趕屍多是在夜晚進行,這也給趕屍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詭異的情景在月黑風高的郊野中,更是令人心寒而悚。

湘西民間,自古就有趕屍這一行業,學這行業的,必須具備有兩個條件:一膽子大,二是身體好。而且,必須拜師。趕屍匠從不亂收徒弟。學徒由家長先立字據,接著趕屍匠必須面試。

一般來講,要看滿16歲,身高1.7米以上,同時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相貌要長得醜一點。趕屍匠先讓應試者望著當空的太陽,然後旋轉,接著突然停下,要你馬上分辨東西南北,倘若分不出,則不能錄用。

因為你此時不分東西南北,就說明你夜晚趕屍分不出方向,不能趕屍。接著,趕屍匠要你找東西、挑擔子。因為屍體畢竟不是活人,遇上較陡之高坡,屍體爬不上去。

湘西趕屍匠就得一個一個往高坡上背和扛。最後,還有一項面試,這就是趕屍匠將一片桐樹葉放在深山的墳山上,黑夜裡讓你一個人去取回來,只有這樣,才能說明你有勝任趕屍匠的膽量。這三關順利通過了,你便取得了當趕屍匠學徒的可能。

湘西趕屍之謎

湘西趕屍匠的家裡,跟一般農民一樣,照樣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只有接到趕屍業務時,他們才將自己裝束一番,前去趕屍。他們雖趕屍,卻忌諱趕屍這個名詞。

因而,內行人請他們趕屍,都說:師傅,請你去走腳或走一回腳。趕屍匠若答應,他便拿出一張特製的黃紙,讓你將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別等等寫在這張黃紙上,然後畫一張符,貼在這張黃紙上,最後將這張黃紙藏在自己身上。

湘西趕屍之謎

湘西趕屍匠的穿著也十分特別:他不管什麼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繫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腰包藏著一包符。

師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畫符,這種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黃紙上用硃筆畫上又像字又像畫的東西,途中遇到意外情況,便將這種奇特的符朝西掛在樹上或門上,有時也燒灰和水吞服。同時徒弟必須學會三十六種功,才能去趕屍。第一件功,便是死屍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讓死屍能站立起來。

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讓屍體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轉彎功,也就是屍體走路能轉彎。另外,還有下坡、過橋功、啞狗功等。啞狗功可使沿途的狗見著屍體不叫。因死屍怕狗叫,狗一叫,死屍會驚倒,特別是狗來咬時,死屍沒有反抗能力。死屍會被咬得體無完膚。

最後一種功是還魂功,還魂功越好,死屍的魂還得越多,趕起屍來便特別輕鬆自如。這種還魂功,實際上是用一種湘西特產的草藥撒在屍體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奇特的行業,只有在湘南西部才行得通。因為,一、只有湘西有死屍客店。二、只有湘西群眾聞見趕屍匠的小陰鑼,知道迥避。

三、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路一般都穿村而過,他們當然不會準死屍入村。四、湘西人聞見陰鑼聲,便會主動將家中的狗關起來,否則,狗一出來,便會將死屍咬爛。因而,這種十分奇特的趕屍行業,只有湘西才有。

死屍怎麼會被活人趕著走,很多科學家在進行研究。各說不一。說不定有一天,會使這一常人難以理解的奇特行業和現象,得到應有的科學解釋。

然而,另一種說法是,趕屍其實是黑幫的走私活動,借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爭相走避的隊伍,掩飾販毒非法行為。

那麼,湘西趕屍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會了解到對趕屍的常見幾種解釋,以及瞭解為什麼趕屍這種習俗只出現在湘西。關於趕屍的解釋很多,大致來說,有如下幾種:

咒符說

湘西趕屍之謎

這種傾向於神秘主義的說法認為,趕屍這種法術屬茅山術祝由科,在某些書籍和傳說中甚至列出了詳細的做法。

例如有些資料中提到,法師要用辰砂(硃砂的一種,其中以湘西辰州即現在的沅陵出產的質量最好,所以叫辰砂)放在死者的腦門、背心、心窩、手心、腳心七處以鎮七魄,填入耳鼻口以封三魂,再用神符壓住並用五色布條綁緊,並且用神符護住屍體頸部,配上咒語,屍體就會站起來隨法師離開,一路穿州過省夜行曉宿,直奔家鄉而去。

據說解放前辰州還有賣符咒的店,這種符咒也被統稱為辰州符。當然,現在再也找不到了。

抬屍說

在臺灣《怪力亂神》電子報上,提供了一種比較符合電影表現的解釋。

這種解釋是說,運屍人將屍體垂直地固定於兩根竹竿上,像抬轎般運送屍體。具體的做法是將竹子在屍體腋下穿過,並將手臂緊緊捆綁在竹竿上。

屍體穿著寬袍大袖的壽衣,遮擋住了竹竿,在夜裡遠遠看來,就像是一隊殭屍雙手伸直在前行。加之竹子是有韌性的材料,在承載重物時會因竹竿彎曲受力而上下晃動,連帶著,直立的屍體就像是在跳躍一般。

的確,這種造型和我們在殭屍電影中看到的殭屍十分相似。然而,在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電視節目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政協委員伍賢佑先生聲稱,他在1963年見過趕屍,屍體並不是伸直手臂蹦跳著前進的,而是垂下手臂,行走時如活人一般。並且,趕屍的法師也並不總是兩個人,很多時候,是隻有一個人在前面領路,同時負責沿路撒下紙錢。

湘西趕屍之謎

背屍說

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說法,起源於解放初兩個解放軍戰士的經歷。在這種說法中,趕屍者實際上是輪流揹著屍體趕路,藉著夜色和寬袍大袖的掩護,故弄玄虛。不過這的確是重體力勞動,非一般人所能為也。而且,這種方式對於屍體防腐的要求比較高。

分屍說

這是一種有點“商業欺詐”性質的活動。在吉首大學文學院陸群教授撰寫的《湘西趕屍》一書中,曾經提到這種運送屍體的方法。趕屍人將屍體肢解,把頭顱和四肢裝在背上揹負的箱子內,而撒紙錢、提燈籠、半夜趕路等等古怪行徑只是障眼法。同樣的,這種方法也對防腐技術要求很高。

施蟄存先生在一篇雜文中提到:“湘西這一帶,從前非但沒有通汽車的公路,連官塘大路也沒有。到處都是高山深谷,叢林密箐,走路都很困難,車馬更不易通過。如果有人死在外鄉,無法運棺材回故鄉安葬。因此,唯一的辦法,便是請祝由科帶死人走回家。”

一直以來,湘西交通困難被認為是發展出“趕屍”這一特殊行業的必要條件,除此之外,當地的文化習俗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地人認為,之所以外地不會出現趕屍這種行業,主要出於四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其它地方沒有給趕屍人歇腳的旅店。

其次,夜行的路人不知道聽見鑼聲就避開,如果湧上來看熱鬧的話,非嚇死人不可。第三,許多鄉村,村外沒有道路,勢必經村中,大多數地方是不準屍體入村的,而湘西的許多村落大路在村外繞行。

最後,沿路的居民不懂趕屍的情況,沒辦法請他們一聽見鑼聲就把狗關起來,趕屍人和屍體可能會被狗咬傷咬壞。而在湘西就沒有這些困難。

綜上所述,臺灣《怪力亂神》電子報的抬屍說法更可信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