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存知訊」德爾未來受質疑:地板優勢不再,新能源回報堪憂

經過將近4年時間對石墨烯新能源的投入和佈局,德爾未來想必應該收穫了一些經驗,但目前看來,進展是不算順利的,起碼在赤裸裸的財務數字上,外界並沒有得到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德爾未來雙主業的戰略前景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麥存知訊」德爾未來受質疑:地板優勢不再,新能源回報堪憂

12月25日,德爾未來公告稱:公司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申請獲得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

德爾未來曾是一家專注於生產、研發地板和中高密度板的公司,主營產品為地板。資料顯示,早在2002年,公司聘請大美女關之琳做形象代言人,樹立了德爾地板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在2011年成功上市後,德爾未來在強化複合地板與實木複合地板的生產銷售業務中實現了快速的體量增長,到2015年,德爾地板位列地板行業銷售前三甲位置。

從業績情況來看,從2012到2015年,德爾未來更是保持了五年連續、穩定的利潤增長,2015年公司扣非淨利潤達到1.36億的最佳成績,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也得到大幅提升,由上市之時的4.2億提高為2015年的11.2億,實現了近兩倍的增長。

但是,在2016年,公司的扣非業績增長卻出現了小幅度下滑,到了2017年,扣非淨利潤更是下滑37%。而這一切,都歸咎於公司的盲目跨界經營。

正如大多數盲目跨界發展的企業一樣,德爾家居於2015年開始進入具有石墨烯概念的新材料領域。這一年,德爾家居相繼增資參股鎮江博昊科技,設立全資子公司蘇州德爾石墨烯產業投資基金,並設立德爾石墨烯研究院。

同時,公司名稱由“德爾國際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德爾未來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公司新名稱可以看出,德爾著重要體現的是“未來”、“科技”、“控股集團”等新時代前瞻性的高估值代名詞,證券簡稱也由“德爾家居”變更為“德爾未來”,新的發展戰略是“智能互聯家居產業+石墨烯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雙主業。

2016年9月,德爾未來用1.62億元的現金收購廈門烯成石墨烯科技超過50%股權,加上此前持有的,共計持有廈門烯成74.23%股權。不僅如此,德爾未來在以1.9億元獲得河南義騰新能源14.6%股權之後,又籌劃以20.49億元的收購義騰新能源85.38%的股權。

2017年6月,德爾未來公告,決定終止收購義騰新能源85.38%股權。原因是交易對方之一蘇州德繼企業管理中心持有標的公司股權被司法凍結。

2017年12月27日,公司公告與關聯方蘇州德頌恆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蘇州德頌恆”)在蘇州簽署了《河南義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公司擬將所持有的義騰新能源14.6154%股權以2.08億元轉讓給蘇州德頌恆。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不再持有義騰新能源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蘇州德頌恆是德爾未來實際控制人汝繼勇投資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99%。也就是說,義騰新能源的股份雖然表面上將從德爾未來轉給蘇州德頌恆,但背後實際控制人卻是同一個人。

德爾未來在公告中稱:因近年來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等的影響,義騰新能源業績起伏較大,發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並且由於大股東持有的義騰新能源的股權被司法查封凍結,義騰新能源的控制權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從而影響其生產經營,本著穩定盈利水平及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目的,轉讓義騰新能源的股權。

這終究是值得慶幸的,因為,進入到2018年以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退補的大背景下,鋰電池行業從上游鋰、鈷等原材料,到中游、正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再到下游電池廠,無不經歷著行業競爭白熱化與現金流惡化的困境。所以,德爾未來也算因禍得福。

只是將義騰新能源業務轉讓出去以後,德爾未來的主體,只剩下地板與定製家居業務,所謂的雙主業發展戰略,只剩下充滿著過剩危機的地板與定製家居業務,德爾未來的轉型仍遙遙無期。

數據顯示,在2016年,石墨烯製備設備、石墨烯應用產品、石墨烯檢測服務三者相加的營收佔總營收比例為1.7%,其主營業務木地板和定製衣櫃營收貢獻為94.28%。到了2017年,石墨烯製備設備、石墨烯應用產品兩項業務營收同比下降42.69%和19.78%,石墨烯製備設備、石墨烯應用產品、石墨烯檢測服務三者營收佔總營收比例也下降至0.86%。也就是公司所謂的新材料業務,收入佔比不足1%。

所以,在跨界發展兩年之後,公司仍舊是一個家居公司,德爾未來仍舊是有名無實。公司的主營業務仍是地板(55%)與定製家居(44%)。

從供應鏈上來說,地板行業目前的整體增長到達瓶頸期,甚至有些品類已經出現了下滑。地板行業整體遭遇發展天花板,外有精裝房市場、全屋定製企業等因素衝擊,未來的發展很不樂觀。

而公司的第二大主營業務,即為2016年開始發力的定製業務。目前也在遭遇行業過剩的境遇。德爾未來在2016年分兩次收購了蘇州百得勝智能家居有限公司100%股權,還設立了蘇州韓居實木定製家居有限公司,二者生產的定製衣櫃在2016財年和2017財年取得的營業收入分別佔到總收入的36%和44%。

定製家居曾經是一個高毛利、高增長率的朝陽行業,但卻沒有太高的技術壁壘但也吸引了很多企業蜂蛹而至。尤其吸引大家居上下游產業鏈的玩家紛紛進入,造成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經過各種力量的搏殺,已經令各方參與者感受到了競爭的殘酷,市場遠不如預期的那般美好。而進入2018年,因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與定製傢俱密切相關的樓市大概率橫盤,部分地區微跌,二手房有價無市,更讓行業需求大幅下滑,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雪上加霜。

一邊是市場需求總量大概率會減少,一邊是大企業不斷投產的新工廠需要大量新增訂單,據研究機構預計,2018-2020年,定製家居行業的廝殺將會無比慘烈。這對於行業中規模較小的百得勝來說,恐怕更難樂觀,這一條從公司的業績預告中已見端倪。

「麥存知訊」德爾未來受質疑:地板優勢不再,新能源回報堪憂

10月26日,德爾未來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8年1-12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420.88萬至1.37億,而公司在2016年的淨利潤為1.91億。可以看出,經過兩年的修整,德爾未來2018年的淨利潤對比兩年前的2016年,仍將是大幅下滑。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正如諸多的教科書上所述說一樣,任何一家企業脫離自己的主業,涉足陌生領域,都意味著收益與風險並存,如企業在新業務領域並未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業務模式,利潤增長就會很不穩定,很有可能“拖累”主業。而德爾家居經過近三年的盲目折騰,除了留下德爾未來這一夢幻般的名字外,似乎別無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