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規則,消解公交暴力

重慶萬州發生的公交車墜江事故近日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在為付出如此大代價無限痛惜和深刻反思的同時,一些地方已開始探索理順司乘關係、保障公交安全駕駛的新舉措。11月3日《南京晨報》報道,南京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盡快為沒有駕駛室隔離門的公交車進行加裝,同時也呼籲社會公眾自覺遵守公交車行車的規矩。相關負責人還提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們的一貫要求,畢竟保證一車人的安全是首要的任務。”為此,公交集團專門為公交司機設置了委屈獎。

萬州事件是一次規則讓位於情緒、結果令萬眾哀嘆的悲劇。在反思言論中,“規則”二字不斷地被人們提起。是啊,如果乘客能遵守公交停靠規則,如果司機能夠遵守安全駕駛規則,如果車上乘客能夠主動維護起應有的公共秩序,如果三個如果中有一個能夠成真,就不會有今天遇難者家屬的痛不欲生。可是,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沒有如果。

在規則意識尚未被普遍樹立,在理性和規則未能在爭議發生之時普遍起效,在自我私利更容易戰勝他人公益的時候,公交部門考慮強制隔離,對於避免司乘短兵相接、保護司機和全體乘客安全而言,不失為一個有意義的舉措。也要看到,隔離門能夠擋住不理智的乘客,隔離門也會讓突然不適的司機陷入難以求助的窘境;隔離門能夠保護司機的專注和安全,隔離門也會讓突陷困境的乘客難獲援手。危險面前,隔離可能是好東西,有時也會變成壞東西;隔離是無奈之下的權宜之計,並非和諧良序社會應有的常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該規定背後還讓我們看到一些服務業遭遇的不公待遇,他們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

面對不理性的乘客、蠻橫無理的要求、戾氣十足的舉動,一味的隔離和退讓,不是辦法;單方的忍耐和妥協,亦非良策,其中的法理情必須講清弄透。為此,法律必須發力,法律工作者必須在執法司法普法中努力推進這一工作,讓規則站在每一個握緊方向盤的司機背後,站在每一個遵紀守法的乘客身邊,高懸於每一個有意為非作歹的個人頭上,讓文明有序的公交秩序得到維護,讓危害公共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受到遏制,讓正義和生命得到捍衛。

10月31日北京警方通報了一起乘客毆打公交司機被刑事拘留的案件。昨天媒體報道,遼寧瀋陽一法院近日宣判了3起拉拽正在行駛中的公交司機案件,均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3人有期徒刑。多起類似案件近日曝光並受到關注,集中反映出公交案件並非偶發、公交秩序需要嚴厲規制、執法司法普法正在同步跟進。

擾亂公交秩序惡行受到嚴懲讓人暢快,但好不過回到遵守規則的起初。希望慘案能讓社會重塑對公交規則的信念和堅守,加強自律,尊重司機,讓每一位搭乘公交的乘客遠離危險,安全到站。(王心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