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張北向抗金卻被投降派所讒,只當了75天宰相,空有熱血卻無奈

李綱《病牛》這首詩通俗凝練,意深義高,詠“病牛”而言志。病牛耕犁千畝,力盡筋疲,只要能收得千箱,眾生皆飽,便是“羸病臥殘陽”,也不屈己志。作者誓不屈辱於金,主張北向抗金,親自率兵收復失地,然而卻為投降派所讒,只當了75天宰相,就又被謫貶武昌,心中不平,空有一腔“憂天下”的熱血,只有化為無奈,作一《病牛》詩聊以自慰。

他主張北向抗金卻被投降派所讒,只當了75天宰相,空有熱血卻無奈

李綱

北宋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兵分兩路南下入侵北宋。粘罕帶領的西路軍在太原遭到頑強抵抗。而東路軍在斡離不率領下,由降將、燕京守將郭藥師嚮導,長驅直入,直逼黃河渡口。宋徽宗倉皇讓位於宋欽宗趙桓,自己南逃避難,讓宦官梁方平守黃河北岸。金兵剛到,梁方平潰敗,河南守橋官兵也聞風而逃。金兵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逼到開封城下。在欽宗和宰相白時中、李邦彥準備離京南逃時,李綱挺身而出,力勸欽宗留守東京,保衛開封。李綱對欽宗說:“道君皇帝將江山社稷交予陛下,您能這樣就離開京城嗎?”欽宗一時無語。

白時中認為京城不可守,主張避敵遷都。李綱說:“天下城池還有能比得上京城的?宗廟社稷、百官萬民在此,我們怎能離開!最好整頓軍隊,團結民心,堅守開封,等待各地勤王。”欽宗問誰可以擔任軍隊將領,李綱說:“白時中、李邦彥雖不一定懂得軍事,但職位名聲在,安撫將士以抗金兵,難道不是他們職責所在?”白時中又氣又怕,憤憤地說:“莫非李綱可以出戰?”李綱說:“如果陛下不認為臣平庸懦弱,可讓我整頓軍隊,抗擊敵軍,為報國家,死不足惜!”於是欽宗便以李綱為尚書右丞、東京留守,主持防禦。

他主張北向抗金卻被投降派所讒,只當了75天宰相,空有熱血卻無奈

宋欽宗趙桓

但欽宗不久又決定南逃,車輛已經備,禁衛軍也披掛整齊。李綱進見欽宗說:“陛下已答應留下,為何又要走?現在六軍將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師,皆願死守。若在南去途中,兵士們潰散回京,誰來保衛您呢?況且金騎兵已近,若他們知道陛下的乘輿車駕走的不遠,用快騎追趕,陛下怎麼抵禦?”欽宗聽後,也認為逃走比留守更危險,就命李綱為親征行營使,讓他全權指揮京城守衛。禁軍將士無不高呼萬歲,群情激昂。宋欽宗為平息民憤,爭取民心,還下令懲辦蔡京等“六賊”。

李綱幾天內將京城戰守設置佈置就緒,斡離不于靖康元年(1126)正月包圍了開封,並在當晚進攻宣澤門。李綱親自督戰,招募壯士,從城牆上縋繩而下,殺死敵人酋長十多人,殺敵數千人。金兵知道宋軍已有準備,又聽說徽宗已經退位,就要求宋派大臣去金人軍中議和。李綱便請命前去,然而欽宗卻派李梲去。李綱說:“安危在此一舉,臣擔心李梲怯懦而誤了國家大事。”欽宗不聽,結果李梲竟然不加商討就接受了所有賠償、割地的屈辱條件,並以皇子康王趙構和小宰張邦昌為人質,護金軍過河。李綱堅決反對議和,欽宗為表示議和決心,便以姚平仲夜襲金營失利為由,罷免李綱,廢掉親征行營司。

他主張北向抗金卻被投降派所讒,只當了75天宰相,空有熱血卻無奈

張邦昌,影視劇照

這一妥協行徑激起了民憤。太學生陳東等人進宮上書,述說李綱無罪,要求皇帝收回成命,起用李綱,罷免白時中、李邦彥、張邦昌等人。軍民不期而集達到好幾十萬人,呼聲動地。出身市井、主張賣國求和的“浪子宰相”李邦彥經過宮門時,遭到人們大罵和毆打,不得不狼狽逃竄。欽宗急召李綱,復任為尚書右丞,擔任京城四壁防禦使。此時,宋各路勤王軍隊已經陸續到達,李綱提議增兵扼守黃河,切斷金軍糧道。斡離不考慮到自己孤軍深入,又恐怕後路被斷,另外他看到宋軍大援已到,開封固若金湯,再加上盟約已定,利益豐厚,就開始北撤。在李綱的組織下,宋取得了東京保衛戰的勝利。

金兵撤離不久,徽宗回京,議和派又佔優勢,李綱被貶往寧江,老將种師道兵權被罷,各路勤王軍隊遣還。靖康元年(1126)八月,經過半年休整的金兵再次南下。此時欽宗為了乞和,把李綱一貶再貶,流放江南。由於投降派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妥協與腐朽,金兵勢如破竹,再圍東京。欽宗此時才認識到議和誤國,任命李綱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李綱在長沙接到詔書,就立即率領湖南之師北上勤王。然而,部隊還沒到達,汴京便已陷落。張邦昌一直與金朝勾結,金滅北宋後,立張邦昌為皇帝,國號楚。然而宋室官員都拒絕偽楚號令,罵其賣國,紛紛要求張邦昌還政於趙宋。張邦昌不得已,只好上表請擁兵在外的康王趙構即位。

他主張北向抗金卻被投降派所讒,只當了75天宰相,空有熱血卻無奈

宋高宗,影視劇照

徽宗第九子趙構在同年五月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改元建炎,是為宋高宗。高宗即位後,任命李綱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上疏十條建議,除了制裁張邦昌僭逆和偽官兩條外,高宗全部採納。李綱說:“張邦昌借金人勢力稱帝,我決不與他同朝為官!”高宗只好貶謫了張邦昌等人。李綱一邊著手佈置抗金,一邊反對議和,力主修德、修戰,北上雪恥,迎二帝迴歸。但是高宗無心收復,遷都建康,再遷臨安,偏安東南。李綱被迫辭職,此後數年任職地方。

紹興十年(1140),李綱病逝,享年58歲,追贈少師。李綱以凜然之正氣,愛國之忠誠,贏得了天下人的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