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股市在內的所有投資,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人在參與市場的交易。而投資當中,會有不同的參與者在其中。股市中,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就是"莊家"。大約是在90年代的後期,我國的股市就開始出現莊家了。也許是自從吳敬璉教授,把股市定義為"賭場"開始吧。"莊家"就成了普通投資者既痛恨又羨豔的對象。
在散戶的心目中,"莊家"似乎無所不能,每次出手都會從散戶的身上撈走一大筆。甚至,很多人認為"莊家"是不可戰勝的。
其實,"莊家"也是人,而人總有自己的弱點。找到了"莊家"的弱點,就能找到戰勝它的方法。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聊聊,莊家的前世今生,也許大家可以更好的找到戰勝"莊家"的辦法。
一、 什麼是"莊家"
對於這個定義,普通投資者看起來比較精準。但只是一種感覺而已,所有的能影響股價的漲跌的資金,在個人投資者看來似乎都可以叫做"莊家"。
其實,並非如此。股價的拉昇或者下跌,並不完全由"莊家"來主導。也並不是每一隻股票都有"莊家",即使有,也不定時時刻刻都在盯著散戶的賬戶來操作。
很多時候,個人投資者已經被嚇壞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或者說在之前的操作當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個風吹草動,就認為是"莊家"來了。
我們在此給"莊家"做個定義,利用資金優勢,研究優勢,投資優勢,設備優勢,信息優勢等採取主動行為,主觀影響股價漲跌,併產生了實際效果的機構或者個人。
比如私募,公募這些擁有的就是上邊的部分或者全部優勢,並且採取主動的行為,影響了價格的客觀走勢的,這些是機構的資金。還有個人,也就是大家經常在龍虎榜上見到的"遊資"或者某個營業部,他們擁有的可能是設備優勢,或者信息優勢。只要比別人快就可以。
所以,"莊家"既有機構也有個人,而同時他們所擁有的一定是大量的資金,足以影響股價變化的資金。機構裡邊,就得區分"國家隊",券商自營盤,公募,私募。可以區分的更加細緻一些。
所謂的莊家,我們更加願意稱之為主力。而研究莊家,就是研究主力的機構和行為。
二、主力"莊家"的更新換代
雖然,自從有了莊家這個代名詞,就一直沒有任何的改變。然而,事實上,從"莊家"本身來看至少已經"進化"到了第四代。
獨莊時代,那是個草莽英雄頻現的時代,主要在90年代。這時候的中國股市,有點兒像美國的西部故事片,一言不合就拔槍對射。個人的武力值是最強的。最知名的案例是銀廣夏和呂梁,也就是現在的西部創業。
從1995年的最低點3.95一直長到了2001年1月的363.66(復權後),6年的時間上漲了接近100倍。
混莊時代,獨來獨往的大蝦越來越少,逐漸演變成了這個幫,那個派抱團取暖的遊資炒作,獨狼變成了群狼,2000年左右比較多見。而被譽為"中國股神"的徐翔之所以能夠名聲鵲起,其發跡的時點也是在2000年左右。
重慶啤酒則是徐翔的案例之一,利用手中的資金優勢和信息優勢,在這支股票上演繹了一出大反轉的好戲。20到40,最高價差近1倍,只用了21個交易日。但隨著徐翔的鋃鐺入獄,這種模式已在沒落。而更為關鍵的是裡邊少不了提前建倉的機構的配合解套。這個我曾寫過專門的文章分析過。
機構博弈時代 ,那就是在2015年之前。遊資演變成了私募,市場主要變成了公募,私募,遊資等機構資金之間的博弈,更講求戰術的配合。
這時候的特徵不是很明顯,但是典型的狀態是,機構重倉,基金重倉和遊資倉位以及券商自營盤在各個標的之間,中線和短線互相協同。機構的手法像私募,私募的玩兒法像機構。
如果有一個代表人物的話,我會選擇,王亞偉。
2015年的股災之後,國家隊入場了,市場的博弈狀態又變了。如果說,之前的市場是諸侯爭霸。那麼,在大王回山之後,就變的更加井然有序了。同時在嚴監管的格局之下,不再是大家簡單意識中的,莊家吃散戶。而更多的是,國家隊、券商自營、公募、私募、遊資、散戶之間的多方博弈。2017年的"漂亮50"的價值行情就是這種情況的集中體現。
在不同的階段,主力所奉行的是叢林法則——適者生存。而他們所要適應的,是A股的交易規則,監管規則,法制環境等等。而這些研究恰恰是個人投資者最為缺乏的。所以,這才有了,"莊家"的這四個階段。
三、"莊家"的基本行為判斷
大概我們可以看到的莊家就是那幾種。而在一個有主力的股票當中,又有著以誰為主的分歧。每種類型的主力控盤的股票,根據控盤的主力類型不同又有著不同的特性。所以,這就需要投資者在分析的時候加以區別。
比如基金,私募的持倉由於監管合規性的需求,往往所能採用的是徐徐建倉,緩緩拉昇的方式"不停漲"。而對於券商自營來說更多的是內部合規性的監管,尺度相對會大一些。而對於遊資,可以看成是高來高去的大俠,有時候是快意恩仇,有時候則是以武犯禁。
不管怎麼說,主力最後的目的都是"獲利"。抓住了這個牛鼻子,很多的分析就會迎刃而解了。
對於遊資的分析而言,各路高手,就得看"龍虎榜"來找找其中的蹤跡,這也是所謂"溫州幫","山東幫","上海幫"等的劃分。
而對於有長期規劃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或者所謂"國家隊"的資金而言。除了跟蹤十大股東的變化,還可以從市場行為上找到特殊性。所謂"特殊性",就是和市場中多數股票不太一樣的走勢,就值得好好研究了。
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不管是有背景的"莊家"還是沒有"背景"的"莊家"行為都有相似性。只要他們出手買入或者賣出股票,必然會影響股票價格的正常波動。
有三個狀態,可能會成為主力或者說"莊家"入駐個股的行為判斷方式:
一、 解套不賣的籌碼是主力籌碼。當股票被套牢之後,個人投資者最期盼的事兒就是"解套"。通常個人投資者,不是解套就是在解套的路上。所以,不管怎麼做,通常也就掙個三瓜倆棗的。而主力或者莊家的行為就不會。因為期間的目的是賺錢,解套不是賺錢,所以,一旦主力控盤後,解套的拋壓一般不會很大。
二、獲利不拋的籌碼是主力籌碼。這裡所謂的獲利是"微利"。而這個微利的標準一般在10%-20%。主力手裡拿到的資金是有成本的。按照現在的銀行貸款利率,一年大約在8%以上。主力手裡拿到的資金成本不會低於10%的。所以,吸籌一年拉昇10%還回不了本呢。更何況出貨也是要有空間的。所以,獲利10%-20%。而沒有明顯拋壓的就表明這隻股票可能被主力控盤了。
三、橫盤不走的籌碼是主力籌碼。長期橫盤,打死誰都不走,這也是一種主力參與的狀態。股市要麼漲,要麼跌,如果一個股票大盤一年下跌了25%,他動都不動,還有正常的成交。這就非常的反常了。這也說明有主力參與在其中。散戶沒幾個有耐心可以熬著一年的時間不離場的。
所以,可愛又可恨的莊家,並不是沒有弱點。關鍵要通過,莊家的基本行為來分析找到他的軟肋所在。從而採取更加有效的方法來戰勝"莊家"。
這需要經過三個步驟:
1、 判斷和確認是否有主力控盤
2、 判斷主力的類別和控盤程度
3、 分析和測算主力倉位和成本。
通過,這三個步驟也是我們能夠抓住主力的重要方法。但不管,怎樣,自己先得搞清楚"莊家"的基本定義和演變過程,這樣才能從行為上來加以判斷。具體的方法可以在以後進一步的探討和分析。
希望,我對於"莊家"的一些分析和說明,可以幫助大家逐步的建立起對於主力行為的更為清晰和科學的判斷邏輯。主力"莊家"並非不可戰勝!
我是張貴傑,專注研究主力行為,機構博弈,散戶心理。原創文字,心血書寫,請您關注,轉發,點贊。
關注頭條號,盤中最新解讀,主力行為分析,市場機構博弈,趨勢熱點研判,盡在掌握!
閱讀更多 張貴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