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被监视的摇滚乐,暗处生长”

在炎炎酷暑给大家推荐一部叫《盛夏》的电影好像有些火上浇油。

但这部影片却充满了前苏联萧肃的美学,恍惚走在秋风中。

讲述前苏联摇滚先锋维克多·崔的年轻时代。

《盛夏》作为西宁影展闭幕片,获得了戛纳金棕榈,评审团大奖等提名,足够令人期待。

从这极具风格的海报就能看出这是一部很酷的电影。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对于很多人来说,摇滚音乐已经是一种“地下文化”,听得多的也是流行摇滚和英伦、美式摇滚。

俄罗斯摇滚?

抱歉,好像真没多少人了解。

印象中,俄罗斯的音乐应该是穿着俄式衬衣,弹着巴拉莱卡琴,哼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所以这部影片也十分珍贵,它展现了苏联那个时代、被监视却在黑暗中疯狂生长的摇滚乐文化和年轻人们。

而要想说明这些,维克多是一个独一无人的代表人物。

有趣的是,维克多和我国的“摇滚教父”崔健有着迷之缘分。

同姓崔,同龄,同为朝鲜族,几乎在同一时期起家,虽然音乐风格不同,但却同时成为了两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摇滚先锋。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80年代的苏联摇滚乐是什么样的?

影片开头,一群年轻女孩溜进了live现场。

满场坐席,这在摇滚现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当鼓手敲响架子鼓,任谁都想站起来吧?

但是在这儿不行,大家都得排排坐好。

现场还有类似“秘密警察”的人绕场巡视。

晃动身体会被制止,若是有人站起来就会迅速把他们按下去,任何“出格”的举动都是不被允许的: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被监视的歌迷们只得在座位席下跟着鼓点抖腿。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台上演出的摇滚歌手叫麦克,也是真实人物。

而台下的头号歌迷,也是他的妻子,叫娜塔莎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麦克作为当时最火的摇滚歌手,有不少年轻人慕名前来,找他指点自己创作的歌曲。

维克多·崔就是其中一个。

以上,两男一女的结构,不难猜到之后会发生的事情。

麦克很欣赏维克多的音乐,两人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维克多得以经常出入麦克的家,这个才华横溢的摇滚青年自然也吸引了娜塔莎。

当娜塔莎对丈夫坦白承认“我想亲吻维克多”时,一个“祖与占”式的三人行开始了。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麦克确实也像祖一样,甚至为妻子创造出与她的情人、他的朋友共处的空间,而自己一人在大雨瓢泼的街头喝酒。

和麦克相比,维克多的音乐显得更加自由,充满了年轻人的态度。

他不在乎自己的音乐是朋克、还是噪音、摇滚。

和当时的苏联年轻人们一样,这些情绪、表达丰富的音乐不论形式,都代表着西方文化。

在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僵化,死气沉沉的社会背景下,西方摇滚乐代表着了年轻人们心灵向往自由的方向。

大概也是本片选择用黑白画面的原因之一。

火车上的这场戏,直接地说明了这种矛盾。

年轻音乐人们在火车上欢声载舞,年老的乘客批评他们“国家教育了你们,你们却在唱敌人的歌曲。”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这引起了克格勃警察的注意,将年轻人们带走,对手无寸铁只是在歌唱的人挥起了拳头。

进展到这儿,接下去的情节应该是比较现实的,但导演插入了一段非常超现实,让人振奋的段落。

流着血的年轻人们唱了一首Talking Heads的经典曲目Psycho Killer

运用MV式的镜头,粗粝的粉笔线条,摇滚歌手们对着屏幕前的人歌唱,非常能感染人,包括车上的“老古董们”,也加入了和声,宛如病毒入侵,一起和警察们干了起来。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当然,这些朋克行为实际上并没发生。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影片中的这位眼镜帅哥,是打破第四面墙的人,直接和观众交流

但矛盾已经很明显,两种人群几乎是背对着互相拉扯。

与低气压的社会形势形成对比的是黑夜里年轻音乐人们一场又一场,好像不会结束的篝火聚会和疯狂的海滩裸奔。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此情此景,即使是坐在屏幕前也很想加入他们,对这个处处受限的,不能放声歌唱的社会发出怒吼,像个英雄一样带领人们做出改变,让腐朽的古板的一切也加入自己的声势之中。

现实中,维克多·崔成为了这样的人物,或者说,被大众赋予了这样的角色。

1990年,他发起成立全苏无政府工团联合会,但他还没见证革命的开始,就在一场意外中生亡。

充满谜团与遗憾的英年早逝也促成了他的成神之路。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维克多的音乐风靡之时,正是前苏联解体的那十年左右,很多人都把前苏联阿富汗撤军甚至前苏联解体归功于他音乐对社会的刺激、推动。

毕竟这是一个戈尔巴乔夫接见得时候都会握着他的手说“人民和改革需要你的力量,一起努力吧!”的摇滚明星。

作为一个摇滚歌手,维克多真的改变了历史吗?

1965年,Bob Dylan说:从来就没有哪个政权是被抗议歌曲唱跨的。

凭着歌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迪伦也如此断言,谁会相信音乐能改变世界?

但不论是维克多改变了时代,还是时势造英雄,他作位无数年轻人的精神领袖确实站在了改革的前沿,为很多人带去了希望。

就像时至今日,仍有人多人记着这位被称为“最后的英雄”的摇滚明星,在莫斯科的老阿尔巴特街边的“痛哭之墙”,为他献花,留下涂鸦。

或许这一刻,摇滚乐真的改变了世界

维克多·崔享年28岁,差点就踏入了摇滚界27club的传说之中。

对于这些明星都死于27岁的神秘巧合,歌迷们习惯将这当做一种个人时代的壮丽陨落,一种过去时代的印记,一种无法正确总结,产生无数遐想的精神象征。

马世芳在《地下乡愁蓝调》里介绍唱跨了捷克的共产政权的乐队宇宙塑料人,他写道:摇滚乐的历史中,“传奇”这两个字早就被滥用到了极点。

捷克共和国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是宇宙塑料人的头号歌迷,他说:这是一种使人警醒的、由内心深处发出的真诚的生命体验,任何人只要精神尚未麻木,就能理解。

传奇不奇。

但宇宙塑料人是真的轰轰烈烈地成就一场货真价实大革命,维克多·崔也是真的用一首《血型》将前苏联年轻人们脸上的迷惘一扫而光。

传奇很大程度都是被后人意淫出来的,但世间多一些传奇,带来有寄托的希望有何不好呢?

文章来源丨电影爬虫(ID:film5252)

「 关注剧角 」

搜索 剧角映画 或 magilm_forever

关于电影,你总想知道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