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機槍的身,操著重機槍的心:德制MG13通用機槍簡史

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殘酷戰爭的導火索究竟是什麼?希特勒又為何會對猶太人如此仇恨?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戰爭中的啟示與實錄......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的列強們紛紛開始對戰敗的德國進行各種限制,試圖用條約的方式將這個昔日強盛的國家閹割到連菜雞都不如。這其中就包括不被允許研究和生產在一戰中被視為“步兵噩夢”的機槍。當然,精明的德國人並沒有對這個要命的協約一籌莫展。

在《凡爾賽條約》簽署過後,德國武器庫中大部分的機槍都上繳給了協約方。而這也就使得德國軍隊中裝備的機槍,並未超過《凡爾賽條約》所規定的限制數字。因此,在1928年時,當時的魏瑪國防軍決定開發一款新式機槍,用以取代在一戰中使用的MG08/15型重機槍。

而這款使用氣冷槍管,試圖讓步兵更容易攜帶的“輕型機槍”,無疑在日後為德國發展出更為致命的武器:MG34/42系列通用機槍鋪設了必要條件。

輕機槍的身,操著重機槍的心:德制MG13通用機槍簡史

輕機槍的身,操著重機槍的心:德制MG13通用機槍簡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MG08/15型輕機槍,此槍乃是在MG08重機槍的基礎上加以改造而成。相比老式的水冷MG08,機槍總重14.1公斤的它便於步兵在戰壕中快速移動,提供猛烈的火力支援。然而儘管被冠以“輕機槍”的名號,但算上水冷套和兩腳架的它重量仍然能達到21公斤。和MG08比起來只輕了4公斤,因而開發出一款便攜式的輕機槍對於魏瑪國防軍來說,迫在眉睫。

為了規避開《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方面將機槍的研究分成了兩個部分:國外研究和國內改造。在瑞士的索羅通工廠,萊茵金屬公司成功地研製出了新式的MG30通用機槍,而這款冠以“輕機槍”名號的武器在日後也成為了德國坦克/單兵班組必備的武器MG34的前輩。在國內,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德萊賽公司所生產的M1918型機槍。萊茵金屬公司成功地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與射擊測試,並在1928-1929年期間於魏瑪國防軍小規模實驗,最終於1930年定型列裝。

有了新式機槍,繞不開《凡爾賽條約》的限制還是會受到協約國的武力威脅。因此,新設計生產的這款機槍被定型“MG13”。

輕機槍的身,操著重機槍的心:德制MG13通用機槍簡史

輕機槍的身,操著重機槍的心:德制MG13通用機槍簡史

▲看上去有兩腳架做支撐的MG13是個不折不扣的“輕機槍”,且使用的也是25發斜插式彈匣。然而,它所使用的彈藥與德軍的重機槍彈一樣,甚至連彈道都是一樣的!另外,下圖顯示MG13也可以使用75發馬鞍狀大容量彈鼓,機槍可以保證單發/連發射擊,而它的槍管也可以保證在射擊後迅速更換,基本具備了後世的“通用機槍”的條件。

MG13在二戰前的主要作用的是作為坦克機槍使用。相比而言,後世的MG34雖然性能出眾,但產量畢竟有限。因此,德國國防軍早期的裝甲部隊幾乎清一色都是使用MG13的,最知名的莫過於一號坦克,它的主武器使用的就是兩挺MG13。另外,德軍的裝甲偵查部隊早期的車載機槍,也是MG13。

射速僅有750發的它在1938年徹底停產,並被德國軍方所封存,也有一部分的MG13被轉手給了西班牙與葡萄牙用於國防建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早期中國德械部隊的裝備清單中,就有MG13輕機槍的影子。在二戰爆發後,封存的MG13機槍被重新取出使用,裝配二線部隊。

輕機槍的身,操著重機槍的心:德制MG13通用機槍簡史

輕機槍的身,操著重機槍的心:德制MG13通用機槍簡史

▲中國軍隊在二戰前也使用過MG13。其所裝備的一號坦克上以及採購的Sdkfz.222裝甲車上所使用的都是德制MG13輕機槍。

輕機槍的身,操著重機槍的心:德制MG13通用機槍簡史


輕機槍的身,操著重機槍的心:德制MG13通用機槍簡史


▲直至蘇德戰爭爆發,作為老舊武器的MG13仍未完全從德國國防軍中退出武器序列。始終活躍在二三線部隊當中作為輔助機槍/防空武器使用,而這款德國國內首款“通用機槍”最終隨著納粹的消亡而成為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