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房率你真的懂嗎?售樓小姐揭祕:得房率並不是越高越好!

準備買房了,去看房的時候總會拿份戶型圖看看,聽著詳細的介紹,戶型圖上寫著100平米的房子,孰知拿到房子才80平米左右,20平米左右的面積被公攤了去。

得房率你真的懂嗎?售樓小姐揭秘:得房率並不是越高越好!

因此,每個樓盤都有得房率一說,通常說來,得房率越高,套內實際使用面積就越大。然而,你對得房率瞭解多少?得房率是越高越好嗎?其實不然!

得房率是怎麼計算的?

得房率是指套內建築面積與套(單元)建築面積之比

影響得房率的最直接因素就是公攤面積的大小,而公攤面積是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的簡稱,即指各產權共同佔有或共同使用的共有建築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為整幢樓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等

x先生買了一套100平米的2房小高層住宅,而可供自己支配的套內面積才78平米,為此,x先生感到非常鬱悶,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實際可支配的面積少了那麼多,按這樣算來,x先生房子的得房率才78%,那這樣的得房率算是怎樣一個水平呢?

得房率多大才正常?

房屋得房率一般在70-90%之間,不帶電梯的多層住宅得房率會相對高一些,逼近90%,而小高層得房率一般在80%左右,高層則在75-83%,而商業性質的住宅得房率則相對低一些,一般在70%左右。由此可見,x先生所買的小高層住宅的得房率約78%算是比較合理的水平,其實,得房率並非越高越好。

得房率和公攤面積有著直接聯繫,與小區的相關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過高,相對的公共部分的面積就會越少,那麼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樓梯的寬度、大堂的舒適度、電梯間的數量等,所以樓盤的得房率也需要一個度。

一位專業的業內人士舉了個例子:“如果一套房子的得房率是100%,那這套房子肯定是沒有樓梯和走道的。這樣的房子如何住人?還會有人要嗎?所以,不能片面地看待所謂的高得房率,主要還得看公攤面積設計得是否科學合理。”

得房率過高會導致業主的公用面積減少,這樣居住起來就會感覺擁擠、壓抑、不便。

比如高層住宅為減少公攤面積而只設一部電梯,上下班高峰期人們就要長時間等電梯;比如為了提高得房率,將過道、走廊造得非常狹窄,業主搬家時搬運傢俱、大家電等大宗物品就會很不方便;比如有些樓盤為了提高得房率,壓縮了消防通道的空間,這樣會對業主造成潛在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災等特殊情況,狹窄的通道會無形中減緩人流通過的速度,使人們無法迅速疏散。

得房率你真的懂嗎?售樓小姐揭秘:得房率並不是越高越好!

其實,在眾多樓盤中,偶爾也會出現得房率100%的樓盤,這種其實主要還是贈送的面積比較多,60-90平米的花園洋房加上贈送的面積,得房率很容易就上去了。只是,這樣高的得房率造就的贈送面積是否實用呢?得房率並不是越高越好,合理的得房率才會給大家帶來居住的舒適感。

關注公眾號“店商”,免費獲取特價鋪源,商業地產、開店創業相關資訊、報告、品牌動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