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青春需要希望,願所有的青春都被溫柔以待!

這是一部最近剛上映的以青春為主題的電影,整部電影都充斥著一種壓抑、心酸的氛圍,但同時其中又穿插著些許的“陽光”時刻。影片中平凡的易遙因家庭貧困,舊校服扎眼使她自卑,她得了那種難以啟齒的病以後更加自卑,在同學眼中地位低,在學校遭到同學歧視,同時因暗戀人氣校草齊銘,惹怒了女校霸唐小米。被唐小米帶人欺辱霸凌,顧森西幫助易遙反擊欺辱她的同學,使易遙獲得了一定點自尊自信心,但現實的殘酷還是放不過她,因被誤會害死顧森湘,頂不住輿論壓力最終還是走向了自殺。影片當中易遙自殺難道只是簡單地被誤會嗎?在我看來,自殺的真相只有一個,但兇手不止一個,面對母親的打罵,校霸的欺凌,同學的嘲笑,朋友的不相信,生活的壓力,都是殺死她的兇手。這些都是沒殺人的殺人犯。可以說,她的青春沒被溫柔以待過。反觀現代社會,我們的青春需要的是希望,被溫柔以待的是持續的希望,而不是讓你絕望!

《悲傷逆流成河》:青春需要希望,願所有的青春都被溫柔以待!

圖片源自網絡

該影片的情節設置先抑後揚、先揚後抑相結合,可以說是最大的亮點與點睛之處。其中觸人心絃的第一筆是她的媽媽。易遙的媽媽經常打罵她,在易遙喊著說自己不舒服的時候她也不聞不問。易遙從來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她沒被母親溫柔對待,在家庭中就使自己內心產生了自卑感。之後情節轉折,易遙的媽媽發現易遙被傳染性病之後,拉起易遙手去醫院的那一瞬間真的母愛爆棚。她的生活太無奈了,她雖然生活在陰暗之中可是她也不想要女兒也這樣,只是對易遙的愛從未說出來。很明顯導演的情節轉折形成的是一個鮮明對比,但俗話說話不說不知,母親前期的所作所為已經是易遙心中的一個陰影,前期未被媽媽溫柔以待,就算後來有些許“陽光”也無法徹底抹平她心底的自卑感。因為母親給她的希望不是自始至終的。導演的這個對比實屬突出“兇手”之一。

《悲傷逆流成河》:青春需要希望,願所有的青春都被溫柔以待!

圖片源自網絡

在易遙高血壓暈倒時,齊銘送易遙去醫院的時候我相信他是給易遙希望的人,在齊銘偷他爸爸錢給易遙看病的時候我相信他是給易遙希望的人,但後來齊銘得知易遙得的是那種病的時候,很明顯也是不再不相信她了,同時我也不再對齊銘抱有希望了,他也是無法給易遙持續溫柔希望的人。影片設置這樣的人物情緒翻轉情節,無疑是給易遙的內心“下了一場雪”,使她內心更加複雜,“兇手”之一的伏筆也在此處埋藏起來。

《悲傷逆流成河》:青春需要希望,願所有的青春都被溫柔以待!

圖片源自網絡

在整部影片中,最大的巧妙之處莫過於顧森西的溫柔以待了。他在劇中是易遙唯一的希望。他在得知易遙得性病之後唯一一個幫助她的人,也是那個教會易遙遭遇欺辱就要反擊的人,總是以愛的方式保護她。影片中易遙初次見面對顧森西說;“你為什麼不是希望的希”,讓人意味深長。之後由於短信事件,顧森西的姐姐意外自殺,就算是給了易遙生命中一縷陽光的顧森西在姐姐死後還是拋棄了易遙。積聚了所有的無奈與痛苦,一個青少年的心靈徹底的扛不住了,易遙選擇了跳河,此時此刻對她來說那不是無邊無際的黑暗,而是一種解脫,一種解放。她在死前說的一段話,我一直覺得說出來這段話的她,是她死前最後的掙扎了,也可以說是她內心最放鬆的時刻,因為她都發洩出來了,儘管對他們無效,她的那段話正是整部影片的催淚之筆,也可以說是這才是最大的“兇手”。顧森西還是天使一般的救了易遙,後來轉學,他的解釋是“西是太陽從西邊出來的西”,顧森西不僅給了他希望,更給了她生的、一切從頭開始的希望。太陽從西邊出來,一切就都好了。

《悲傷逆流成河》:青春需要希望,願所有的青春都被溫柔以待!

圖片源自網絡

青春,每一個人必經的一個路程,怎麼對待他很重要,如果溫柔以待,他會自信光芒,如果譏諷對待,則自卑黑暗。所以說,該影片突出的主題就是,希望每一個人的青春都被溫柔以待。反觀現實社會的種種現象,這部影片的教育意義深刻。體現出其社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