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戴偉身上有很多標籤:英國人、化學家、北京化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化學工會北京分會會長、中科院老年科普團成員……最近半年,戴偉的標籤又多了一個:

有200萬粉絲的快手短視頻網紅「戴博士實驗室」,播放量最高的一條視頻達到1500萬。

見到戴偉時,他正在一個聖誕節慈善義賣會上做前期準備。活動11點開始,他帶著2名研究生和助手索樂樂,扛著兩個24寸大小裝滿實驗器材的塑料箱,提前2個小時到了現場。佈置實驗臺、準備實驗器材,還要配備溶液,因為有的溶液無法提前準備。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慈善義賣會現場,戴博士和學生正在給兒童講解實驗


他從2011年開始以英國皇家化學工會北京分會會長身份開展線下科普活動,除了一年一度的聖誕義賣,也去北京周邊和其他城市,每週1-3場。從準備實驗到結束實驗,往往需要4-5個小時,有時有研究生和助手,有時候是他自己。無數場線下實驗組成了一個個短視頻片段,促成了戴偉的走紅。

戴偉已經60歲了,過去的人生裡,他幾乎完全和化學作伴。從牛津大學畢業到埃克塞特大學執教,再到1996年來北化工任教,他一直在實驗室裡鑽研“化學之美”,近兩年跟著北化工的招生團和中科院老年科普團,把“化學之美”帶到中國大江南北。2018年4月,一條“火星四射”實驗視頻在快手爆火,他想讓更多人通過互聯網感受到“化學之美”。


在接受採訪時,戴偉好幾次提到“化學之美”,物質與物質碰撞發生的未知反應讓他覺得著迷。也正因如此,他喜歡快速變化的中國。

成為網紅之前,戴偉在中國待了23年,做過7年線下科普,上過央視的《加油向未來》,北京衛視的《檔案》等節目,在大眾科普領域,他已經是一個紅人。而短視頻產品爆火讓戴偉趕上了這次潮流,快手粉絲最多,除此外,他也在抖音、微博上發視頻,透過小屏幕,戴偉把化學的魅力傳播到更廣泛的中國。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無心插柳的走紅

走紅是一次意外。

2018春節前後正是短視頻產品的快速爆發期,快手、西瓜、火山和抖音規模都在極速上漲。不過,戴偉沒注意到,助手索樂樂也不是專業拍攝和運營出身。趁著春節休假,索樂樂錄了幾條老家的山水和動物,但在一個泛娛樂社區,他的內容實在不出彩。

還好戴偉有的是素材。


「戴博士實驗室」的視頻幾乎是線下科普片段。翻看以往的視頻,戴偉的形象幾乎一成不變,白大褂、護目鏡,說中文很溫柔,帶著一點外國人口音,語調起伏有些戲劇性,有時會配以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因為通常都在給小學生做科普,他需要加一點表演成分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背景音裡是學生們觀察實驗時的竊竊私語,隨著化學反應帶來的“火光四濺”或是“瞬間噴射”現象,“哇哦”的驚歎和掌聲也同時響起來,索樂樂決定用手機錄下這些“哇哦”瞬間,發到快手上。

事實證明,線下能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實驗,在線上也能產生同樣的效果。而小眾品類的科普內容,正是平臺所稀缺的。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陸陸續續發一些片段,沒想到網友還挺喜歡的”,網友的熱情有點出乎戴偉和索樂樂的預料。

短視頻運營者常常傳授方法論,講究在十幾秒內精準擊中觀眾興奮點。在戴博士這裡,興奮點完全來自線下實踐,實驗中某些爆發巨大能量的瞬間,哪怕在一個泛娛樂社區,也能讓人駐足圍觀。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到現在,「戴博士實驗室」已經在快手上發佈132視頻,其中多數點擊量超百萬。快手用戶多來自於三四線城市已經是互聯網圈的既定印象,但這反而是戴偉希望看到的結果,因為北京上海之外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做實驗,但現在,只要有一個手機,他們就可以看到。

不同平臺上的數據表現在某種程度上驗證這戴偉的猜想,抖音上表現平平,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用戶,似乎對“做實驗”並沒有太大興趣,但在快手上,每條視頻的播放量幾乎都能過百萬,評論區裡常常形成自發的討論氛圍。

鹽酸讓雞蛋清變成白色固體的實驗下有人提問:戴護目鏡是為了防止鹽酸對人類眼睛造成同樣的傷害,但不會有人故意用鹽酸潑眼睛。戴偉沒回復,因為有人已經給出了答案:如果你去醫院,你會發現99%的事故都是意外造成的。

作為議程設置者,戴偉在評論裡進一步解釋,由於鹽酸和眼球蛋白質反應的不可逆性,所以一定要戴護目鏡。

“我會看評論區,如果有問題答錯了或是沒人回答,我需要解答。”

娛樂向短視頻只是走紅的形式,他更希望通過實驗,教會學生和網友科學的思維方式。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不重複的同題作文

雖然走紅完全是無心插柳,也幾乎都是線下科普實拍,但成為網紅之後的半年多里,戴偉和助手也在不斷調整拍攝和文案,嘗試打破一些常識。

很多人做過蠟燭實驗,用杯子倒扣住一根燃燒的蠟燭,杯子外倒上水。“當蠟燭熄滅,由於氧氣減少,杯子裡外產生氣壓差,水會進入杯子。”這似乎是很多人中學時代的“常識”。

但戴偉問我,真的這麼簡單嗎?他重新做了這個實驗,選用最符合常識的封面圖和最顛覆常識的標題:蠟燭燃盡水進入杯子真的是因為氣壓差嗎?

見我沒有明白,他解釋道:因為多數人都知道這個實驗,那我需要“標題黨”一點來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因為這個反差感,這條視頻觀看量達到100萬。


他試著用電影來舉例:“同樣的本子,張藝謀和陳凱歌拍出來會一樣嗎?肯定不一樣啊。”打破常識的蠟燭實驗就是戴偉和其它科普者拍攝的同題電影。

而面對不同的觀眾,戴偉就是採用不同劇本的導演。

做了7年線下科普和半年多的短視頻,戴偉幾乎不做“重複”的實驗——有時會根據學生的年齡段選擇實驗進行到哪一步,有時則根據現場學生反應增刪下一次實驗的細節。

“在中國,尤其是在北京上海以外的城市,做過化學實驗的人太少了。”戴偉在接受採訪時反覆和我強調他的看法。他理解初高中學生的升學壓力,但也無不惋惜,他想讓更多人看到化學的魅力。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在活動現場,索樂樂編輯了一條微博準備分發:“戴老師,氦氣變聲視頻的文案可以這樣寫嗎?”戴博士的助手索樂樂正在編輯一條微博:吸了氦氣的戴博士說話變得萌萌噠,這是因為氦氣對聲帶產生了影響。下面配了一條演示視頻。

“這樣不夠準確”,戴博士有點著急,語速加快,語調拔高。他覺得解釋太簡單,可能有常識性錯誤。但他忙著要給一個6歲男孩講解實驗原理,準備重新錄製和撰寫,平衡好準確性娛樂性之後再發。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專業科普工作者太少了

同為化學專業人員,似乎人人都可以成為戴博士。但他的研究生助手有自己的擔心:“我沒有戴老師的魅力,而且我們在實驗室裡做的黑黢黢的東西,沒人感興趣。”

這是戴偉看到的科研和科普的差異:科研人員的實驗太高深,無法吸引普通人的興趣,學科專業人員和大眾之間存在鴻溝。

但作為一門身邊的科學,戴偉覺得認識化學很有必要。

近幾年科普內容在國內興起,果殼網、丁香醫生、畢導都是其中代表,專業能力過硬,也有新媒體經驗,但仍有一部分科研工作者,雖然專業能力強,但依然願意讓學術居於廟堂之上。在戴偉看來,“只做研究不做科普,這太驕傲了,對不起我們的學科,也對不起我們的孩子。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大眾科普,在英國已經有很多年曆史。

戴偉很喜歡講英國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的例子,這位科學家非常熱心科普工作,曾發起星期五晚間討論會和聖誕節少年科學講座,曾為後者講演達到19年,在他逝世之後,這一傳統也得以保留,至今仍然在英國延續。在當代,劍橋大學化學教授Peter Wothers、諾丁漢大學化學家Martyn Poliakoff、曼徹斯特大學物理教授Brian Cox都是熱心科普的專業科研人員。

戴偉太希望科研工作者也能抽出時間和精力走進大眾,但這在中國才剛剛興起,戴偉前年加入的中科院老年科普團是其中翹楚,已有20年曆史,而且團員不多,有60多位,幾乎是退休老教授,而且,普及面也不夠。

而且,還需要學習怎麼科普。

在戴偉在課上,他加入了不少表演成分,比如在演示液氮冷凍效果時,先拿出一朵新鮮玫瑰,表演一段送給在場女老師的浪漫戲碼,把學生興趣勾起來之後,實驗效果便順利不少。“我們的科學知識已經有了,但我們要學習怎麼樣包裝、表演和吸引孩子的興趣,這和講課完全不同。”

他的戲劇化科普方式很容易得到兒童喜愛,有人稱戴偉為“肯德基爺爺”,臉上常常帶著笑容,很和藹可親的樣子。

但戴偉的科普絕不滿足於讓人腎上腺素飆升而已,在線下講課時他會反覆提問和實驗來驗證學生的猜想,而在線上,已經有人開始想了解更多化學原理。

下一步,戴偉會在一些公開課平臺開設15-20分鐘,甚至時長更長的專業化學課,如快手在建的課程平臺、網易公開課、MOOC。但第一步,是用一個秀來“勾”住大眾的注意力。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化學之美

幾年前,法蘭琳卡公司推出“我們恨化學”的洗髮水廣告,儘管遭到詬病,但依然代表了不少人對化學的偏見。“

很多人不知道,化學無處不在,我們的發展離不開化學”,戴偉說起這件事依然很痛心,更感覺到科普的必要性,“這是我們搞化學專業的人的問題,是我們宣傳不夠。”

快手上最常見的評論是,“會化學比會魔術厲害”、“你的存在對劉謙是個威脅”,孩子們最愛的“大象牙膏”實驗,能讓綠色溶液瞬間衝上2米高,但如果只得出了“魔術”的結論,這是科普工作者做得不夠好的表現。化學的美不止在於那一瞬間的變化,更在於背後的原理,和一整套科學的思維方法。


2013年,戴偉曾經到東城區小學做科普,當年的五年級學生宋大有被戴偉的化學之美吸引住,時常去參見他的活動,一來二去成了戴偉的助手,幾年過去,宋大有已經升入高一,在學生之外也多了一個身份,戴博士的助手,甚至低年級學生的老師。如果不曾參加過戴博士的科普,這樣的化學反應絕不會發生。


快手最火洋教授,網友說他的存在對魔術師劉謙是個威脅!


城市科學節,左為宋大有


化學之美到底是什麼呢?他的研究生小葉告訴我,如果是物理和數學,你可以通過推論對結果有一個大致預判,但化學不一樣,倒進溶液之後,你永遠不知道會出現怎樣的反應。

就像22年前決定定居中國之前,戴偉無法預見變化中的中國如今的模樣,也正如2018年沒開通短視頻賬號前,他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一位年輕人心中的網紅。未知和變化,這似乎就是他想要傳遞的“化學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