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軍裝備的美製軍車,以及其他的外國老車

我和我的朋友都是有四十多年駕齡的司機,一日我與他閒聊起上世紀的老汽車來。

當年我們開的是老解放,嘎斯等老款汽車,性能差、故障多,車上冬天冷、夏天熱。若是冬季在高寒地區開車,每天早起發動車就夠受罪的,先得爬到車底下用噴燈烤油底殼,一邊烤一邊還要慢慢的搖車,油底烤的差不多了,再用噴燈烤進排氣管,發動車時一人在車上打開鑰匙,左腳踩下離合器,右腳踩著油門,右手拉著阻風門。另一人在車下手持搖把搖車。車發動著了還要擔來井水加水。一通忙活下來總得要用二、三十分鐘。

我還跟他說起一些更早的汽車,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家住在西安,說是西安其實離西安市還三十多公里。那裡有一支駐軍,那時我們家還住在簡易平房,家南邊的那排平房,住著警通排和小車排,我沒事的時候會去看看小車排的各式小車。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軍裝備的美製軍車,以及其他的外國老車

我記得那裡有兩臺淺色的伏爾加小車,伏爾加車身嬌小,車頭翹起,其中一臺的引擎蓋上還有一隻漂亮的銀色小鹿,像是在奔跑又像是要跳躍,鹿的姿態動感十足,造型非常生動。伏爾加小車的車窗裡邊有白色的窗簾,像是勾的,圖案很華麗精美。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軍裝備的美製軍車,以及其他的外國老車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軍裝備的美製軍車,以及其他的外國老車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軍裝備的美製軍車,以及其他的外國老車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軍裝備的美製軍車,以及其他的外國老車

小車排更多的是黑色小車,有別克、納西等美國轎車,也有其他顏色華沙轎車,還有美吉普、蘇式六九吉普,最特殊的是一輛既能裝貨又能載人的美國中吉普。幾年後小車排還增加了大轎車。

當年的美國轎車,一般看上去顯得比較寬大豪華,但是因為使用的年頭較多,顯得比較陳舊。可能是當年中美沒有建交,美國汽車的零部件稀缺,所以這些老車的完好率要差一些。

波蘭產華沙轎車,比起美國車要小一些,簡樸一些,汽車的尾部是一個抹坡,因為比較新看起來也比較漂亮。

美吉普結構簡單,車身比較小,也比較靈活。這種車在美國的《巴頓將軍》常出現,巴頓本人乘坐著美吉普,車保險槓上噴著白色的五角星,標識著乘坐者的軍銜。美吉普在我國的老電影中出現過,比如《南征北戰》裡,張軍長和他的參謀長,就是乘坐美吉普開往摩天嶺。不同的是巴頓乘坐的是敞篷的,張軍長乘坐的是帶有帆布棚的。

小車排的車裡我最熟悉的是那輛中吉普,因為我在六一年時得了肝炎,經常去西安市裡的陸軍四醫大看病。那時部隊還沒有開往西安班車。為此母親總是帶我搭小車排的車去西安看病。小車排的小轎車都是部隊首長出差時乘坐的,我們不便打擾。美吉普車上一共只有四個座位,如果司機讓我們母子搭車,車上也就沒有什麼位子了,所以我們也不會聯繫美吉普。幸好小車排有一輛中吉普,它介乎于吉普和卡車之間,既能裝貨又能拉人。中吉普車內足夠寬敞,它的駕駛室與車身是相通的,並且裝有帆布篷,乘坐起來比較舒適。

那時的汽車好像沒轉向燈,走到公路的路口需要拐彎時,司機就轉動指示箭示意汽車行駛的方向,交警據此指揮車輛。指示箭是安裝在汽車風擋玻璃中央的上方,箭頭是紅色的,箭竿是綠色的,箭頭、箭竿分別裝有小燈,夜間指示箭裡的燈光分外醒目。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軍裝備的美製軍車,以及其他的外國老車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軍裝備的美製軍車,以及其他的外國老車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軍裝備的美製軍車,以及其他的外國老車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軍裝備的美製軍車,以及其他的外國老車

當時部隊還有一個汽車連,全都是大卡車,主要是美國的吉米西十輪卡,道奇卡車,蘇聯的吉斯、嘎斯卡車。當年美國車已經破舊了,加上零部件少車輛完好率比較低。那時中國雖然已經能夠成批生產解放車,但是基本上沒有生產過小轎車和吉普車。即便是解放車生產的數量相對需求而言也是太少了。

蘇聯和波蘭的車輛伏爾加、華沙、吉斯、嘎斯是中蘇友好時期,我國從蘇聯和波蘭購買的。美國生產的車恐怕都是解放軍的戰利品,不是蔣委員長留下來的,就是美國人在朝鮮“送”給志願軍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軍裝備的美製軍車,以及其他的外國老車

一九七八年我在市金屬公司上班,家住在峰峰。星期六回趟家倒車麻煩不說,還得花幾毛錢買公交車票。所以星期六的下午我就會留意有沒有峰峰拉鋼材的車。因為那時候的汽車沒有報廢的一說,有一次見到一輛特別老的車,車頭四四方方像個火柴盒子,發動機上沒有引擎蓋,車頭也沒有鬼臉。外形上有點像是《列寧在一九一八》裡的汽車。還好回峰峰的路上,這輛老車除了水箱漏水,加了一次水沒有拋錨。

我接著說:“不過這輛車還不算老的,我在西安上班時有一位老師傅說,他當年還開過燒煤氣的汽車。老師傅說那車開起來太麻煩了,每跑四、五百公里,就得拆開發動機,清理發動機裡的積碳,否則燃燒室裡的積炭太多了,車就跑不起來了。”說到這裡我自己就笑了起來。

我的朋友笑著對我說,你說的車也還不算老,我聽我老岳父說,他當年開的車才老呢,那是一臺燒木炭的汽車,在火不旺時也可以燒劈柴。我想那一定是一輛外燃機車。他說的我相信,因為老爺子早年是邯鄲市有名老的司機。我笑著說:“是的,你老岳父開的車是夠老的。”

我的朋友接著說,老岳父說:“那車不但笨重,而且馬力也不足,就連剎車也不是很可靠的。開車時需要兩個司機,每當車開到比較大的坡前,倆司機就開始分工,一人開車一人抱著一塊堰車木,一旦發現車輛爬不動了,就趕緊將堰車木塞到汽車輪後防止汽車後溜。出一趟車回來,臉上身上就和剛下班的煤礦工人一樣。”說到這裡我的朋友自己也笑了。

我們笑當年汽車的落後,也為如今我國的進步感到高興,在開心的笑聲中,我和老友渡過了愉快的一天。

(謝謝你閱讀本文,如果你是用手機閱讀本文,且願意繼續閱讀本人的其他文章,請點擊本文標題下方左側本人頭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