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军装备的美制军车,以及其他的外国老车

我和我的朋友都是有四十多年驾龄的司机,一日我与他闲聊起上世纪的老汽车来。

当年我们开的是老解放,嘎斯等老款汽车,性能差、故障多,车上冬天冷、夏天热。若是冬季在高寒地区开车,每天早起发动车就够受罪的,先得爬到车底下用喷灯烤油底壳,一边烤一边还要慢慢的摇车,油底烤的差不多了,再用喷灯烤进排气管,发动车时一人在车上打开钥匙,左脚踩下离合器,右脚踩着油门,右手拉着阻风门。另一人在车下手持摇把摇车。车发动着了还要担来井水加水。一通忙活下来总得要用二、三十分钟。

我还跟他说起一些更早的汽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家住在西安,说是西安其实离西安市还三十多公里。那里有一支驻军,那时我们家还住在简易平房,家南边的那排平房,住着警通排和小车排,我没事的时候会去看看小车排的各式小车。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军装备的美制军车,以及其他的外国老车

我记得那里有两台浅色的伏尔加小车,伏尔加车身娇小,车头翘起,其中一台的引擎盖上还有一只漂亮的银色小鹿,像是在奔跑又像是要跳跃,鹿的姿态动感十足,造型非常生动。伏尔加小车的车窗里边有白色的窗帘,像是勾的,图案很华丽精美。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军装备的美制军车,以及其他的外国老车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军装备的美制军车,以及其他的外国老车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军装备的美制军车,以及其他的外国老车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军装备的美制军车,以及其他的外国老车

小车排更多的是黑色小车,有别克、纳西等美国轿车,也有其他颜色华沙轿车,还有美吉普、苏式六九吉普,最特殊的是一辆既能装货又能载人的美国中吉普。几年后小车排还增加了大轿车。

当年的美国轿车,一般看上去显得比较宽大豪华,但是因为使用的年头较多,显得比较陈旧。可能是当年中美没有建交,美国汽车的零部件稀缺,所以这些老车的完好率要差一些。

波兰产华沙轿车,比起美国车要小一些,简朴一些,汽车的尾部是一个抹坡,因为比较新看起来也比较漂亮。

美吉普结构简单,车身比较小,也比较灵活。这种车在美国的《巴顿将军》常出现,巴顿本人乘坐着美吉普,车保险杠上喷着白色的五角星,标识着乘坐者的军衔。美吉普在我国的老电影中出现过,比如《南征北战》里,张军长和他的参谋长,就是乘坐美吉普开往摩天岭。不同的是巴顿乘坐的是敞篷的,张军长乘坐的是带有帆布棚的。

小车排的车里我最熟悉的是那辆中吉普,因为我在六一年时得了肝炎,经常去西安市里的陆军四医大看病。那时部队还没有开往西安班车。为此母亲总是带我搭小车排的车去西安看病。小车排的小轿车都是部队首长出差时乘坐的,我们不便打扰。美吉普车上一共只有四个座位,如果司机让我们母子搭车,车上也就没有什么位子了,所以我们也不会联系美吉普。幸好小车排有一辆中吉普,它介乎于吉普和卡车之间,既能装货又能拉人。中吉普车内足够宽敞,它的驾驶室与车身是相通的,并且装有帆布篷,乘坐起来比较舒适。

那时的汽车好像没转向灯,走到公路的路口需要拐弯时,司机就转动指示箭示意汽车行驶的方向,交警据此指挥车辆。指示箭是安装在汽车风挡玻璃中央的上方,箭头是红色的,箭竿是绿色的,箭头、箭竿分别装有小灯,夜间指示箭里的灯光分外醒目。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军装备的美制军车,以及其他的外国老车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军装备的美制军车,以及其他的外国老车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军装备的美制军车,以及其他的外国老车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军装备的美制军车,以及其他的外国老车

当时部队还有一个汽车连,全都是大卡车,主要是美国的吉米西十轮卡,道奇卡车,苏联的吉斯、嘎斯卡车。当年美国车已经破旧了,加上零部件少车辆完好率比较低。那时中国虽然已经能够成批生产解放车,但是基本上没有生产过小轿车和吉普车。即便是解放车生产的数量相对需求而言也是太少了。

苏联和波兰的车辆伏尔加、华沙、吉斯、嘎斯是中苏友好时期,我国从苏联和波兰购买的。美国生产的车恐怕都是解放军的战利品,不是蒋委员长留下来的,就是美国人在朝鲜“送”给志愿军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军装备的美制军车,以及其他的外国老车

一九七八年我在市金属公司上班,家住在峰峰。星期六回趟家倒车麻烦不说,还得花几毛钱买公交车票。所以星期六的下午我就会留意有没有峰峰拉钢材的车。因为那时候的汽车没有报废的一说,有一次见到一辆特别老的车,车头四四方方像个火柴盒子,发动机上没有引擎盖,车头也没有鬼脸。外形上有点像是《列宁在一九一八》里的汽车。还好回峰峰的路上,这辆老车除了水箱漏水,加了一次水没有抛锚。

我接着说:“不过这辆车还不算老的,我在西安上班时有一位老师傅说,他当年还开过烧煤气的汽车。老师傅说那车开起来太麻烦了,每跑四、五百公里,就得拆开发动机,清理发动机里的积碳,否则燃烧室里的积炭太多了,车就跑不起来了。”说到这里我自己就笑了起来。

我的朋友笑着对我说,你说的车也还不算老,我听我老岳父说,他当年开的车才老呢,那是一台烧木炭的汽车,在火不旺时也可以烧劈柴。我想那一定是一辆外燃机车。他说的我相信,因为老爷子早年是邯郸市有名老的司机。我笑着说:“是的,你老岳父开的车是够老的。”

我的朋友接着说,老岳父说:“那车不但笨重,而且马力也不足,就连刹车也不是很可靠的。开车时需要两个司机,每当车开到比较大的坡前,俩司机就开始分工,一人开车一人抱着一块堰车木,一旦发现车辆爬不动了,就赶紧将堰车木塞到汽车轮后防止汽车后溜。出一趟车回来,脸上身上就和刚下班的煤矿工人一样。”说到这里我的朋友自己也笑了。

我们笑当年汽车的落后,也为如今我国的进步感到高兴,在开心的笑声中,我和老友渡过了愉快的一天。

(谢谢你阅读本文,如果你是用手机阅读本文,且愿意继续阅读本人的其他文章,请点击本文标题下方左侧本人头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